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研究論著敘錄(一)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朱彝尊研究論著敘錄(一)

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號竹垞,秀水人),是清初文學大家,在詩、詞、古文等領域,享有盛名,“不愧一代之詞宗”(《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卷十八《曝書亭集》提要),編有《詞綜》《明詩綜》等大型總集,自定詩文集《曝書亭集》有八十卷。朱彝尊同時也是學術名家,本集收有《原儒》《原貞》等立論之作,及《尚書古文考》《孔子弟子考》等考辨之作;另外撰有《經義考》《日下舊聞》等經史名著。朱彝尊治學通貫四部,以博雅精勤見長,顧炎武曾稱贊說:“文章爾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錫鬯”(《亭林文集》卷六《廣師》篇)。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朱彝尊就是學界關注的重點人物之一。據筆者不完全統計,相關著作、論文有近三百篇之多(其中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就有二十多篇)。對于清代的文學與學術研究而言,朱彝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而有待開掘或深入抉發的論域仍然十分廣闊,有進一步深入探研的價值。文學與學術是朱彝尊一生成就的兩翼,相濟為用,自應引起研究者的同等重視。為此,筆者擬通考有關朱彝尊的研究論著,擇其較有發明者,按年編次,撮要述評,為推動研究走向更加深入而貢獻綿薄。所涉專家,臨文不諱,徑載其名,以符通例。

1931年

論文:翁衍相《朱彝尊〈經義考〉》(《文華圖書科學季刊》第三卷第四號,12月)。

按:《經義考》是朱彝尊的學術名著,以著錄弘富、體例完備、考證精詳、征引廣博著稱,實集經學目錄之大成,在經學、目錄學等領域,卓有貢獻(參張宗友《〈經義考〉研究》,中華書局2009年版)。在朱彝尊眾多著述中,《經義考》首先得以進入現代學人的研究視野,并非偶然。翁文注意于著者身世、編纂趣旨、內容體例、刊刻經過、各家評語、通行版本,屬于全景式介紹而非問題研究。翁氏推此書“不但為經學者之寶典,抑亦目錄學家之要籍”,系學界共識。

1933年

著作:羅振玉《經義考目錄》《經義考校記》(《七經堪叢刊》本)。

按:《經義考》系先秦至清初經學文獻總目,被目為通往經學的門徑之作。但該書有三百卷之巨(實存二百九十七卷),原書并無目錄,查檢頗為不易。羅振玉摘其綱目,編成《目錄》八卷,下附書志所記卷數及存佚信息,提供了檢索之便;同時又針對書中錯誤,別為《校記》一卷,備列清人輯本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原書不記錄版本的缺憾。

1970年

論文:江潤勛《朱彝尊及其詞學》(香港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按:朱彝尊首先是以詞人的面目進入現代學術研究的視野的。用現代學術范式對朱彝尊的文學與學術成就與思想加以研究,江氏此篇堪稱開創之作。在簡要介紹朱彝尊文獻學、史學、文學等領域的貢獻之后,該文重點討論了朱彝尊的詞學成就(包括《曝書亭詞》的創作成就及《詞綜》的編纂成就),對朱氏的詞學交游、浙西詞派之后進與反對者也有所考述,并附有新編朱氏簡譜、《朱竹垞手定詞稿》??庇洝=挠^點中肯,態度審慎,方法科學,文筆雅正,對朱彝尊及清初學術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不容忽視。

1972年

論文:喬衍琯《經義考所引千頃堂書目匯證》(《書目季刊》第六卷三、四期合刊,6月)。

按:《千頃堂書目》系與朱氏同時被薦鴻博、共修《明史》的黃虞稷(1629—1691),為撰《藝文志》,借助家藏撰成,仿《隋書·經籍志》兼志五代之例,著錄遼、金、元、明四代之書。朱、黃二人自康熙十七年起即有交游,又因修史機緣,朱氏遂得以拜讀黃氏書目原稿,取為《經義考》資料來源之一。喬氏把《經義考》中“黃虞稷曰”的材料(凡三百五十五處)逐一輯出,同《千頃堂書目》(用了三個傳本)進行對校,對是否引自該目、有無出入等情形做了詳細分析。喬文旨在借以考察《千頃堂書目》原稿的面貌,由于方法得當,工作細致,不僅結論征實可信,而且開創了詳細探考《經義考》引據資料原委的研究范式。

1977年

論文:喬衍琯《論〈千頃堂書目〉〈經義考〉與〈明志〉的關系》(《“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新十卷第一期,6月)。

按:清修《明史》,歷經數代,《藝文志》部分由數人經手,其最終面貌與修撰者所備志稿之關系等問題,久未解決。喬文取《千頃堂書目》《經義考》與《明史·藝文志》(簡稱《明志》)之經部《書》類為例,予以詳細比較,對其間書名、卷數、著者之出入分合,有客觀之觀察,得出了“《明志》經部實從《經義考》出,而不從《千頃目》出”的結論,舊說為之一新,《經義考》的文獻價值也得到發明。

1978年

論文:田鳳臺《朱彝尊與〈經義考〉》(《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十一卷二期,2月)。

按:田文推《經義考》為“研究中國經籍必讀之入門要冊”,將其置入專科目錄的視野中加以介紹,包括朱氏略歷、成書緣起、分類體例、諸家評估等,與前揭翁衍相文頗類,而縷舉較細。

1979年

論文:[日]杉山寬行《論朱彝尊的〈經義考〉——主論〈經義考〉之諸版本》(《日本中國學會報》第三十一集,10月)。

按:作者曾編《經義考撰著者索引》。此文在介紹《經義考》成書與刊行概況后,重點論述幾種版本的特征,包括《經義存亡考》稿本、曝書亭刊本及盧氏續刊本、四庫全書及薈要本、秀水朱氏重修刊本、浙江書局本等。

1980年

論文:[日]竹村則行《朱彝尊的遺民意識》(九州大學文學部《文學研究》第七十七輯,昭和五十五年[1980]刊;朱則杰譯,附錄于朱氏《朱彝尊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按:該文從朱氏詩歌紀年、《王禮部詩序》、壽李清詩、史館傳稿、彈劾事件、《騰笑集序》等方面,探討朱彝尊“復雜曲折”的遺民意識,指出朱氏既不同于顧炎武等前明遺民,也不同于一心事清的當代官員,眼光較為敏銳。但文中有關朱彝尊的史實,不盡準確。

1981年

論文:高建中《朱彝尊的詞論及其創作》(《文學遺產》第4期)。

按: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后,大陸學者對朱彝尊的研究開始興起,首先聚焦的仍然是其詞學。高文認為朱彝尊論詞的基本觀點有三,即宗法南宋、崇尚醇雅、推尊姜張(姜夔、張炎)。其意義在于救弊補偏、開宗立派、順應形勢,展現了個人態度與特征。朱氏詞作,可分為感時懷古、抒寫戀情、游冶酬贈、詠物句等類型,其詞風則高秀清麗,雜以咽塞悲涼;復圓轉瀏亮,琢句精工。其缺點則在重格調而輕內容,詞論并未能貫穿本人的全部詞作。

1982年

論文:林湮《朱彝尊的詞論》(《浙江師范學院學報》第3期),雷履平《朱彝尊〈詞綜發凡〉在詞學理論上的貢獻》(《四川師院學報》第4期)。

按:林湮指出,朱彝尊是學問家、考據家,故其論詞,談源流多于現狀、談傳統多于創新;論詞的流變,則是從傳統精神、形式和合樂三個角度切入的。詞要能吟詠情性,表達求自然,篇章求渾一,句語求工煉,達于醇雅清新之域。雷履平細繹《詞綜發凡》條例,指出朱彝尊推宗南宋具有救弊、尊體的歷史作用,崇雅黜浮,不無可取;缺點是未能總結蘇軾開創的革新精神,且有門戶之見;實際創作也因此有所局限。

1984年

論文:高建中《朱彝尊詩論摭談》(《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九輯)》,4月),朱則杰《朱彝尊古文淺探》(《江淮論壇》第3期),吳肅森《朱彝尊和〈曝書亭詞〉》(《人文雜志》第5期),張弘《介紹朱彝尊的一篇佚文》(《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第5期)。

按:本年數篇論文,表明學界開始探討朱彝尊詩學與古文成就,關注其佚文及價值。高建中指出,朱彝尊詩論有三個特色,一是宗唐而不言派,二是師古而不泥古,三是性情與學問并重;朱氏詩論具有救弊的現實意義,宜統合而觀,不宜割裂而論。朱則杰指出,朱彝尊古文(存五十卷)內容豐富,時時流露出“故國之思”(即愛國情感);范圍廣泛,無論抒情、傳人、寫景,均有一定的成就。其藝術特色則表現為兩個方面,即敘述“簡而要”,語言“雅以醇”;體現了清代古文從初期諸大家向中期桐城派發展的趨勢,思想意義逐漸減退,藝術形式則日趨講究。吳肅森舉例說明朱彝尊在詞論與創作上崇尚清空、醇雅,宗法南宋的特色;目的是為了推尊詞體與救明詞之弊。張弘則介紹了朱彝尊本集未收的《耒邊詞序》,有助于了解清初各詞派的情況。

1985年

論文:朱則杰《朱彝尊與永嘉》(《溫州師范學院學報》第1期),喬衍琯《經義考及補正、校記綜合引得敘例》(《書目季刊》第十八卷第4期),邱建群《朱彝尊〈經義考〉讀后記》(《四川圖書館學報》第2期),羅仲鼎《論朱彝尊的詩歌創作》(《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第4期),陳銘《浙西詞派醇雅清空說評議》(《浙江學刊》第6期),馬步云《景中寓情愫淡中見豐腴——讀朱彝尊〈賣花聲·雨花臺〉》(《名作欣賞第6期)。

按:本年論文,研究范圍有所擴大,不僅有文學研究之作,也有文學鑒賞之作;不僅關注朱彝尊的文學成就,也關注他的學術著作。在文學研究方面,朱則杰關注朱彝尊與永嘉一地的因緣,考其游歷史實,論其吟詠諸作,開創了地域研究的新方向。羅仲鼎結合朱彝尊生平,把朱氏詩作分為四期(分別以康熙元年、十八年、康熙三十一年為時間節點),對各期主題及創作特色有所論列,指出朱氏詩作具有四大特點:感情真摯、直抒胸懷;風格豪邁激蕩、渾厚蒼涼;舉重若輕,揮灑自如;學習民歌,青出于藍。其缺點是逐漸脫離實際,由詩人之詩走向學人之詩,性情為學問所淹沒。對于集經學目錄之大成的《經義考》,臺灣地區的學者在整理、利用該部巨著方面走在了前列。喬衍琯等即為《經義考》及其衍生著作《經義考補正》(翁方綱著)、《經義考校記》(羅振玉著)合編了索引,《敘例》一文對《經義考》的價值及缺陷做了說明。邱建群的讀后記,對《經義考》有簡要介紹,表明大陸學者開始關注該著。陳銘指出,浙西詞派以清空的藝術手法,表達醇雅的思想內容,朱彝尊作為開創者,有懷舊、糾弊的現實考量。

1986年

著作:蘇淑芬《朱彝尊之詞與詞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論文:陳士彪《〈曝書亭詞〉略論》(《杭州師院學報》第3期)。

按:蘇著系研究朱彝尊詞學的專著,共分七章,前兩章略述朱氏時代背景、生平交游,第三章探討朱氏詞論體系,第四章論《詞綜》之整理及其優缺點,第五章論朱氏詞作(四種詞集);第六章綜述其詞風特色;末章結論,統敘后世評陟及反響。蘇著對朱氏詞學有全面觀照,內容充實,結論公允,但可能出于資料查檢之限,本文上揭各篇研究朱氏詞學之專文,多未能引據。陳文取典型詞作進行剖析,指出朱彝尊懷古詞、愛情詞(艷詞)、詠物詞所具有的思想情感、藝術技巧與特色,分析頗能入細。

1987年

著作:吳肅森編?!镀貢ぴ~》(廣東人民出版社)。

論文:吳肅森《〈蕃錦集〉與唐詩》(《天府新論》第1期);金望恩《朱彝尊詞學理論》(《湖南師大社會科學學報》第1期);邱世友《朱彝尊論詞的醇雅》(《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二輯)》,11月)。

按:朱彝尊詞作,除《曝書亭集》所收外,此前并無合集。吳肅森因合朱氏本集、翁之潤《曝書亭詞拾遺·志異》、葉德輝《曝書亭刪余詞·??庇洝返人辗?54首,加以編校,附錄前人所撰年譜、序跋及評論等資料,成《曝書亭詞》,為夏成燾主編《天風閣叢書》之一。朱彝尊詞集中,《蕃錦集》系全部采用唐人詩句入詞,凡109首。吳文分析了該集作品的藝術特色,指出此類作品雖屬藝術再創作,但由于朱氏匠心獨運,“采而能融,法而能化”,通常渾然一體,貼切自然,展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屬于集大成之作。金文聚焦于朱氏詞論,認為體現在主張詞宜“宴嬉逸樂,歌詠太平”,提出“雅”的標準以糾正頹風,標舉“宗南宋”以糾云間派之弊,推崇姜(夔)張(炎)以歸雅正等四個方面。邱文對朱彝尊的醇雅理論有詳細論析,指出朱氏此論及其詞作、詞選具有糾偏補弊的作用,所以能開浙西詞派,引領一時風氣。

1988年

著作:王鎮遠《朱彝尊詩詞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論文:王渭清《談〈經義考〉中的〈易〉考——兼及全祖望〈讀易別錄〉》(《四川圖書館學報》第二、三期合刊,5月);莊清輝《〈經義考〉與〈四庫提要〉之關系》(《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6月);徐志平《“神韻”說和“醇雅”說》(《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三輯,9月);趙永紀《朱彝尊及其詩》(《渤海學刊》第3期)。

按:王鎮遠選錄朱彝尊詩詞凡114首(其中詩45題64首,詞50首),為之注釋,深韙其“遣字典雅,用事贍博”(《前言》)。本年論文,集中于朱彝尊的《經義考》及詩學、詞學。王文旨在糾正前揭邱建群《朱彝尊〈經義考〉讀后記》誤識而發,指出書名為朱彝尊親定,其中《易》類凡七十卷,雖有全祖望之匡正,但并不影響其所具有之重要價值。由于《經義考》是近兩千年經籍之總匯,后世志目錄者無不視為淵藪,尤以《四庫全書總目》為最。莊文對四庫館臣取資《經義考》的情況做了詳細分析,指出館臣既引用其說,又辨正其誤;同時也糾正了館臣之誤。莊文引證宏富,條分縷析,極為細致。徐志平指出王士禛“神韻”詩說與朱彝尊“醇雅”詞論具有共同的學術背景,在藝術上因此頗有相通之處。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文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无广告|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爱看精品福利视频观看|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天堂岛在线免费看电影| 催眠医生动漫在线观看| japanese日本护士xxxx18一19|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性xxxxx大片免费视频| 八戒八戒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小鲜肉同性同志videosbest| 免费做暖1000视频日本|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毛片a∨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99| 麻豆国内精品欧美在线|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丰满眼镜女在线观看| 久9久9精品免费观看| 美女扒开粉嫩尿口漫画| 少妇太爽了在线观看| 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 狠狠97人人婷婷五月| 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 |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色天天天综合色天天碰| 幻女free性zozo交|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专区| 9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人与性动交另类|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久久99热成人精品国产|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天堂在线免费观看mv|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韩国一大片a毛片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