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型國家
【3390】文明型國家
(張維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1萬字,2017年9月第1版,45元)
△共8章:文明型國家:概念、特征、制度、模式、理念,范式變化:從“民主還是專制”到“良政還是劣政”,告別“西方中心主義”,重返世界之巔。
〇“文明型國家”尊重其他所有文明,但它不可能也不愿意被其他文明同化,因為它的文明基因太強了。如果這樣的國家要被全盤西化的話,它必定走向混亂、分裂乃至解體。
〇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一個把“民族國家”與“文明國家”融為一體的“文明型國家”,是一個把“民族國家”和“文明國家”的長處結合起來的國家,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巨大整合能力。
〇“民族國家”是西方現代民族主義運動的產物,指的是些具有共同特征(如語言、宗教或生活方式等)的人民組成的國家。與傳統國家不同,“民族國家”包含了主權獨立、領土完整、自我文化認同等基本要素。
〇中國首先是一個現代國家,而中華文明的種種特質又使它與眾不同。作為“文明型國家”,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未像現在這樣既古老又年輕,既傳統又時尚,既中國又世界。
〇四超:超大型的人口規模、超廣闊的疆域國土、超悠久的歷史傳統、超深厚的文化積淀。四特:獨特的語言、社會、經濟、政治。
〇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以家庭、家族、宗教為紐帶而形成的社會。
〇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與人為善、自食其力、勤儉持家、好學不倦、自強不息、同舟共濟等。
〇政治上,中國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經濟上,中國是“混合型經濟”,中國的制度安排簡稱為“一國四方”。這套制度安排不僅保證了中國的迅速崛起,也是中國模式的重要的制度保障。
〇在民主制度方面,中國的最大特點是協商民主。
〇中國通過政治制度上的創新,已經產生了一種制度安排,這種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上上策”(選出久經考驗的領導人)與“下下策”(保證應該出局的領導人出局)的結合。
〇中國模式八個特點:實踐理論、強勢政府、穩定優先、民生為大、漸進改革、混合經濟、對外開放、三力平衡(政治、社會、資本)。
〇制度、文化定力。
〇實事求是、民本主義、整體思維、政府是善、民心向背、選賢任能、兼收并蓄、推陳出新、和而不同、良政善治等就是中國崛起背后的重要理念,它們必將豐富整個世界的政治智慧。
〇西方主要關心“政體”,而中國主要關心“政道”。
〇中國的多數皇帝是敬畏“天命”的,而“天命論”某種意義上就是中國的“契約論”;與中國“天命論”相聯系的是中國政治傳統中的強烈的民本思想;與中國這種“天命論”相聯系的是選賢任能等一整套制度安排,如科舉制度,中國古代社會人的自由度也普通高于歐洲古代社會。
〇歐洲后來為何能超越中國?戰爭、金融、貨幣、中國自己的原因。
〇“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不僅改變了中國自己,也改變了世界,并將深刻地影響人類社會與世界秩序的未來。
〇民本主義、組織起來、上下策結合等。
(2018年1月23日晚11:45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