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畔哀歌(節選)》鑒賞
作者: 劉思謙
石評梅
一
我由冬的殘夢里驚醒,春正吻著我的睡靨低吟!晨曦照上了窗紗,望見往日令我醺醉的朝霞,我想讓丹彩的云流,再認認我當年的顏色。
披上那件繡著蛺蝶的衣裳,姍姍地走到塵網封鎖的妝臺傍。呵!明鏡里照見我憔悴的枯顏,象一朵顫動在風雨中蒼白凋零的梨花。
我愛,我原想追回那美麗的皎容,祭獻在你碧草如茵的墓傍,誰知道青春的殘蕾已和你一同殉葬。
二
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顆一顆的紅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愛心。
哀愁深埋在我心頭。
我愿燃燒我的肉身化成灰燼,我愿放浪我的熱情怒濤洶涌,天呵!這蛇似的蜿蜒,蠶似的纏綿,就這樣悄悄地偷去了我生命的青焰。
我愛,我吻遍了你墓頭青草在日落黃昏;我禱告,就是空幻的夢吧,也讓我再見見你的英魂。
三
假如人生只是虛幻的夢影,那我這些可愛的映影,便是你贈與我的全生命。我常覺你在我身后的樹林里,騎著馬輕輕地走過去。常覺你停息在我的窗前,徘徊著等我的影消燈熄。常覺你隨著我喚你的聲音悄悄走近了我,又含淚退到了墻角。常覺你站在我低垂的雪帳外,哀哀地對月光而嘆息!
在人海塵途中,偶然逢見個像你的人,我停步凝視后,這顆心呵!便如秋風橫掃落葉般冷森凄零!我默思我已經得到愛的心,如今只是荒草夕陽下,一座靜寂無語的孤冢。
我的心是深夜夢里,寒光閃灼的殘月,我的情是青碧冷靜,永不再流的湖水。殘月照著你的墓碑,湖水環繞著你的墳,我愛,這是我的夢,也是你的夢,安息吧,敬愛的靈魂!
十六年清明陶然亭畔
這是一首特殊的悼亡散文詩。抒情主人公石評梅向著躺在墳墓里沉睡的高君宇奉獻出她熾熱的愛,并用這愛來悼念亡人。所以,這同時也是一首特殊的愛情散文詩。
高君宇生前很愛石評梅。而石評梅因為“顧忌著一切的顧忌”,對異性的交往奉行“冰雪友誼”的原則,沒有應答、承受高君宇的愛。1925年春高君宇病逝。高君宇一死,石評梅“不知怎樣便把我的心收回來交給了他”,“一直沉迷著辛(指高君宇——筆者注)的骸骨”。多愁善感的石評梅,從此便“把剩下的淚”流到高君宇的墳頭。有年冬天下著鵝毛大雪,陸晶清陪著她去給高君宇掃墓,兩個人摸著那塊墓碑痛哭,淚流到石碑上,凍成了一條條晶瑩的小冰柱?!赌古习Ц琛穼懹诟呔钊ナ纼赡旰蟮那迕鞴潱嚯x她自己的去世只有一年多時間。
讀這首特殊的愛情悼亡散文詩,一個突出的感覺便是這里的愛情是真摯的、熾熱的,也是變態的、畸型的。這樣的愛情支持了也摧殘了石評梅的生命,使她在風華正茂的年紀便痛感青春已逝。悼亡,既是哀悼故人也是傷悼自己和他一同殉葬的青春。
石評梅是廬隱“女兒國”里“冰雪友誼”(也就是獨身主義)的忠實實踐者。高君宇向他求愛,他答應與他“做以事業度過一生的同志?!备呔钍卣f:“你只會答復人家不需要的答復,你只會與人家訂不需要的約束”。高一死,約束的堤飲倒塌了,友誼變成了愛情,向著冰冷的石碑,向著沉默的墓中人傾瀉、噴發,如江河之決堤、如熔巖之突口,其熱和力,完全是一個真實的女人的真實的愛情?!拔逅摹迸畠旱摹氨┯颜x”,原本就是被壓抑的如水柔情所凝結,現在從心底釋放出來的愛情把它重新融化為水、燃燒為火,只是這如水似火的愛情只能向著一副無知無覺的尸體奉獻。石評梅這個被“五四”啟蒙精神喚醒的知識女性,就這樣把自己的青春生命,埋葬在她自己建造的愛情祭壇。愛情心理學告訴我們,女人的性愛萌動最初是朦朧而無對象的,一旦確立了一個目標,被壓抑的愛欲蘇醒,潛藏于心的審美感受力、想象力被釋放,女性藝術創造的活力便源于此。此論稍有泛性論之嫌,但石評梅沉迷苦戀著死后的高君宇,確實臻至審美的癡迷狀態。從審美心理來看,這其實是一種審美想象的真實,即把死后的高君宇想象為活著的高君宇來愛。《墓畔哀歌》字字都是這愛欲的燃燒。第六節的四個“我常覺……”排比句,描繪的便是她心理上的幻覺。她的生命便憑靠著這真實的愛情幻覺來陪伴和支撐。然而幻影終歸只是幻影,她的心被一天天揉碎了。聰慧的石評梅,哪會不自己識破這愛情的虛幻?第一節開頭便說,她原想追回自己往日“那美麗的皎容,祭獻在你碧草如茵的墓傍,誰知青春的殘蕾已和你一同殉葬”。她從鏡子里照見自己“那憔悴的枯顏,象一朵顫動在風雨中蒼白凋零的梨花”。
石評梅自己也知道是這變態的愛情支持著、也摧殘著自己。她懷疑愛卻又不能沒有愛,她反傳統卻又為傳統觀念而犧牲。直到臨終前幾個月,她才意識到自己“悔不該為了一時的虛名”“徒害得心身俱碎”。
她活得太苦了。1928年秋,突發的腦病奪去了她年僅二十七歲的生命。她死得突然,朋友們未能征詢她的意見把她葬在了陶然亭高君宇的墓傍。兩個尖錐形墓碑靜靜并立在柳蔭下,直到“文革”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