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鑒賞
作者: 張俊山
劉半農(nóng)
秧田岸上,有一只老牛戽水,一連戽了多天。酷熱的太陽,直射在它背上。淋淋的汗,把它滿身的毛,浸成氈也似的一片。它雖然極疲乏,卻還不休息。樹蔭里坐著一只小狗,很涼快,很清閑,搖著它的小耳朵,用清脆的聲音向牛說:“笨牛!你天天的繞著圈子走,何嘗向前一走?不要說你走得吃力,我看也看厭了!”牛說:“我管不得我自己能不能向前,也管不得你看厭不看厭,只要我車下的水,平穩(wěn)流動,浸潤著我一片可愛的秧田。”狗說:“到秧田成熟了,你早就跑死!”牛說:“這件事,我從來沒有功夫想到……”
1919年
詩有哲理詩和寓言詩,其共同特點是借助生動的藝術(shù)形象,或明示、或暗喻某種社會的或人生的意蘊,發(fā)人深思,予人啟迪。散文詩亦然。從先秦諸子到明清小品各家都不乏此類篇什;五四新文學(xué)雖然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一次從文體到思想的脫胎換骨的深刻變革,但它卻繼承了古來成功的藝術(shù)經(jīng)驗,在語體散文詩創(chuàng)作中培植出富有哲理色彩的寓言體作品。
劉半農(nóng)的《老牛》就是新文學(xué)初期產(chǎn)生的較為成功的寓言體散文詩。這首小詩僅用二百多字,就生動地描畫出一個意味盎然的生活畫面,其中既有對老牛和小狗行為與神態(tài)的刻劃,又有對二者個性鮮明的語言之描寫。通過一個活生生的藝術(shù)場景,揭示了老牛的踏實、勤勞、甘于奉獻的可貴品格和小狗的好逸惡勞、自作聰明的惡劣習(xí)性。究竟孰為蠢笨孰為高尚,雖然文中沒有一語道及,那卻是不言自明的。顯然,這是一則寓言,講述的是動物的生活,而暗示的則是人間的情理,聰明的讀者不難從中悟出為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