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史(上、中、下)
【3893】腐敗史(上、中、下)
(〔美〕克雷克?喬丹編,邱濤等譯,中國方正出版社,51.1萬字,2016年10月第11版,78元)
△共12章:①腐敗:一項分析圖景;②中國帝制晚期的官吏和財富:動蕩環境下的國家財政、個人預期與腐敗問題;③1770-1850年公權腐敗概念的變遷;④黑金:二戰期間希特勒對高級軍官的賄賂;⑤腐敗與民生的鞏固;⑥誘惑或是被誘惑;沃波爾政治學中的腐敗修辭和實踐;⑦敲詐勒索成風的美國工會:20世紀30年代卡車司機工會的腐敗問題;⑧前途未卜的俄羅斯:二十年的反腐運動;⑨腐敗的文化與文化的腐敗:東印度公司與黑斯廷斯彈劾案;⑩混亂的街頭:孟買、倫敦和紐約的警察,腐敗與焦慮;?情感通貨:論印度殖民時期的非正規資本積累;?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國晚期的商業腐敗。
○艾爾?卡彭說過:“有一件比一個騙子無賴更糟的事情,那就是一個不正派的人占據一個重要的政治職位。”
○鄂爾泰(1680-1745),一個地位顯赫、以節儉著稱的總督,估計自己每年需要六千兩銀子來支付生活開支。
○希特勒賄賂高級軍官。生日,25萬馬克免稅支票。
○腐敗=壟斷+自由裁量權-問責制。腐敗會破壞(或取代)有序競爭,削弱制度。
○民主一旦扎根,便能極其成功地抵制住腐敗產生的最壞影響。
○只要垂直權力結構在俄羅斯繼續存在——不管它被叫做共產黨還是總統制——濫用權力的現象必然難以根除。
○這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匯集了20世紀90年代末西方學者研究世界范圍內一些主要國家歷史與現實中腐敗問題的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如果政治和經濟領域之間不存在合法通道,那么腐敗的通道也就豁然洞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