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應該為馬謖埋單
諸葛亮應該為馬謖埋單
想說說馬謖。
京戲里有一出著名的《失空斬》,或許就是這一出戲,使馬謖先生成了中國幾近家喻戶曉的人物。常常拿來比喻那些嘴里吹大牛,說大話,可實際上是不可大用的人物。真實的情況是不是這樣呢?其實這事兒還真有些別的說頭。
讀罷《三國演義》,總感覺馬謖是為了突出諸葛亮這個人物,才設計的。或許小說的作者已經先知先覺,早幾百年就懂得了幾百年后那樣板戲的創作原則,為了突出主要人物諸葛亮,才寫了馬謖這一出的?但是,談歌總感覺馬謖有些冤枉了。細讀《三國演義》,馬謖并非一無是處,還應該是一個可圈可點的人物。不能因為他丟了街亭,就一棍子打死,把他劃人歷史的另冊。咱們下邊仔細分析一下。
馬謖是哥倆兒,他哥哥馬良,進人劉備的企業時間較早,算是劉氏公司的老干部了。或許有了馬良,馬謖才來到劉備的企業里上班的。是不是馬良介紹的?或者是馬謖自己應聘進來的?書上沒說,咱們不好硬猜。馬謖進人劉備的企業之后,表現應該算是不錯,應該是一個有能力的年輕干部,否則,他決不會提拔得那么快。年紀輕輕的,就能在諸葛亮身邊做了參軍?情知,這是一個很高級別而且很重要的職務啊。諸葛亮準備伐魏的計劃,馬謖肯定都參與了而且參謀了。想想看,能參與或者參謀制訂國家軍事計劃的人,那應該是什么人物啊?那可不是進快餐店里買包子,摸摸腦袋就算一個的啊。而且舉凡一些重大的決策,諸葛亮大都是摒棄別人,而與馬謖單獨商量,而且馬謖也的確有許多好主意,比如使用離間計,挑撥司馬懿與魏主的關系,弄得魏國里關于司馬懿的謠言四起,司馬懿被免職還鄉,去了諸葛亮的心腹之患。馬謖的計謀都很見成效嘛。
如此說,馬謖是一個有用的人才啊,至少是一個好參謀啊。怎么會出現失街亭的事呢?這得認真說說。總不能豬肉羊肉一鍋燴,大蔥白菜一刀切啊。
寫到了這里,還有一件事情得先說清楚,話說劉備臨死的時候,單獨對諸葛亮交待了一句話,他問,“丞相啊,您看馬謖這個人怎么樣?您講實話,甭說虛的。”諸葛亮說,“您問馬謖嗎?人才啊。年輕,而且能干。我正想重用他呢。”劉備一勁兒搖頭,“他真不行啊。丞相啊,我對你說,這個人啊,愛吹大牛,喜歡講大話,一點兒也不實際。你有吃飯喝酒的事兒可以讓他陪陪,出不了什么大格兒,如果有大事兒呢,您可千萬別指望他。這個人不靠譜啊。”劉備就這樣給馬謖定性了。但是我們應該想到,此時的馬謖已經是蜀國中的知名人物了。你想啊,劉備現在都快死的時候了,有多少重要的事情得交待啊,可他把馬謖當個事兒給諸葛亮交代了。可以看出劉備對馬謖的重視程度。這時的馬謖至少應該在后備干部之列。而且排位靠前。
劉備應該說的也都說了,諸葛亮應了也是應了,可是馬謖這個真的不能用嗎?諸葛亮有諸葛亮的考慮啊,您劉老板說馬謖不行,只是您劉老板個人的觀點。馬謖到底怎么樣我得親自使用一下才能知道啊。如此說,諸葛亮是堅持了實踐第一的觀點。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嘛。
諸葛亮什么人啊,人精似的。如果馬謖沒兩下子,諸葛亮能提拔他到身邊工作?還是參軍,參軍是什么職務?按照字面的意義,應該是參謀。如果馬謖真是一個參謀,這職務就一般了。可是馬謖不是一般的參謀啊。想想看,諸葛亮身邊得有一大幫參謀吧?可是他常常與之商量事兒的,也就是一個馬謖。這職務就有了另外的含義,應該說,馬謖的職務,就等于現在的助理。可以猜測,馬謖已經有了助理的資格。如果說諸葛亮是兵馬大元帥,諸葛亮不在的時候,他可以代理副元帥,諸葛亮是大督都,諸葛亮不在的時候,他就可以代理副督都。事實真相是不是這樣?書上沒有講明,咱們可以分析。但是馬謖的確受到了諸葛亮的重用。這是不必爭論的。
話講到這里,就有了一個疑問,按照馬謖當時的地位和影響力,他應該是諸葛亮首選的接班人了。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沒有失街亭這一出,在五丈原之后,馬謖也有接班的可能啊。有人說,這里還有姜維呢,沒馬謖什么事兒啊?那可不一定,如果馬謖干得不錯,沒有失街亭這一出,以至弄丟了腦袋,諸葛亮去世之后,軍中的人也許會民主選舉馬謖當帶頭人呢。諸葛亮收姜維,那是你諸葛亮丞相個人的意愿。我們大家心里邊還不服氣呢。沒準兒就有人會出頭力保馬謖,“老馬啊,你就先代理丞相的工作吧。我們大家伙支持你。姜維呢,你先靠邊站站吧。”是啊,你姜維畢竟是一個外來戶啊。憑著老馬家在蜀國干了這么多年,各方面的人緣一定比姜維強多了,大多數人肯定會投馬謖的票。可是,唉,你馬謖干嗎非要去守這個街亭呢?中軍帳前有多少將領閑著呢,誰去不行啊?就是隨便扒拉一個,也輪不上你馬謖出頭啊。你這不是沒事兒找累嗎?反過來說,這事兒也真怨諸葛亮,就算他馬謖非去不可。你諸葛亮干嗎非派他去呢?莫非你真的不知道馬謖就是有嘴皮子上的功夫,實踐經驗根本不行嗎?也有人猜測,或者是諸葛亮跟馬謖昨天晚上為什么事兒吵架了?抬杠了?兩個人慪氣了?馬謖說了,“行了,行了,丞相啊,你也別總瞧著我不順眼,我也不用天天跟著你當秘書了,我得下去鍛煉鍛煉了。”諸葛亮也就跟著來一句,“小馬,你行啊,你不想當秘書了就走吧。明天去守街亭吧。”馬謖說,“去就去。你以為我不敢去啊。”得,這就有了馬謖守街亭的事實。
京戲《失空斬》里有諸葛亮一句唱:錯用了小馬謖無用之人。這句唱腔似乎有些無奈至極。聽馬連良先生的錄音,真是唱得凄凄惶惶,活現出諸葛亮那種后悔莫及的心境。可是這句唱得認真分析,前半句是對的,“錯用了小馬謖”,可后半句就有些不講道理了,“無用之人”,馬謖怎么成了無用之人了呢?
什么叫無用之人,就是飯桶,就是弱智,就是廢物點心。馬謖可不是白給的,人家也是飽讀兵書戰冊,也是一個專門研究軍事的知識分子啊,也是你諸葛亮作戰處的髙級參謀啊。你諸葛亮把人家殺了,還這樣說人家,可是真有些說不過去了。至少,這是對一個干部不公正、不負責任的評價,用老百姓的話說,你這種態度至少是昧良心。現在這種事也常常有,提拔人家的時候,說人家能干,有文憑,有能力。出事了,就說人家原本就不是當干部的材料,是窩囊廢。這叫什么領導啊。
生活中常常有這種情況,比如一個技術水平很高的知識分子,被下派到一個車間當主任,他是不是能干好?很難說。談歌曾經在企業里待過多年,當年要求干部“四化”的時候,一些技術上很出色的知識分子,大都一陣風被派上了領導的崗位。這事兒不能說不對,剛剛經過“文革”,撥亂反正,否定“知識越多越反動”的余毒,讓有知識有能力的知識人才走上領導崗位嘛,應該叫內行當家嘛。這應該是古今中外歷史上一條成功的經驗。可是這里邊往往出問題。領導是什么?這個話題幾乎沒有什么人研究過。其實領導也是一個行當,也是一門技術。不管你是大領導還是小領導,或者是大組長、小組長,進人這個行當之后,要講你當事者的技術水平,一句話,你能不能管人。我們總講領導藝術,其實這里邊更多的是領導的技術。舉一個例子,中國歷代的宮廷建筑,大都是木質結構,而歷代負責工程監理的官員,大都不是木匠,或者說,這些人大都不會木匠的手藝,可人家照樣把建筑工程搞得優質。你總不能說人家都是外行吧。談歌曾經認識一個解放初期畢業的新中國大學生。此公性格有些孤僻,群眾關系也一般化,于是,在“文革”當中受了點兒迫害,去了幾年“五七”干校,可是他的專業沒丟,他在他的學科里,的確是一把好手。一些文章總在刊物上發表,國外也發。“文革”后,沒幾年就趕上了提拔知識分子,上級就讓他當了這個企業的領導,這一當就當到了退休。結果,這個企業他也沒弄好,他自己的學科也丟了。他后來感慨地對我講:“我真不是當領導的材料。”好馬馳千里,耕田不如牛。這是指人才的使用。
有人講過,世人沒有不可用之人,只是不要用錯了地方。這是一句從理論上概括性的話。現實生活中,用錯了人的事情太多。再講一個現實的例子,報紙上的。說南方某個城市,出過一個有名的醫生,專門治氣管炎的。據說有些祖傳秘方,大概屬于治愈率在百分之九十九那一類,一些高級領導也找此公看過病,療效肯定不錯,于是,領導們就夸獎,就表揚。這一夸獎,地方領導就坐不住了,“領導都看中了,咱們得重視啊,提拔!”這里講句閑話,那時提拔干部的風氣還是比較正的,也不須要送禮請客,也不用跑官買官。如果上邊看中了,就提拔你。那時的干部部門還是很有原則的。于是,先讓這位醫生當了某醫院院長,可是這位先生沒當過領導啊,用他的話講,他長到三十多歲,連小組長也沒有當過,在家里也是聽老婆的。一個醫院好幾百人,他怎么能管得了呢?可是,他也有虛榮心啊,好容易當回領導,等于天上掉下來一個烏紗帽,他也想榮耀一下啊。可是,他當院長沒一個月,醫院里就亂套了,誰也不聽他的,他也不知道應該聽誰的。張三找他告李四,他就認定張三有理;李四找他告張三,他就又認為李四有理,真是敢于堅持個人意見啊。一來二去,醫院里的班子也不團結了,告狀信就滿天飛了。這是什么院長啊?有準兒沒準兒啊?上級呢,也不問問怎么回事兒,又把他提拔當了衛生局長。理由就是,知識分子應該重用。可是局里的事情更多了。他后來講,他整天陷于事物堆里了,專業也丟了。上級領導大概看他實在當不了一把手,就把他提拔到市里當了一個主管衛生教育的副市長。由此,他是徹底脫離了醫學界。他還想著業余時間行行醫,也就是八小時之外,給人看看病。可就有人講閑話了,一個領導干部,怎么能私下搞副業呢?他嚇得也不敢給人看病了。可是,既然當了副市長,總不能占著茅坑不什么吧,他也想出點政績啊,總不能讓人家說自己是尸位素餐吧?于是,他就在市里搞希望工程,蓋學校。還真是有熱心人幫忙,就蓋了三所希望小學。可是就有人鉆了空子,打著老鄉的旗號找到他,他看在老鄉的情面上,也就批了。可是包工隊黑心啊,就是昧著良心掙錢啊,結果,有一個希望小學剛剛建了起來,房子就塌了,砸死了好幾個學生。捐助的不干了,這是什么領導啊?是不是吃了包工隊的回扣了。告!査來査去,他還真沒有貪污受賄,可是他得負領導責任啊。瀆職啊!最后上級領導下了決心,這位的副市長職務也就免職了。這算是什么?也應該算是一個當代馬謖的例子吧?
咱們回到馬謖的悲劇上,還得說,這里邊有馬謖的問題,也有諸葛亮的問題。而且兩個人的問題至少應該對半開。馬謖出了事故,你諸葛亮首先要負領導責任的。
先說馬謖的問題,你自己吃幾碗干飯,你自己不知道嗎?還別說,他或許真不知道。社會上這樣的人挺多,真不知道自己能吃幾碗干飯。哦,你說你會照相,你未必能開照相館;你說你會烹飪技術,你未必能開餐廳;你說你會搞對象,你未必能開婚介所……或許馬謖想自己練練攤兒,想在別人面前露一手。可也是,在諸葛亮手底下這么多年了,還沒有獨立承包過什么工程呢。這里邊會不會還有一層賭氣的意思呢?你諸葛亮不是就看重姜維嗎,我露一手給你看看。這里邊是不是還有爭寵的意思啊?也說不定。先不說你馬謖有沒有工作經驗,你包這個工程有沒有資質?那下邊的人能聽你的嗎?到了被司馬懿圍在山上,你手底下的士兵都不給你賣命,就是不往下沖。你就是多發獎金他們也不沖,這是為什么啊?你根本沒有群眾基礎。所以說,馬謖根本就不適合帶兵去守街亭。他沒去之前,失敗就已經注定了。因為馬謖就不是這種帶兵打仗的人才嘛。
再說諸葛亮問題,你老人家可是明白了一輩子,閱人無數,經驗多多,怎么就會翻錯了眼皮兒呢,在使用馬謖的事兒上犯了糊涂呢?馬謖是能說會道兒,腦子好使,可是他沒有當過包工頭兒啊。你把這么大個工程交給他,這里邊復雜多了,從開工到驗收得多少事兒啊,他干得了嗎?哦,你說了,馬謖跟了我多少年了,大工程見過不少,他還經常幫著我畫圖紙呢。可這跟蓋大樓跟會畫圖紙是兩回事兒嘛。你吃過豬肉,跟你見過豬走路也是兩回事兒嘛。所以說,馬謖失街亭,首先是你諸葛亮的領導責任。你用人不明,誤了大事。往好里說,你是好心,馬謖跟你這么些年,你也想讓他露露臉,歷練一下,搞一個形象工程,這無可厚非,可以樹立一下馬先生的個人威信嘛。而且干好了,獎金還高。為將來提拔重用,先搞搞業績。可這么重要的工程,你諸葛亮派誰去不行啊?派馬謖?你諸葛亮是有私心嘛。哦,誰跟你關系不錯,你就把好活兒,利潤高的活兒派給誰。這不是私心是什么?無論怎么說,這件事上,諸葛亮無私也有私,說公也不公。
諸葛亮殺了馬謖之后,有一句意味深長的托詞兒,“唉,對了,我真想起一件事兒來了。”別人問,“丞相,什么事兒啊?”諸葛亮說,“說來話長啊,當年劉備劉老板去世前,曾經跟我講過,說馬謖這個人成不了大事兒,總愛吹大牛。我怎么就把這事兒給忘記了呢?而且忘記得死死的了呢?”
像話嗎?哦,你諸葛亮剛剛想起來啊?誰相信呢?你早干什么去了?這不外乎說,這失街亭的事情是馬謖自己吹大牛造成的。跟我諸葛亮沒有任何關系。殺馬謖是應該的,你們誰也別不滿意。
諸葛亮這樣說,有些失身份了。
更有一些聰明人猜測,這是諸葛亮為了提拔姜維,必須除掉馬謖,才使的一計,成心讓馬謖犯錯誤。這樣猜測有些陰損,談歌想,諸葛亮還不至于這樣干。
可無論如何,馬謖失街亭,應該全部由諸葛亮負責,換句話說,這桌飯,馬謖不應該掏錢,得由諸葛亮買單。退一萬步講,也應該打五折,二人對開,AA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