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jīng)全集《水火喻》譯文賞析
水火喻
【原文】
昔有一人,事須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1],以澡盥[2]盛水,置于火上。后欲取火而火都滅,欲取冷水而水復(fù)熱。火及冷水二事俱失。
世間之人,亦復(fù)如是。入佛法中,出家求道。既得出家,還復(fù)念其妻子眷屬、世間之事、五欲[3]之樂。由是之故,失其功德之火,持戒之水。念欲之人,亦復(fù)如是。
【注釋】
[1] 宿火:過夜的火。
[2] 盥:洗,通指清洗用的器皿。
[3] 五欲:佛教名詞,財欲、色欲、名欲、食欲、睡欲,稱為“五欲”。佛教認為五欲是難以脫離苦海的主要原因。
【譯文】
從前有一人,因為有家務(wù)事需要用火和冷水。他便取來了火,又用澡盥盛了水放在火上。后來他想用火時,火都滅了;再想用冷水時,水又燒熱了。火和冷水,兩樣?xùn)|西都失卻了。
世上的人也是如此啊。歸依了佛法,出家求道。出家以后,又惦念妻子、兒女、父母、眷屬、俗世萬物,以及財、色、名、食、睡這五欲的快樂,因為這個緣故,他們失卻了求取功德和戒持己身的甘露。那些念戀情欲的人,兩樣都失去了,同那個愚人一樣。
【評析】
這則故事是用來諷刺那些出家的人,既然已經(jīng)剃度出家,心里卻又總惦記著自己的妻子兒女以及那些俗世生活,讓自己不能專心修行,到最后也無法修成正果,這對我們現(xiàn)實生活也很有教育意義。我們既然選擇了,就要執(zhí)著一心地去完成,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分心的事情太多,關(guān)注的目標(biāo)又不止一個,那么精力是無法集中的,最后可能什么也做不成。所以我們應(yīng)該明確自己的主要目標(biāo),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專心地只做一件事,相信必定會大有收益。
故事征引
莫要給自己樹立太多目標(biāo)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在學(xué)有所成之后,曾豪情萬丈地為自己樹立了許多目標(biāo)。可是幾年下來,依然一事無成。他為此很是苦惱,便去找一位禪師,請求禪師幫他脫離苦惱。
年輕人去找禪師時,禪師正在河邊小屋里讀書。禪師聽完年輕人的傾訴,然后笑著對他說:“來,你先幫我燒壺開水吧!”
年輕人看見墻角放著一把超大個的水壺,旁邊還有一個小火灶,可就是沒有柴火,于是他便出去尋找柴火。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來,又在那個超大個的水壺里裝滿了水,放在灶臺上,然后在灶內(nèi)放了些柴火便燒了起來。可是壺太大,眼見著那捆柴快燒完了水還沒動靜。于是他又跑出去找柴火,等他找到足夠的柴火回來時,那壺水已經(jīng)涼得差不多了。這一次他學(xué)聰明了,沒有急于點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火,等柴火足夠了才點火開燒。由于柴火準(zhǔn)備得足夠,不一會兒水就燒開了。
這時候,禪師問他:“如果沒有足夠的柴火,你要怎樣做才能把水燒開呢?”
年輕人想了一會兒,搖搖頭沒有說話。
禪師又說:“如果真是那樣,你就應(yīng)該就把壺里的水倒出來一些!”
年輕人聽了,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禪師接著說:“你一開始躊躇滿志,給自己樹立了太多的目標(biāo),就像這把大壺一樣,你裝的水太多了,而你又沒有足夠多的柴火,所以還是不能把水燒開。要想把水燒開,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多準(zhǔn)備一些柴火!”
年輕人頓時大悟。回去后,他便把計劃中所列的目標(biāo)劃掉了許多,只留下最迫切的幾個。同時,他還抓緊時間學(xué)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識。
幾年以后,這個年輕人不僅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標(biāo),還懂得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射箭的秘訣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名叫養(yǎng)叔的人,非常擅長射箭,每次射箭,他都能夠百步穿楊、百發(fā)百中。楚國上下沒有人不佩服他的射術(shù)的。
楚王得知了養(yǎng)叔的射術(shù)高超,便決定要拜其為師。楚王在養(yǎng)叔的教導(dǎo)下,苦苦練習(xí)了幾天,幾天之后,楚王自認為已經(jīng)學(xué)會了,于是就約養(yǎng)叔一塊打獵,想以此顯示一下自己的本領(lǐng)。
他們來到野外,隨后人們把蘆葦叢里的野鴨轟出來,楚王瞅準(zhǔn)了一只肥大的野鴨,剛要搭箭射時,突然從左邊又跳出一只黃羊,楚王覺得射黃羊比射野雞容易,便連忙將箭瞄準(zhǔn)了黃羊。
說時遲,那時快,楚王正要射時,這時右邊又跳出了一只梅花鹿。楚王又覺得梅花鹿比黃羊有價值,于是又想射梅花鹿。他的心里矛盾極了,到底射什么好呢?在他猶豫之時,突然有一只老鷹從面前飛過,楚王又覺得射老鷹最有意思,就向老鷹瞄準(zhǔn),可是弓還沒有張開,老鷹已經(jīng)飛遠了。
這時候,剛才從此跑過的野鴨、黃羊、梅花鹿早已經(jīng)不知去向了。楚王拿著弓箭比劃了半天,最后什么也沒射到,心里懊惱極了。
養(yǎng)叔在一旁看得非常真切,看到楚王一副不開心的樣子,便對楚王說:“要想射得準(zhǔn),就必須有專一的目標(biāo),而不應(yīng)當(dāng)三心二意。如果我們在百步以外放10片楊葉,要是我將注意力集中在一片楊樹葉上,我就能射10次中10次;如果我拿不定主意,10片都想射中,那就沒有十足的把握了。”
楚王聽了養(yǎng)叔的分析,一股敬佩之意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