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文華《帕阿派瑪尼》東方文學名著鑒賞
作者: 欒文華
【作家簡介】順吞蒲(1786—1855),泰國大詩人。生于曼谷王朝一世(1782—1809)執政時期。自幼隨母入宮,在吞武里一所寺院里接受了啟蒙教育,后做過文書。因與宮女簪戀愛被治罪,獲釋后去格亮城投奔他的父親,寫了《格亮城游記》一詩。他與簪結婚,后又被她拋棄,此后的詩作大多寄托著對她的懷念。曼谷王朝二世(1809—1824)時,順吞蒲在朝廷任職,深受國王寵信,官至順吞歐含、詩歌顧問與太傅。三世王(1824—1851)繼位后,因舊日嫌隙,削除了他的官職,順吞蒲憤而出家。還俗之后,以賣詩為生,終日飲酒,生活潦倒。四世王帕宗告(1851—1857)在位時又受到重用,再次為官六年,直至逝世。
順吞蒲的作品有游記詩、詩劇、色帕(格律詩的一種)、長篇敘事詩、普(格律詩的一種)、格言詩、搖籃詩。代表作是長篇敘事詩《帕阿派瑪尼》。此詩作于1828年之前,共25500余行,是泰國最著名的古典作品之一。
順吞蒲生活在泰國古典詩歌鼎盛的時代,他的創作繼承了泰國古代詩歌的優秀傳統,吸取了民間文學和中國、印度、阿拉伯等國的文學營養,對泰國詩歌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詩博采口語,通俗易懂,語句凝煉,音韻和諧,想象豐富。他在表現手法上也有創新,是泰國第一個把格侖用來敘述故事的詩人,以后出現了許多用格侖寫成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故事。另外,他首先賦予格侖以內韻,使格侖這一詩體更加優美動聽,因此文學史家把他稱為“格侖之文”。他的詩對后世詩人影響很大,直到現在仍深受人民的喜愛。在他誕生200周年之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把他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來紀念。
【內容提要】拉達納國國王素坦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帕阿派瑪尼,二兒子西素旺。他們長大成人后,國王派他們出去游歷,學些本事,以便繼承王業。他們長途跋涉,歷盡千辛萬苦,來到一個名叫占塔康的村子,遇見兩個能師,一個師父會使棒,武藝高強;另一個師父能吹笛,音色美妙。西素旺學棒,帕阿派瑪尼學吹笛。他們孜孜不倦,勤學苦練,終于學成,辭別師父,回到自己的國家。國王得知兩個兒子學了無用的技藝,大發雷霆,遂將兄弟二人逐出國門。兩兄弟流落到海邊,遇見三個能力非凡的年輕婆羅門教士。一個叫莫拉,可以把碎草變成帆船;第二個叫沙諾,可以呼風喚雨;第三個叫維謙,能騎善射,百步穿楊。他們幾個成了莫逆之交。
海中一水鬼,居海底洞穴。一天出水覓食,見帕阿派瑪尼面目清秀,且獨自一人吹笛,遂生愛慕之心,把他擄入洞穴,自己變成一美貌女人,與他成親。
西素旺和婆羅門教士醒來之后,不見了帕阿派瑪尼,到處尋找,發現妖怪腳印,沙諾屈指一算,知是水鬼擄去。莫拉用草變一帆船,漂流海上,尋找帕阿派瑪尼。四人來到隆加國。該國公主凱莎拉美麗非常,爪哇國王曾來下聘,隆加國王嫌其是異教徒而不允,爪哇國王遂生怨懟,聲言要發兵來奪公主。時隆加國正嚴陣以待。
西素旺在隆加國假扮一婆羅門教士,他年輕漂亮,消息傳入宮中,御侍認為可與公主匹配,便假造一罪名,將四人囚于宮中。西素旺與凱莎拉相遇產生了愛情。此時爪哇國王來搶凱莎拉,四人參戰把爪哇國王打敗,西素旺和公主凱莎拉結了婚。
帕阿派瑪尼與水鬼生一子,名喚信沙姆,與水鬼一樣長著獠牙。帕阿派瑪尼時刻想逃走,待信沙姆長到八歲,一天,在一對美人魚夫婦的幫助下得以逃脫,與道士住在一起。水鬼知道后立即追趕,把那對美人魚夫婦吃掉,但帕阿派瑪尼由于有道士的保護,水鬼只能失意而歸。這時帕阿派瑪尼又娶娘娥為妻。
帕惹國有一公主,名素婉瑪麗,許配錫蘭國王子武沙林為妻。一夜,素婉瑪麗做一惡夢,需出國游玩才能消災,于是公主乘船在海上游玩,不幸遇到風浪,船被吹到帕阿派瑪尼居住的告皮沙坦島。帕阿派瑪尼和信沙姆父子二人覺得是離開這里的好機會,于是搭上船,拋下了已懷孕三個月的妻子,留下一個戒指和簪子作為孩子的紀念。
在船上,帕阿派瑪尼與素婉瑪麗一見鐘情。水鬼得知丈夫正和公主在船上,妒火中燒,于是興風作浪,船被毀壞。帕阿派瑪尼抓住一木板漂到岸上,水鬼追來央求復婚,帕阿派瑪尼不理,水鬼欲使魔法,帕阿派瑪尼吹起仙笛,水鬼耳裂死去。
落水時,信沙姆求助素婉瑪麗漂至一島。此島為強盜把持,信沙姆向匪首要求搭船,匪首見素婉瑪麗艷麗無比,就答應了。他用酒把信沙姆灌醉,企圖強占素婉瑪麗為妻,素婉瑪麗用計拖延。信沙姆醒后大怒,殺掉匪首,降服群匪。船至隆加國,那時西素旺和凱莎拉已生一女,名叫阿侖拉薩米。叔侄互不相識,發生搏斗,不分勝負,后真相大白,十分欣喜,于是繼續尋找帕阿派瑪尼。
錫蘭王子武沙林在海上到處尋找素婉瑪麗,遇帕阿派瑪尼,始知沉船之事,心情悲痛。帕阿派瑪尼搭乘他的船,中途正好與西素旺的船相遇。武沙林追問素婉瑪麗的下落,但信沙姆不肯交出公主,兩人在船上搏斗,武沙林就擒。帕阿派瑪尼說情將其放走,但武沙林從此懷恨在心,后又重整旗鼓與信沙姆水戰,被打得慘敗而歸。
帕阿派瑪尼來到帕匿國做了國王,素婉瑪麗因為帕阿派瑪尼曾允諾把她送還給武沙林,十分生氣,遂削發為尼。帕阿派瑪尼不思茶飯,日見消瘦。但在一極有智慧的丑女瓦莉的幫助下終于和素婉瑪麗結合。
一天,帕阿派瑪尼很想念闊別十年的父母,遂派西素旺和信沙姆去探望,父王和王后喜出望外。
娘娥在帕阿派瑪尼走后,生一子,名樹沙昆,道士教其法術,騎一匹黑龍馬,可以在水面奔馳。一天,道士告訴了他的身世,樹沙昆便辭別道士和母親去尋找父親。他騎著黑龍馬來到一個裸體僧主宰的帕儂島。裸體僧欲奪樹沙昆的魔杖和黑龍馬,將他騙至山頂,推下山崖。裸體僧用魔杖驅黑龍馬來到卡拉維國。裸體僧一下馬,馬便躍入水中去找舊主。裸體僧謊稱能醫百病,國王收他為御醫。
樹沙昆跌入山澗并不感到疼痛,但爬不上來,道士聞訊搭救了他,然后直奔卡拉維國,找到裸體僧,奪回了魔杖。國王得知裸體僧的行為,將裸體僧鞭笞、放逐。樹沙昆很受國王寵愛,暫住卡拉維國。
帕阿派瑪尼和素婉瑪麗生育了八個女兒,錫蘭王子武沙林又發兵侵入帕匿國。帕阿派瑪尼受丑女瓦莉之助,將武沙林擒獲。帕阿派瑪尼欲放武沙林,但丑女瓦莉用計嘲諷武沙林,武沙林羞愧難當,當場嘔血而死,但他的魂魄卻附在瓦莉身上,她也隨之死去。武沙林的尸體運回錫蘭國,國王悲痛而亡。容貌非凡的公主拉薇繼承王位,她發誓要為父王和兄長報仇,請各國君主助戰,并許下諾言,誰能戰勝帕阿派瑪尼,她就立即和他成婚。九路大軍圍困了帕匿國,拉薇施展魔法,樹沙昆用魔杖破了魔法,拉薇的九路大軍終于敗北。帕阿派瑪尼隨即發兵攻打錫蘭國,但西素旺和信沙姆的兩支部隊受阻,帕阿派瑪尼用魔笛解救,拉薇又未成功,但得以逃脫。
拉薇不甘失敗,又想出新的計謀,用女兵作戰,帕阿派瑪尼的軍隊墮入情網,全與女兵配對,分崩瓦解;帕阿派瑪尼也和拉薇成就百年之好。素婉瑪麗得知帕阿派瑪尼沉迷于拉薇,醋意大發,亦發女兵作戰,拉薇大敗,準備重整旗鼓再戰。道士趕來調停,雙方愿意熄滅戰火,歡慶和平,各自回國。
帕阿派瑪尼和拉薇所生一子回錫蘭國后繼承王位,后又和父親發生戰事,但遭敗北。外界戰火熄滅,妻妾內部紛爭不休,帕阿派瑪尼不堪忍受,便削發為僧,素婉瑪麗和拉薇不再爭風吃醋,言歸于好,雙雙出家為尼,所在寺廟與帕阿派瑪尼毗鄰。
【作品鑒賞】泰國的古典文學、詩歌的發展較為充分,而在詩歌中又以敘事詩,特別是長篇敘事詩的成就較為突出,《帕阿派瑪尼》是泰國長篇敘事詩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
泰國的長篇敘事詩有的取材于《本生經》故事,如《阿尼律陀堪禪》,有的來源于民間故事,經過民間口頭的無數次加工,如《帕羅長詩》和《昆昌昆平》,有的干脆就是印度文學的移植和再創造,如《羅摩衍那》在泰國變成了《拉馬堅》,而《帕阿派瑪尼》和大多數長篇敘事詩不同,它是純粹的泰國詩人自己的創作。
泰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典籍專家丹隆親王認為,這部宏篇巨制的長詩是順吞蒲在獄中所作。三世王時期(1824—1851)的著名女詩人坤朋說它是順吞蒲以賣文為生時期的作品。坤朋和順吞蒲幾乎生活在同一時代,她的說法可能較為實際。另外,從全詩的故事套故事,可以無限延長的框架結構看,筆者也認為后一種說法較為可信。
《帕阿派瑪尼》結構宏大,人物眾多,故事情節曲折復雜,引人入勝,證明作者是編故事的能手。詩中有戰場的搏斗,愛情的糾葛,神奇的法術,驚險壯烈,纏綿悱惻又奇詭多變,富于浪漫主義情趣。全詩大多以海上為背景展開,海天蒼茫,天水一色,其間又點綴著熱帶島嶼的景色,甚至還寫了火山爆發的情景,使全詩顯得廣闊而雄奇。作者把實有的國家如爪哇、錫蘭和虛構的城池如隆加國、帕匿國等揉合在一起,描寫了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又展開了奇特的想象,顯得撲朔迷離,更能增加讀者的興味。
《帕阿派瑪尼》借用了民間喜聞樂見的“加加翁翁”故事的框架。這種故事的主角常常具有高貴的出身,他們不是王子便是公主,常常因為變故遠走他鄉,歷盡千辛萬苦,學成武藝,回國以后,戰勝宿敵,其間必然插有才子佳人的愛情糾葛,功成名就之后又常常為了避開煩惱而遁入佛門。這種故事雖然已形成固定的模式,但符合老百姓的欣賞習慣,團圓的心理和佛家的倫理。但這部長詩如果僅止于此,就會落入俗套。順吞蒲的眼界遠比同時代的其他詩人開闊,他吸收了印度文學、阿拉伯文學和中國文學的營養,豐富了長詩的內容和表現手法,比如人物的半人半仙、半人半魔的處理來自印度,拉薇公主用女兵作戰,帕阿派瑪尼的軍隊紛紛墜入情網因而敗北就借用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19世紀初,中國的通俗演義故事如《三國演義》、《西漢演義》已有了泰文譯本,對泰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帕阿派瑪尼的吹笛據說就來自于《西漢演義》中的張良,他的性格也有劉備的影子,西素旺的使棒就來自于楚霸王。
長詩的藝術真實也大大增強,詩人雖然使用了浪漫主義手法,寫了一些人間不可能發生的事,但并沒有遠離生活,而是現實生活的幻化,是常人的思想和感情的表達。情節的演進和發展,矛盾的沖突和解決也都符合劇情的邏輯和人物性格的邏輯,這對泰國長篇敘事詩說來也是一種突破。
《帕阿派瑪尼》的人物塑造也不同凡響,比如長詩中最重要的人物帕阿派瑪尼是一位漂亮而迷人的美男子,他善良而多情,但除了吹笛之外并沒有什么武藝。作為軍隊的最高統帥他膽小而優柔寡斷,當武沙林前來尋找素婉瑪麗時,對于是否把素婉瑪麗送給武沙林他遲疑不決,而是讓他的兒子信沙姆作決定。錫蘭國大兵壓境之際,他又沒了主意,而是讓丑女瓦莉決斷。但他開明,又善于用人,他是以德治國治軍的,這類人物在泰國古典文學中是絕無僅有的。
順吞蒲在《帕阿派瑪尼》中所塑造的女人形象也是很有光彩的。她們和“加加翁翁”故事中的女性不同,她們不是深居閨閣,溫柔嫻淑,而是叱咤風云,英勇善戰,能指揮千軍萬馬,果斷、決絕,只是在愛情上她們才表現出女性的特點,如水鬼的真摯和專一,娘娥的自我犧牲精神,素婉瑪麗的美麗和嫉妒如火等等。對瓦莉的塑造也不拘一格,她丑陋,但智慧極高。當武沙林被捉住,帕阿派瑪尼卻想放他,瓦莉提醒道:
打蛇定要打七寸 否則它會回頭噬傷人
鱷魚臨淵增大力 好如猛虎出籠入山林
捉住統帥不屠戮 以后敵軍會歸陣
此事三思宜決斷 莫讓日后添麻煩
她看到帕阿派瑪尼不聽勸告,便用辱罵的辦法把武沙林羞死。
《帕阿派瑪尼》的語言凝煉,但又通俗易懂,詩人把格侖這種詩體加上了內韻,又使它讀起來瑯瑯上口,這就為長詩的傳播提供了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