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漢朝為何分“東”、“西”》賞析
漢朝為何分“東”、“西”
【點睛之筆】
事實上當時的漢朝和宋朝一樣并沒有分西、東和北、南,這種稱呼是后世史學家加上的,為的是把不同的歷史時期區分開。
【經典解讀】
劉邦在長安建立了漢朝,后來王莽篡權,劉邦建立的漢朝滅亡了。過了幾年后,劉邦的后裔劉秀重新建立漢室政權,為了表示他的正統身份,他把國號也定為漢,定都洛陽。史學家為了能在研究時區分開劉邦建立的漢朝和劉秀建立的漢朝,就根據兩個王朝首都的方位來加上區別的字。因為長安位于洛陽的西面,所以劉邦建立的漢朝就被稱為西漢,而洛陽在長安的東面,所以劉秀建立的漢朝就被稱為東漢。同樣的原因,宋朝在沒丟掉北方國土時,定都開封,開封位于南宋都城杭州的北面,所以史學家就稱其為北宋,而丟掉北方國土后的宋朝就被稱為南宋了。
另外,五代十國還有不少國家的稱號中都有個后字,如后趙、后燕等。“后”字是史學家為了與戰國時期的燕、趙等國相區別而加的。清朝開國時的國號“后金”,也是同樣原因。
由此可見,西漢、東漢、北宋、南宋中的東西南北只是后人為區分相同國號的朝代而加上的,并不是當時就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