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過掩匿》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細過掩匿
【原典】
曹參①為國相,舍后園近吏②舍。日夜飲呼,吏患之,引參游園,幸國相召按③之。乃反④獨帳坐飲,亦歌呼相應⑤。見人細過⑥,則掩匿蓋覆。
【注釋】
①曹參(?——前190):字敬伯,泗水郡沛縣(今江蘇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名將,是繼蕭何后的漢代第二位相國。秦二世元年,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劉邦稱帝后,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惠帝二年接替蕭何任相國,一遵蕭何約束,有“蕭規曹隨”之稱。此事詳見《史記·曹相國世家》。②吏:為曹參的從吏。③幸:希望。按:查辦。④反:反而。⑤相應:相呼應。⑥細過:小過錯。
【譯文】
曹參擔任國相時,他家后園與小官吏住的宿舍很近。這些小官吏日夜喝酒呼喊,主管的官員擔心影響到曹參致其惱怒,可也沒有辦法治理,于是就引著曹參去后園游覽,希望國相召集他們予以懲戒。然而曹參游園之后,非但沒有責備小官吏,反而獨自坐在帳中,也飲酒唱歌呼喊,與后園的小官吏們呼聲相應。曹參遇到別人有小的過錯,就主動為其掩飾。
【延伸閱讀】
遇事多寬容,設身處地多為別人著想,不可以斤斤計較。人與人交往難免有個言差語錯,或你長我短,動不動就借題發揮,鬧矛盾,擴大事端,這很容易破壞彼此的人際關系。
當然,高情商的人不僅懂得寬容別人,而且也懂得寬容自己。有些人,在自己犯了錯之后,總是喜歡自責,罵自己做得不夠好、太笨、太懶惰、太膽怯。可是,再多的內疚都是于事無補的,事情沒有做好,問題沒有解決,消極情緒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所以,要學會寬恕自己。善待自己,對生活有信心,這樣才有可能獲得人生的幸福。
總之,動輒出口傷人的人都是情商較低的人,只有那些不夠聰明、缺乏理性的人才喜歡處處批評、指責和抱怨。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不會看得太遠,他們的日子注定會充滿灰暗。
當然,善解人意和寬恕他人需要有修養自制的功夫。要想做一個有品味的人,就要懂得用寬恕代替指責。寬容地面對他人,面對人生,才會使自己擁有一個平靜從容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活得更灑脫。
與國相為鄰,小官吏毫不忌憚,縱酒呼號,已屬怪異;更怪異的還在于,受擾的國相,非但不以為忤,反倒擔心小官吏們會因為行為不當而遭有司懲戒,于是選擇與之“同流合污”,將他們的小過錯,掩蓋于無形。有些人或許會說曹參做事沒有立場,模糊了獎懲,對他的上述行為不以為然。然而我們要注意到,國相曹參的后園事件,不過是他原諒他人“細過”的一個小小的例證。因為是小過錯,自然就不必勞煩禮法來進行煞有介事地懲治了。曹參的“小忍”,非但不是他無原則的瑕疵,反而更顯出他的宅心仁厚,這也是一朝丞相所應有的度量。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大概說的就是曹參這樣的人。然而,大人也并非個個都能大量,正如小人也未必全部都是雞腸。事實上,蕭規曹隨、細過掩匿的人很少見,錙銖必較、睚眥必報的人倒滿街都是。從春秋時期晉文公回國之后,借稱霸勤王之名,報復之前虧待他的諸國;到當今某些官員假借惠民口號,行個人家庭的不可告人之私欲。在當今社會,不要說是去主動掩飾別人的小過錯,就是能做到對人家的小過錯不予夸大追究,已經十分難得了。比較之下,曹參的上述掩人小過的做法,實在是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