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佛教三寶——佛寶、法寶、僧寶》賞析
佛教三寶——佛寶、法寶、僧寶
【點睛之筆】
“三寶”,又作三尊,是指佛寶、法寶、僧寶。其中“佛”指覺悟了人生真相,并教導他人的佛祖釋迦牟尼,或泛指修成正果的一切諸佛;“法”指佛所說之法;“僧”指奉行佛所說之法的人。此三者在佛家看來,威德至高無上,永不變移,如世間之寶,故稱“三寶”。
【經典解讀】
哲學宗教具體說來,“佛寶”包括佛身、佛德。前者說的是法身,是諸佛的清凈無漏功德所依,為真如實相的理體,常住不滅;后者說的是成就佛果的諸佛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四無量心及壽命自在、神通自在等德相,綜言之,即是智、斷、恩三德。
法寶包括以涅槃解脫,常樂我凈為體性;以三十七道品為方便;以八萬四千法門為調伏眾生的甘露法藥。
僧寶也可略分為三種:義僧,即諸佛如法而住于世間,隨眾生的機緣和悟境顯現差別相,而其實相不可親見、不可捉持、不可破壞、不可思議,為一切眾生的良佑福田;賢圣僧,為見道位以上的賢圣,若在小乘,指證得初果以上的境界,大乘指初發心住以上的菩薩;福田僧,指在凡夫位的出家沙門,雖然未證道果,但亦能庇蔭眾生,能給予眾生安穩快樂,所以為眾生種福田的處所。
值得一說的是,禪宗六祖惠能在《壇經》里面講到,佛寶是自性覺,法寶是自性正,僧寶是自性凈。所以慧能傳授的“三皈依”,準確來說,就不再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凈”,即自性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