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龍袍上的九條龍》賞析
龍袍上的九條龍
【點睛之筆】
古人稱皇帝為“九五之尊”。孔穎達《正義》中記載:“言九五,陽氣盛至于天,故云飛龍在天。此自然之象,猶若圣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焙髞砭鸵浴熬盼濉北扔骰实?。
【經典解讀】
龍袍上的九條龍有四條是繡在前胸、后背及兩肩上的正龍,前后衣襟則各繡兩條飛龍。所以龍袍不管是從前面看,還是后面看都有五條龍,隱含有“九五之尊”的意思。不過前后加起來才只有八條龍,另一條龍在哪里呢?原來另一條龍被繡在了衣襟里面,只有在掀開外面的衣襟時才能看得到。
龍袍上除了繡有九條主龍外,在云領、袖口、腰部上也繡有形態較小的龍紋。龍袍下擺斜排著的代表深海的彎曲線條被稱為“水腳”。在水腳上還繡有許多翻卷的海浪、傲然挺立的巖石,稱之為“海水江涯”,象征著“福山壽海、綿延不絕”之意,同時也隱喻“江山一統、萬世升平”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古代皇帝的龍袍上繡的內容并不完全相同。以清朝乾隆皇帝的龍袍為例,其穿的龍袍上還繡有五彩云紋、蝙蝠紋、十二章紋等吉祥圖案。五彩云紋寓意祥瑞之兆,還可以起襯托作用;紅色蝙蝠紋就是紅蝠,其發音與“洪?!币粯樱彩驱埮凵铣S玫难b飾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