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
【5496】目光
(陶勇、李潤著,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4.6萬字,2020年10月第1版,49.8元)
△19部分:緣起:至暗時刻;善惡的相對論;一個醫生的生死觀;熱愛,自有萬鈞之力;所謂少年氣;蒼生大醫;1%的世界有多大;暗黑王國的小小人;那些不為人知的力量;上善若水;世界是怎么來的;認知與接納;沉默如雪;月亮與貝殼;北京,北京;四十不惑;從春游到溺水;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未來可期。
〇這是一本醫生的沉思錄,也是一個人成長的啟示錄。書中包含了陶勇從醫二十年來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對生死的看法,對人性善惡的思辨,對放棄與堅守、少數與多數的選擇,對醫患關系的審視……他的文字就像是他的手術刀,將人間種種悲歡都精準而細膩地窄小的紙面上鋪開、沉淀,他想治好每個人的病,也想醫好每個人的心。
雖然被傷事件迫使他的人生轉變了方向,但是他一直堅持的以仁心做事的信仰從未改變。他說:“初心放在最大的誘惑和最深的傷害里才能檢驗其珍貴——我不是神,但愿意繼續發出我的微光”。他的目光依舊篤定,步履從容,心性堅韌,他相信希望的力量,相信愛可以治愈世間一切的苦難,相信每一雙眼睛的背后,都是光明。
〇周國平:“一個有真信仰、真愛、真事業的人,是世間任何力量都打不敗的”。
〇愛因斯坦曾說:“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
〇善與惡是相對而論的,完全的“善”將會讓人變得軟弱,完全的“惡”會將人推向地獄,只有將“善”與“惡”的標準與底線確立,才能構成一個和諧的自我。
〇“為善如負重登山,志雖已確,而力恐不及;為惡如乘駿馬走坡,雖不加鞭策,而足亦不能制”。
〇恐懼應該是活著的警示,而不是枷鎖。
〇蒙田: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長短,而在我們怎樣利用它。
〇一個人對一項事物越是了解,越容易產生好奇。
〇善良,是需要堅守的,而讀過的萬卷書、行過的萬里路,正是自己可以堅守善良的基石。
〇羅曼·羅蘭曾說:“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
〇“無恒德者,不可為醫”。
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當一個人見識越多、眼界越寬廣,心胸就越慈悲。
〇孤獨的價值是不能忍受孤獨的人難以體會的。
(2021年4月7日傍晚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