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將帥貪功》譯文與賞析
將帥貪功
將帥貪功
【原文】
以功名為心,貪[1]軍旅之寄,此自將帥習氣,雖古為賢卿大夫,未有能知止自斂者也。廉頗既老,飯斗米,肉十斤,被[2]甲上馬,以示可用,致困郭開之口,終不得召。漢武帝大擊匈奴,李廣數(shù)自請行,上以為老,不許,良久乃許之,卒有東道失軍之罪。宣帝時,先零羌反,趙充國[3]年七十余,上老之,使丙吉問誰可將,曰:“亡逾于老臣者矣。”即馳至金城,圖上方略[4],雖全師制勝,而禍及其子卬。光武時,五溪蠻夷畔,馬援請行,帝愍[5]其老,未許。援自請曰:“臣尚能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jù)鞍顧盼,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6]哉!是翁也!”遂用為將,果有壺頭之厄。李靖為相,以足疾就第,會吐谷渾寇邊,即往見房喬曰:“吾雖老,尚堪一行。”既平其國,而有高甑生誣罔之事,幾于不免。太宗將伐遼,召入謂曰:“高麗未服,公亦有意乎?”對曰:“今疾雖衰,陛下誠不棄,病且瘳矣。”帝憫其老,不許。郭子儀年八十余,猶為關內副元帥、朔方河中節(jié)度,不求退身,竟為德宗冊罷。此諸公皆人杰也,猶不免此,況其下者乎!
【注釋】
[1]貪:熱心于。[2]被:(pī),古同“披”,覆蓋,穿上。[3]趙充國:字翁孫,漢族,原為隴西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寧)西漢著名將領。[4]圖上方略:立刻畫出地圖與想出破敵戰(zhàn)略。圖,動詞,畫圖。[5]愍(mǐn):同“憫”。憐憫,體恤。[6]矍鑠: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7]瘳:病愈,恢復健康
【譯文】
以求取功名為目的,希望在軍旅生涯中能夠有所成就,這自然是將帥一貫的習氣,即使是在古代時期賢明的卿大夫中,也沒有人能夠知道退讓或是自我收斂的。廉頗已經(jīng)很老了,但他每頓還是要吃一斗米、十斤肉,披上戰(zhàn)甲,騎上戰(zhàn)馬,用來表示他還可以被朝廷任用,但因困于郭開的讒言,他最終還是不能被召見。漢武帝大舉攻打匈奴,李廣多次請求隨同參戰(zhàn),漢武帝認為他年紀太大了,一直沒有答應他。李廣請求了多次才得到漢武帝的同意,最后卻因為在東路上迷路而延誤了期限犯下罪過。在漢宣帝時期,先零羌造反,此時的趙充國已經(jīng)有七十多歲了,漢宣帝認為他年紀太大了,派遣丙吉去問他誰可以被重用,他回答道:“還沒有誰能超過我的。”隨即受詔奔往金城,立刻畫出地圖與想出破敵戰(zhàn)略,雖然他打敗了敵軍,取得了勝利,但他的兒子趙卬卻因此招來了殺身之禍。漢光帝時期,五溪的少數(shù)民族造反,馬援請求出征平亂,光帝憫恤他年老,沒有允許,馬援就親自去拜見并請求說:“我還能夠披甲上馬。”光帝讓他試一試,馬援跨上馬鞍,回頭看看,來表示他可以被任用。光帝笑著說:“這個老將還真是勇健啊!”便任用他帶兵領將,結果在壺頭山兵敗身亡。李靖曾擔任過宰相之職,因為腳病在家休養(yǎng)。恰好趕上吐谷渾騷擾邊境,他馬上去拜見宰相房玄齡說:“我雖然老了,但還能出征。”他大勝敵軍,卻又遭到高甑生的詆毀誣陷,幾乎不能幸免。唐太宗打算攻打遼東時,召李靖進宮并對他說:“高麗還是不肯臣服我大唐,您有意愿出征討伐嗎?”他回答說:“如今我雖然有病在身,若陛下真的不嫌棄我的話,我的病很快就會好。”唐太宗憐憫他年齡老了,沒有答應。郭子儀在年紀已經(jīng)八十多歲的時候,仍然任關內副元帥、朔方河中節(jié)度使,但他并不想告老還鄉(xiāng),最后被唐德宗下令罷免了職位。上述的這幾個人都是英雄豪杰,年老時仍不舍得放棄功名利祿,更何況是那些比他們職位低的人呢?
【評析】
作者認為,武將都喜歡求取功名,即使是素有賢名的人也不能幸免。這種說法是種偏見,但也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意思是說,水平再接近的武將,總可以通過比賽較量出輸贏,而同樣優(yōu)秀的文章,卻很難決定誰更勝一籌,因為沒有公認的清晰明確的可以量化的評價標準。武將的舞臺是戰(zhàn)場,在戰(zhàn)場上非勝即負,你死我活,所以武將好勝心強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