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天下第一關——山海關》賞析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點睛之筆】
山海關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代萬里長城東部的一個重要關隘。
【經典解讀】
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派大將軍徐達在這里設山海衛,將軍徐達見這一帶“枕山襟海,實遼薊(jì)咽喉,乃移關于此,連引長城為城之址”,次年十二月令人修筑了山海衛城,衛叫山海衛,關叫山海關,主要是因為它位于山海之間。
山海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地勢險要,扼東北、華北咽喉要沖,古代是兵家的必爭之地,一直以來就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說。關城高14米,厚7米,周長4千米,呈現為正方形。整個城池與萬里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山海關城有四門:東“鎮東”、西“迎恩”、南“望洋”、北“威遠”,各門筑城樓,外有護城河庇護。
其中鎮東門在四個城門中,氣魄最大、保存最完整,門上有箭樓,門外有甕城,明代書法家肖顯所書的“天下第一關”巨匾高懸在箭樓檐下,字體渾厚,蒼勁有力,每個字都高達1.6米。傳說肖顯當年從福建辭官回到家鄉,當時皇帝命總鎮在山海關東門樓上掛匾,以振國威。這位總鎮大人練筆很久,終寫不成,他聘請了許多文人,也都寫不好,于是他就登門請肖顯。肖顯見總鎮大人很真誠,就應了下來。從此,肖顯每天在自家庭院里揮舞五尺長的大扁擔練習臂力,每次都累得渾身是汗,但短時間還是沒有練好。
有一天,皇帝派欽差來看這匾寫完了沒有,總鎮大人慌里慌張地到肖顯家里告以實情。肖顯遺憾地說:“我的臂力還沒練就,也只有如此了。”說完就展紙揮毫,一揮而就。總鎮大人忙著命工匠制匾,制完便把匾掛了起來。
匾掛起后,肖顯一看,“天下第一關”的“下”字竟寫成了“T”,少了一點。總鎮驚呆了,肖顯卻從容地掏出手帕,沾飽了墨汁,揚手一擲,只聽得“叭”的一聲,不偏不倚,正好補上了一點。這“下”字渾然一體,總鎮大人一抹冷汗,朝肖顯說:“神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