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小屋隨想》裴馳宇散文賞析
《觸不到的戀人》,是由韓國影星全智賢主演的一部電影。電影的主要場景,發生在海邊的一處浪漫小屋。具體劇情,大家可以到網上搜索一下。
讓我感興趣的,是劇中海邊孤零零的小屋。長長的水泥棧橋通向尖頂的小屋。配以電影里唯美的畫面,很有情調。這海邊小屋,主人公叫它為“il mare”。
在影片中,位于海濱的“il mare”是全片的焦點。在此,一對戀人在不同時空卻同時居住在那里。這里是男女主人公墜入愛情的地方,在Kang-Wha島上附近的一處沙灘線上,有著奇異的氣候和景觀。
看到這處海邊的小屋,我不禁啞然失笑。至少,這樣的小屋,在舟山的沙灘邊不可能長久出現。這樣的房子,至多是養殖工人的工棚,不太可能有俊男靚女選擇在此居住。故而,也沒有可能發生如此浪漫的故事。如果這是永久建筑,地基也批不出。只能是臨時性暫住,時間長了,就要被當作違章建筑連根鏟除。舟山人現在居住的主流住宅,是城市高層。條件稍好的,是有花園的多層。再好些的,是連片的別墅群。反正,怎么也輪不到海邊小屋。
這種海邊小屋,只存在于偏僻的漁村,長期閑置。例如,在偏遠枸杞島的海邊民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有城里人把原先年久失修的民房整飾一新,面向各地游客開業。
還有,在定海港口浦的瓦窯灣。居高臨下,能夠眺望定海港南部諸島的風景。但這樣的房子,至少在現在是并不走俏的。鮮有人會放棄城里的商品房,住到這么偏僻的山坡上去。
內行人士介紹,就眼下舟山的情況,只有在早年低成本吃下大批土地待開發,政策又默許支持這種形態的住宅開發,才有可能出現這種微墅。而目前,這些條件都沒有具備。至少在三年內,這種符合好多人居住理想的住宅,在舟山出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誰又能否認,面朝大海的獨立小屋,是更符合人性特點的居所呢?
在海外,能被人記住的,能夠上雜志封面的,也是海邊各有特色的民居。絕不是我們現在所居住的高層商品住宅。但是,若干年后,當現在在城市里居住的人們歲已垂暮,是不是會越來越想起海邊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