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顧(gù)》姓起源
93 顧(gù)
93 顧(gù)
【尋根溯源】
顧姓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出自昆吾氏,夏代昆吾氏的子孫被封在顧國,夏末時被商湯攻滅,散居各地的顧國子孫便以國為姓。二是出自越王勾踐的后裔。漢朝初年,越王勾踐的裔孫搖,因佐諸侯滅秦有功,被封于東頤(今浙江永嘉),后來搖又封自己的兒子于會稽,人稱顧余侯。后來顧余侯的子孫以“顧”為姓。
【變遷分布】
顧氏很早就分布在江浙一帶,并圍繞這個核心,主要向南方地區(qū)遷移,形成以會稽郡(今浙江紹興)和武陵郡(今湖南常德)為代表的顧氏望族。宋明以來,已經(jīng)擴(kuò)展到全國,江浙二地約占當(dāng)時全國顧氏的百分之八十。當(dāng)今尤以江蘇、浙江、上海最為集中。
【名人薈萃】
顧愷之:東晉著名的畫家,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多才多藝,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著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等,對中國畫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顧況:唐代詩人、畫家、鑒賞家。蘇州海鹽恒山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nèi))。善畫山水,其詩同情人民,針砭時弊,后隱居茅山,號“華陽真逸”。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quán)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
顧炎武:明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屬江蘇)人。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季諸生,青年時發(fā)憤為經(jīng)世致用之學(xué),并參加昆山抗清義軍,敗后漫游南北,曾十謁明陵,晚歲卒于曲沃。學(xué)問淵博,于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nóng)及經(jīng)史百家、音韻訓(xùn)詁之學(xué),都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