朱永波·有些彎路你必須走
朱永波·有些彎路你必須走
朱永波
16歲的他年少輕狂,目空一切,常在學校惹是生非,父親為此沒少批評他。為了讓他徹底和那些小混混斷絕聯系,父親連給他換了三個學校,但這些都無濟于事。
有一天,父親從一個在貨輪上做水手的朋友口中得知,朋友將從墨西哥啟航,橫穿大西洋,前往歐洲和非洲。父親便請求水手帶上他不爭氣的兒子去闖世界,改改劣性。
起初,叛逆的他并不服從父親的安排,他舍不得他的狐朋狗友。父親勸道,我不要求你能學會什么,或者掙多少錢回來,你花兩年時間去外面看看這個世界就好,就當去閑逛。在父親苦口婆心地勸說下,遙遠的地方勾起了他探索的欲望,他最終搭乘父親朋友的貨輪離開了家鄉。
在橫渡大西洋的時候,浩瀚的大海和星羅棋布美得讓人窒息的小島,讓他對自然充滿了迷戀。在遭遇暴風雨時,水手和巨浪抗爭的畫面,讓他對生命的渺小有了切身的感悟。到了歐洲和非洲,上層社會奢靡浮華,下層社會貧窮苦難的社會現象,讓他對底層民眾產生了難以割舍地悲憫之心,對人生有了新的思考。經過兩年的游歷,他的眼界開闊了,也懂得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他為自己當年沒能理解父親,無所事事白白浪費了兩年時間去清醒而悔恨不已。
回到墨西哥,他已經18歲了。他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一踩上美洲大陸便立即投入到繁重的課業學習之中。不久,他順利進入伊比利亞美洲大學,主修通信專業。在大學,他學習非常刻苦,一心想用他的刻苦來彌補那浪費掉的十六、十七歲。
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很多年后,當他從電臺DJ轉型要做導演時,那“浪費”掉的兩年居然幫了他大忙。由于兩年游歷世界各地的經歷,他的電影創作在畫面上充滿了世界主義式的大氣和對自然的敬畏色彩,內容上把視角一直都放在感受人類苦難和折磨上。例如《通天塔》一片,故事發生在4個國家、3個大陸,畫面極其優美,內容卻細膩而富有情感;《荒野獵人》采用國家地理頻道的標準和方法,完全用自然光拍攝,看上去是一部冒險片,卻又極富精神內涵。
他的與眾不同使他從高手如云的好萊塢導演中脫穎而出,連續獲得2015年和2016年兩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他就是奧斯卡影帝制造者,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
有人曾問岡薩雷斯為何能拍出與眾不同的電影,岡薩雷斯不無感慨地說,如果沒有那“浪費掉”的十六、十七歲和那些年的漂泊生活給我的特殊感悟,或許人們會看到另外一個岡薩雷斯。
其實,人生的所有經歷都是財富,那些最初所走的彎路看似無用,卻可能是你最終磅礴入海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