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文、史巨著——《三國志》》賞析
文、史巨著——《三國志》
【點睛之筆】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編寫的,是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
【經典解讀】
《三國志》全書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主要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歷史。
陳壽是晉朝朝臣,晉是承魏而得天下的,所以《三國志》便尊曹魏為正統。在《三國志》中為曹操寫了本紀,而在《蜀書》和《吳書》中則只有傳,沒有紀,記劉備則為《先主傳》,記孫權則稱《吳主傳》。這表現了編史書為政治服務的特點,也是《三國志》的一個特點。
陳壽敘事簡略,三書很少重復,記事翔實,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嚴慎,為歷代史學家所重視。《三國志》位列中國古代二十四史之中,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范曄、司馬彪的《后漢書》合稱前四史,被視為紀傳體史學名著。
《三國志》不僅是一部史學巨著,更是一部文學巨著。《三國志》行文簡明、干凈。它常用簡潔的筆墨,寫出傳神的人物,使人物性格躍然紙上。陳壽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以簡練、優美的語言為我們繪制了一幅幅三國人物肖像圖,對后世的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有很大一部分是以《三國志》為藍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