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全集《轂搆驢乳牛喻》譯文賞析
轂搆驢乳牛喻
【原文】
昔邊國人不識于驢,聞他說言驢乳甚美,都無識者。爾時諸人得一父驢,欲搆[1]其乳,諍[2]共捉之。其中有捉頭者,有捉耳者,有捉尾者,有捉腳者,復有捉器[3]者,各欲先得,于前飲之。中捉驢根,謂呼是乳,即便搆之,望得其乳。眾人疲厭,都無所得,徒自勞苦,空無所獲,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
外道凡夫,亦復如是。聞說于道不應求處,妄生想念,起種種邪見。裸形自餓,投巖赴火,以是邪見,墮于惡道。如彼愚人妄求于乳。
【注釋】
[1] 搆(gòu):本是取牛羊乳,這里泛指擠奶。
[2] 諍:同“爭”,爭論。
[3] 器:這里指生殖器。
【譯文】
過去有一個偏遠國家的人沒有見過驢子,聽到別人說驢乳很好喝,但卻沒有人見過驢子。那時有一個人得到一頭公驢,便想擠出它的乳汁來喝,于是大家爭搶著一起捉這頭驢。其中有的捉頭、捉尾巴、捉腳,還有的捉住它的生殖器。每個人都想先捉住它,可以先嘗到驢乳的美味。其中有一個人捉到驢的生殖器,以為是驢乳,就用力去擠,希望得到它的乳。眾人都很疲憊了,什么也沒得到,白白辛苦一番,最終一無所獲,世上的人都把這件事當一個笑話來講。
外道凡夫也是如此。在不應該求道的地方聽說了一些求道之法,便荒謬地胡亂猜測,產生許多錯誤的邪見。比如,在大冷天裸體,忍苦挨餓,投身于懸巖,或者投身于大火而死。因為這些邪見,后來墜于三惡道中。這跟那些妄想從公驢身上得乳的愚人是沒什么區別。
【評析】
這則故事講的是一群想從公驢身上得乳的愚人,他們為了謀取個人利益,不去了解事物的全局特征,其結果必然是謀利不成,甚至會適得其反。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對于自己熟悉的事情,做起來往往很順手,最終都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對于那些自己并不熟悉的事情,則往往不知道從哪里下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去認識、了解一些新東西,從總體上做全面了解,然后在細微的地方加深認識,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在從中獲益。
故事征引
不再是積少成多
從前,一個村子里住著一個金匠和一個鐵匠。他們倆來往較多,漸漸成了朋友。鐵匠信奉佛教,心地善良,而且非常刻苦勤勞。金匠也同樣辛辛苦苦地工作,但心眼有些不好,總愛占小便宜。
每天傍晚,金匠都要到鐵匠家里來,東拉西扯地瞎聊,臨走時他總要拿走一件鐵匠做的東西。可憐的鐵匠做成一件東西不容易,而且他又很窮,可是為了朋友之間的友情,他從來不對金匠說什么,也從不拒絕。
有一天,鐵匠花費整整一天的工夫做了一只鐵桶。這只鐵桶做得非常好。鐵匠想:“這只桶可以賣不少錢!”這時,金匠進來了。他很喜歡這只鐵桶,提起鐵桶對鐵匠說:“你弟媳婦見了這只桶,一定會很高興。”
金匠提著鐵桶走了。可憐的鐵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把鐵桶拿走,鐵匠受的損失太大了。一連好幾天,他一直在想:金匠每天都來拿東西,到哪天才有個完呢?
后來,鐵匠來到金匠家。金匠說:“你弟媳婦見了你的鐵桶,高興得不得了!”
鐵匠說:“這么一點薄禮就讓你們夫婦倆這樣喜歡,我真是感到太高興了!”
這時候,鐵匠的目光落到了金匠店里的一只金項圈上。這只項圈很漂亮,也很昂貴,上面還鑲嵌著珍珠和寶石,是金匠花了好幾個月的工夫才做成的。
鐵匠拿起項圈對金匠說:“我的好兄弟,你的手藝真是太高了!這項圈做得太好了,你嫂子一定喜歡,她戴了一定很高興!”
鐵匠說完,就拿著金項圈回家去了。金匠既不能阻攔他也不能去把項圈討回來。為什么不能討回來?因為他從前從鐵匠家拿東西回來,是從來不還回去的。
金匠垂頭喪氣地坐在那里,心想:到現在為止,我從鐵匠家里拿回來的東西算在一起,價值總共也沒超過金項圈的一半!
從此,這位金匠再也不去拿他的鐵匠朋友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