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東坡和陶詩》譯文與賞析
東坡和陶詩
東坡和陶詩
【原文】
《陶淵明集·歸田園居》六詩,其末“種苗在東皋”一篇,乃江文通[1]雜體三十篇之一,明言[2]學陶征君《田居》,蓋陶之三章云:“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故文通云:“雖有荷鋤倦,濁酒聊自適。”正擬其意也。今陶集誤編入,東坡據而和之。又“東方有一士”詩十六句,復重載于《擬古》九篇中,坡公遂亦兩和之,皆隨意即成,不復細考耳。陶之首章云:“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出門萬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蘭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負。”坡和云:“有客扣我門,系馬庭前柳。庭空鳥雀噪,門閉客立久。主人枕書臥,夢我平生友。忽聞剝啄聲,驚散一杯酒。倒裳起謝客,夢覺兩愧負。”二者金石[3]合奏,如出一手,何止子由所謂遂與比轍者哉!
【注釋】
[1]江文通:即江淹,字文通,南朝文學家。其詩文典麗工整,最有名的作品當屬《別賦》。兩個著名的成語“妙筆生花”和“江郎才盡”,都出于江淹之事。[2]明言:明確說明。[3]金石:比喻詩文音調鏗鏘,文辭優美。
【譯文】
《陶淵明集·歸田園居》六首詩,其中最后一篇“種苗在東皋”,是南朝文學家江文通(江淹)雜體詩三十首中的一篇,江文通很明確地說過這首詩是學陶淵明的《田居》詩而作。陶淵明的第三章寫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所以江文通模仿此詩的大意而作:“雖有荷鋤倦,濁酒聊自適。”如今陶淵明的詩集中誤將江文通的詩加了進去,蘇東坡又根據陶集中的詩和詩。又有了“東方有一士”詩十六句,重復編載到了《擬古》九篇中,蘇東坡竟兩次寫詩相和。都是隨意寫出,沒有仔細考察。陶淵明的第一首詩說:“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出門萬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蘭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負。”東坡和詩為:“有客扣我門,系馬庭前柳。庭空鳥雀噪,門閉客立久。主人枕書臥,夢我平生友。忽聞剝啄聲,驚散一杯酒。倒裳起謝客,夢覺兩愧負。”二者似金石合奏,就像出自一人手筆,何只是蘇轍所說的僅能和陶詩相比呢?
【評析】
此文解析蘇軾和陶淵明的“種苗在東皋”一詩,其實“種苗在東皋”一詩不是陶淵明的作品,而是江淹模仿陶淵明的詩意所作,被錯誤地編進了陶淵明的詩集。不過洪邁也贊賞蘇軾的才華,認為他的和詩“金石合奏,如出一手”,展現了高超的文學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