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拓跋(tuòbá)》姓起源
454 拓跋(tuòbá)
454 拓跋(tuò bá)
【尋根溯源】
拓跋復姓源自鮮卑族拓跋部,為黃帝后裔。古代鮮卑族有拓跋部,黃帝之子昌意的小兒子悃受封于北土(即今中國北部地區)。黃帝以土德之瑞稱王。鮮卑族謂“土”為“拓”,謂“后”為“跋”,故以“拓跋”為姓,稱拓跋氏。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時,率王族改為元姓,其王族之外的拓跋氏遂成為庶姓,仍為拓跋氏。
【變遷分布】
早期在西北地區活動于。北魏時期,入居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等黃河南北區域,在河南形成望族,以潁川郡(今河南許昌)為郡望。宋代時期,西北黨項族中也有拓跋氏。當今已經很少見。
【名人薈萃】
拓跋珪:北魏開國皇帝,即北魏道武帝。鮮卑族拓跋部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孫子,獻明帝拓跋寔的兒子,太武帝拓跋燾的爺爺。先世曾建立代國,為符堅所滅。淝水戰后,他乘機復國,初稱代,不久改稱魏。他即位初年,積極擴張疆土,勵精圖治,將鮮卑政權推進封建社會,天下小康。晚年政事苛暴,為次子拓跋紹殺死。終年僅39歲,在位24年。
拓跋宏:北魏皇帝,即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數民族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國文化,實行漢化,禁胡服﹑胡語,改變度量衡,推廣教育,改變姓氏并禁止歸葬,提高了鮮卑人的文化水準,是西北方各民族陸續進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總結,對民族融合起了重要的作用。太和二十年(496)孝文帝命鮮卑貴族改用漢姓。他說:魏的祖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夫上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故改姓元。
拓跋勰:北魏王朝政治家、文學家。漢名元勰,字彥和,北魏獻文帝之子,北魏孝文帝之弟。拓跋勰,是北魏歷史上杰出的年輕政治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積極支持者,對推動北魏孝武帝的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