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侯(hóu)》姓起源
230 侯(hóu)
230 侯(hóu)
【尋根溯源】
侯姓主要有五種來源。一是來自黃帝的史官倉頡。傳說倉頡發明了漢字,稱史皇氏,但他最初稱侯岡氏,他的后裔在由陜西向河南的東遷過程中,有的以侯為氏。二是來自姒姓。大禹的后裔有的封于侯(在今河南偃師),他們的子孫便以國為氏。三是來自姬姓。鄭國莊公之弟共叔段,因謀叛而逃到共城,他死后,莊公賜他的兒子共仲為侯氏。晉國哀侯、湣侯被晉武公所殺,他們的子孫遠居他鄉而以侯為氏。四是來自羋姓。楚公族中有侯氏。五是外族改姓侯氏者。
【變遷分布】
侯姓早期以中原為核心,在山東、陜西、山西等地也有分布。秦漢以后,在河北形成上谷郡(今河北省懷來縣東南)侯氏望族,在河南形成河南郡(今河南洛陽)侯氏望族,在今江蘇形成丹徒侯氏望族,在今寧夏和陜西形成北地山水(今陜西旬邑)侯氏望族。唐宋時期,侯氏在東南及南方地區有較大擴展,在山西、河南、湖南、陜西有較多分布。明朝,則集中在陜西、山西、浙江以及山東河南、甘肅、江蘇、河北等地。當今在湖南、安徽、河南有較多分布。
【名人薈萃】
侯嬴:戰國時魏國人。初為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夷門的守門小吏,直到七十歲才被信陵君迎為上客,為協助信陵君救趙,起了關鍵作用。前257年,秦急攻趙,圍邯鄲(今河北省邯鄲),趙請救于魏。魏王命將軍晉鄙領兵十萬救趙,中途停兵不進。他獻計竊得兵符,奪權代將,救趙卻秦。
侯君集:唐代大將。豳州三水(今陜西省旬邑土橋鎮侯家村)人。自少年時代就勇武,為人稱頌,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戰有功,累遷左虞侯、車騎將軍。唐高祖武德九年(626)玄武門之變間,他曾為李世民出謀劃策。貞觀年間,任左衛將軍、禮部尚書等職,先封潞國公,后封陳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侯恂:明代大臣。商丘(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人。任兵部侍郎等職,萬歷進士,后來朝廷發生政變,下獄。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對于明朝留下的三品以上的官員,只用了他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