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八月端午》譯文與賞析
八月端午
八月端午
【原文】
唐玄宗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為千秋節[1]。張說[2]《上大衍歷序》云:“謹以開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3]之夜獻之?!薄短祁惐怼酚兴苇Z[4]《請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表》云:“月惟仲秋[5],日在端午。”然則凡月之五日皆可為端午也。
【注釋】
[1]千秋節:又稱天長節。以唐玄宗生日而得名。[2]張說:唐玄宗時名相,著名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字道濟,一字說之。原籍范陽(今河北涿縣),世居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家洛陽。[3]赤光照室:古認為帝王將相是上天授予,降世之時必有異兆,常見的說法有赤光照室、祥龍托胎等。[4]宋璟:唐玄宗時名相,與姚崇并稱為“姚宋”,兩人為開元盛世立下了汗馬功勞。[5]仲秋:即中秋。每年八月十五為中秋節。
【譯文】
唐玄宗出生于八月初五,于是就把這天定為千秋節。名相張說在《上大衍歷序》中寫道:“謹于開元十六年八月初五即皇帝誕生之日的夜晚,獻上《大衍歷》?!绷硗?,《唐類表》載有名相宋璟的《請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表》,其中寫道:“月惟仲秋,日在端午”也就是說每個月的初五都可以被叫做端午。
【評析】
在古代所說的“端午”,并不是像現在,專指陰歷五月五日而言。在唐代以前,把每個月的初五,都叫做端午。直到唐玄宗“端午臨仲夏”一詩出現,歷經宋、元以后,端午才成為五月初五的專稱,直到現在。但是,這也有例外。在四川東部地區,就和其他地方不同,因為他們每年過三個端午節。陰歷五月初五,叫做“小端陽”,五月十五,叫做“大端陽”,五月廿五,叫做“末端陽”。在這三天,以大端陽最為熱鬧,末端陽較為冷清。而如今,當人們提出端午節,自然而然令人想起劃龍船、包粽子與紀念屈原。根據早期的文獻看來,端午節最初完全是一個喚起全民驅除疫病,促進民族健康的節日,其作用并不僅在紀念屈原。甚至在屈原以前,端午節就已存在。后來,因為屈原投江而死的那天,正好是五月五日的端午,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便在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以免魚與蛟龍去吃屈原的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