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問答
【3743】國學問答
(國學語絲叢書之一,黃筱蘭、張景博編著,13萬字,2017年12月第2版,25元)
△共6編:總論、經學、小學、史學、子學、文學。
○治國學之方法:①辨書籍之真偽;②通小學、通音韻、明訓詁、辨形體;③明地理。
○夏尚忠,殷尚質,周尚文,秦用法術,漢重經術,魏重申商,晉崇老莊,此皆其學術特質之見于治術者也。
○漢之注,唐之疏,宋之義理,清之考據,皆有特質之見于經術者也。
○清代學問之范圍共分四派:樸學派、今文學派、理學派、浙東學派。清代漢學家之真精神:勤苦、懷疑、澈底、縝密。
○《永樂大典》二萬二千九百卷。明解縉等奉敕編。永樂間(一四○三——一四二四)。
○“五經”:《詩》以道治,《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是也。
○《周易》的根本思想:①用天地人之和合以全福利,順天命;②用數理類匯萬象,使得定位;③依此定位使家族之分位明而倫理立。
○詩有六義,即風、雅、頌、賦、比、興是也。
○小學者,六書之文也。古者八歲入小學,即教以六書。凡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皆稱之曰小學。
○廿四史各為何人撰述:《史記》——漢司馬遷撰;《前漢書》——漢班固撰;《后漢書》——宋范曄撰;《三國志》——晉陳壽撰;《晉書》——唐房玄齡撰;《宋書》——梁沈約撰;《齊書》梁蕭子顯撰;《梁書》唐姚思廉、魏征同撰;《陳書》——唐姚思廉、魏征同撰;《魏書》——北齊魏收撰;《北齊書》——唐李百藥撰;《周書》——唐令狐德棻撰;《隋書》——唐魏征撰;《南史》——唐李延壽撰;《北史》——唐李延壽撰;《舊唐書》——后晉劉昫撰;《新唐書》——宋歐陽修撰;《舊五代史》——宋薛居正撰;《新五代史》——宋歐陽修撰;《宋史》——元脫脫撰;《金史》——元脫脫撰;《元史》——明宋濂等撰;《明史》——清張廷玉撰。
○諸子別為十家,即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是。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大凡哲學思想,全為當時社會政治之現狀所喚起之反動,社會階級之秩序破壞,政治之組織不但不能救補維持,并且呈現同樣之腐敗紛亂。有心人睹此現狀,擬尋一補救之法,于是有老子之政治思想。
○元代四大杰作:施耐庵之《水滸傳》、羅貫中之《三國演義》、董解元之《西廂記》、高則誠之《琵琶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