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全集《野干為折樹枝所打喻》譯文賞析
野干為折樹枝所打喻
【原文】
譬如野干[1],在于樹下,風吹枝折,墮其脊上。即便閉目,不欲看樹。舍棄而走,到于露地[2],乃至日暮亦不肯來。遙見風吹大樹,枝柯[3]動搖上下,便言:“喚我?!睂4]來樹下。
愚癡弟子,亦復如是。已得出家,得近師長,以小呵責,即便逃走。復于后時遇惡知識,惱亂不已,方還師所。如是去來,是為愚惑。
【注釋】
[1] 野干:似狐而小,形色青黃,如狗一般結群而行,夜鳴如狼,是狐貍的一種。
[2] 露地:指空曠沒有樹木的地方。
[3] 枝柯:樹枝。
[4] 尋:尋而、隨即。
【譯文】
有一只叫野干的小動物,蹲在樹下,風吹來,樹枝折斷了,正好砸在它的脊背上。于是它就生氣地閉上眼睛,不想看樹了。然后它就離開了這塊地方,來到了一塊空曠的地方,一直待到天黑也不肯回去。后來,它遠遠看見大樹的枝丫被風吹得上下搖動,便自言自語道:“它在叫喚我呢?!彪S即小心翼翼地重新回到了樹下。
那些愚癡的出家弟子也是這樣。他們已經出家了,有了跟師父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師父因為徒弟的一些小毛病而呵斥責備他們時,這些徒弟就受不了,逃走了。后來又遇到一些歪理邪說,心中惱亂不已,于是他們又重新回到師父身邊。如此這般地來來去去,就是愚癡迷惑的行為。
【評析】
這則寓言主要諷刺那些由于一些呵斥責備而逃離佛門,后來遭到了外道和邪魔學說的侵襲又返回佛門。一個優秀的人的成長,要勇敢接受批評,然后自我完善。批評的滋味自然不好受,但是我們只有服下批評這劑良藥,才能夠真正地根除我們行為上的“毒瘤”。一個聰明的人,是會從贊揚中得到熱情,從批評中得到進步的。
故事征引
圣徒的英文縮寫
很久以前有兩個孤兒,生活過得很貧困。有時候他們為了填飽肚子,迫不得已才會進行一些偷盜活動。但是,他們有個共同的原則:絕不偷窮人的東西。
有一天,這兩個人看到一戶富人家里養著好多只羊,便商量著偷一只回來賣點錢,結果被人逮住送到了管事處,最后給他們的懲罰是,在他們兩人的前額烙上兩個英文字母ST,意思是“偷羊賊”,然后就釋放了他們。
這兩個人出來以后,時時處處遭提防、唾棄,沒有人愿意跟他們講話,更沒有人愿意幫助他們,有的只是周圍人的指桑罵槐。其中一個人實在受不了這種恥辱,于是逃到了異國他鄉,他以為逃到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自己會好過許多??墒钱斔霈F在那個地方時,仍然有人不停地問他,你額頭這兩個字母是什么意思。他不堪痛苦,見人就躲,最后抑郁而終,把自己埋在了野墳中。
而當初跟他同甘共苦的那個人卻說:“我雖然無法逃避偷羊的事實,但我仍然要留在這里,我要贏回周圍人對我的尊敬。”
就這樣一年一年過去了,這個人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終于又重新建立起正直的名譽,周圍的人也慢慢開始認可他了。
突然有一天,一個陌生人看到這個老年人額頭上的兩個字母,就問這是什么意思。村里的人就告訴他:“這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也有點記不清楚了,應該是saint(圣徒)的縮寫吧?!?/p>
批評并非就是壞事
從前有一個人住在森林里修行,他心地非常純凈,也非常虔誠,常常熱心幫助別人。
有一天,他感到百無聊賴,于是來到林間散步,偶然間發現了一個蓮花池,走近一看,池中的蓮花正在爭奇斗艷、競相開放,十分美麗。這時候,修行人心里有了一個念頭:“這么漂亮的蓮花,我如果摘一朵插在書房中,讓自己沐浴在蓮花的芬芳中,感覺一定會很好的!”于是,他俯下身,在池邊選摘了一枝,正當他轉身想離開的時候,忽聽耳邊一個低沉而巨大的聲音說:“你是誰?竟敢偷采我的蓮花!”
修行人被嚇了一跳,但他環視四周,什么人也沒看見,只好抬頭對著天空問道:“你是誰?憑什么說這里的蓮花是你的呢?”
“我乃蓮花池神,這池里的蓮花都是由我精心照料的,枉你是一個修行人,竟然心起雜念,偷采我的蓮花,自己不知道反省、檢討、慚愧,還敢問這蓮花是不是我的!”空中的聲音說。
修行人瞬間醒悟,內心不禁很是慚愧,于是對著空中躬身懺悔:“多謝你的提醒!是我一時迷失了心性,欲將蓮花據為己有。從今以后我一定會加強心性的修煉,不再貪取任何不屬于自己的東西?!?/p>
修行人正在自我檢討的時候,又有一個人來到池邊,嘴里還自言自語地說:“這里的蓮花好漂亮呀!我可以采一些回去,然后拿到市鎮上去賣點錢,再去賭一把,很有可能會把昨天賭輸的錢贏回來呢!”那人說著就跳進了蓮花池,三下五除二就把池里的蓮花摘了個精光,原本漂亮的蓮花池被踐踏得不成樣子,池水也變得混濁不堪,連池底的污泥都翻了起來。然后,他捧著一大束蓮花,大笑著揚長而去。
而這時候的修行人,目睹了那個人采花的全過程,也一直期待這蓮花池神能出來制止、斥責或處罰這個摘蓮花的人,但是池畔始終一片靜默。眼看著那個人漸漸遠去了,他心中充滿了疑惑,轉回身來憤憤不平地對著虛空責道:“蓮花池神呀!我剛才只不過虔誠地采了一朵蓮花,你就嚴厲地斥責我,說我的不是。而剛剛那個人采光了所有的蓮花,毀了整個蓮花池,你為何一句話也不說呢?”
空中的聲音又出現了,說:“你本來是個修行人,你就如同一匹潔白的布匹,沾上一點點的污痕就很明顯,所以我才來提醒你,趕快除去污濁,恢復純凈的本性。而剛才那個人淪陷日久,已經無可救藥,就如同一塊抹布,再臟再黑,他也無所謂,我即使有心幫忙也起不到作用,所以只能任憑他沉淪下去,這才保持沉默。你不要因為受到別人的指責就心生怨恨,你應該為此感到高興,因為你的缺點能夠被人看見,還有人能幫助你糾正,教導你怎樣改正,這應該是值得慶幸的事情呀!”
修行人這才慚愧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