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全集《欲食半餅喻》譯文賞析
欲食半餅喻
【原文】
譬如有人,因其饑故,食七枚煎餅。食六枚半已,便得飽滿。其人?;赱1],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飽足,由此半餅,然前六餅,唐自捐棄[2]。設知半餅能充足者,應先食之。”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從本以來,常無有樂,然其癡倒,橫生樂想,如彼癡人,于半番餅,生于飽想。世人無知,以富貴為樂。夫富貴者,求時甚苦,既獲得已,守護亦苦,后還失之,憂念復苦,于三時[3]中都無有樂。猶如衣食,遮故名樂,于辛苦中,橫生樂想。諸佛說言:“三界無安[4],皆是大苦,凡夫倒惑,橫生樂想?!?/p>
【注釋】
[1] ?;冢荷鷼?、懊悔。
[2] 唐自捐棄:意即白白地浪費了。唐自,徒勞地。
[3] 三時:印度分晝夜為六時,即晨朝、日中、日沒以及初夜、中夜、后夜。這里的三時指晝三時。
[4] 三界無安:眾生在三界之中動蕩不安,飽受痛苦。三界,佛教把世俗世界分為欲、色、無色三界。
【譯文】
有一個人,肚子餓了,一口氣吃了七塊煎餅。當他吃完六塊半的時候,便覺得已經吃飽了。這個人十分后悔,一邊抬手打自己,一邊心想:“只吃了半塊餅就這樣飽,可惜前面那六塊餅都白白地浪費掉了。要是早知道吃這半塊餅就能飽了,應先吃它才是?!?/p>
自古以來,就沒有常駐的快樂,然而世人癡愚顛倒,總是憑空產生一種快樂的念頭來。就像那個吃餅的癡人,不知道正是先吃了六塊餅,才會愈吃愈飽,他卻誤以為半塊餅就能吃飽肚子。世上那些無知的人,以為有錢有勢就有快樂。其實那些有錢有勢的人,求得錢財地位是很辛苦的;等到獲得了,守住它也很辛苦,此后一旦又失去了,憂思懷念又是苦的。所以人生在世,每時每刻都沒有什么快樂。這就好比衣食可以遮寒祛饑,但這些東西是經歷了千辛萬苦才得來的,世人便在這些痛苦中憑空產出快樂的念頭。因此,諸佛都說:“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中都沒有什么安樂,都充滿了痛苦的經歷;世人顛倒迷惑、不明真相,才會憑空產生出快樂的念頭。”
【評析】
故事中這個吃餅的人,居然以為自己吃飽是因為最后那半塊餅,而覺得吃先前的六塊餅是浪費,真是愚笨之極。這些愚笨的人只看得見事物的結果,卻看不見整個事物的過程,在他們眼中也只有事物所造成的直接影響,卻不知道每一件事物都要經歷起因、經過、結果這些發展過程。那些妄想著一步登天,期盼能走捷徑的人,都只是癡人說夢。要知道,不論事物的結局如何,那都來自于成功前的不斷付出。
故事征引
一千倍的付出
有一位理發師,新收了兩個徒弟。這兩個徒弟學了沒多久,就商量著一起去外面闖闖,說走就走,他們告別了師父,就各自來到大都市求發展。他們籌備好本錢,又挑了一條熱鬧街,各自開了一家店。
大徒弟開的店,專門為普通男女做一些大眾化的發式,流行什么就做什么,很快就賺了一些錢。小徒弟開的店,卻專門為一些愛時髦、有品位、懂時尚的顧客設計一些獨特的發型或者做形象設計。
大徒弟的生意還算不錯,每天都有人來做一些簡單的發式。而小徒弟的生意卻很是慘淡。因為一開始并沒有人認識小徒弟,所以他的一些前衛、時尚的設計觀念都沒有被市場接受。這時候,大徒弟就得意洋洋地對小徒弟說:“你應該知道,這個世界上,普通男女比時尚男女多一百倍?!?/p>
但是過了幾年,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小徒弟通過自己的努力拼搏,終于成為一名形象設計大師,世界上有許多知名人士、明星,都來找他做設計。很快,他的錢已經多到數不過來了。
有一天,大徒弟和小徒弟偶然間碰面了。小徒弟微笑著對大徒弟說:“你也應該知道,這個世界上,時尚男女需要美化形象的次數比普通男女多上一千倍,并且付出的價錢也要貴一千倍!”
大徒弟看著眼前這位得意的小徒弟,悔恨當初不該瞧不起他。一時間,不知道說什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