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基本
【5490】茶之基本
(周重林著,長沙:岳麓書社,10萬字,2021年2月第1版,68元)
△十部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
〇讀書人,正是在俗事纏身之中,才把琴棋書畫發展成從器而道的精神史。琴棋書畫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更是脫俗的。
〇爛石、石頭多的地方茶好,今天所謂“巖韻”,講的就是這種茶的風味。云南茶區的農民會講“害地出好茶”,說的就是那些有坡度、有石塊的地方,而不是那些土地肥沃的地方。茶樹喜歡酸性土壤,在山坡地帶,由于雨水沖刷的作用,山石間往往積累了大量礦物質,這是茶樹喜歡的。
〇“精行儉德”便是君子之茶。可以修身、凈心、養德。
〇“坎上巽下離于中”說的是道法自然,成為自己期待成為的那個人;“體均五行去百疾”說的是無病一身輕,修身,藏器于身;“圣唐滅胡明年鑄”寄托的是河清海晏的天下觀。
〇喝茶可以煥發出人生的別樣意義:通過茶去尋找修身養性之道。
〇要治理天下,首先要過飲食關。
〇普洱生茶最佳品飲周期是20年至30年。
〇茶之用水:潔、冽、細、漫、新、活。
〇“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滂時浸俗,盛于國朝,兩都并荊渝間,以為比屋之飲”。
〇茶神:神農、叭巖冷、陸羽。葛玄、支遁、梅福、吳理真、真武大師、張三公、太姥娘娘。
〇茶,從喝到品,始于陸羽的《茶經》。
(2021年4月6日上午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