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久元曲作品鑒賞
張可久元曲作品鑒賞
張可久
張可久(1270?—1348),元代后期著名散曲家。字伯遠(yuǎn),號小山;一說名伯遠(yuǎn),字可久;又說名久可,字可久。慶元(今浙江寧波)人。事跡不可詳考。略知曾以路吏轉(zhuǎn)首領(lǐng)官,掌省署文牘,一生仕途不得志,時官時隱,四處奔波,足跡遍及湘、贛、閩、皖、蘇、浙等地;年七十余,尚為昆山幕僚,80歲左右為“監(jiān)稅松源”。晚年居杭州,以山水自娛,畢生專寫散曲,不寫雜劇,尤其致力于小令,與馬致遠(yuǎn)、盧摯、貫云石等有詞曲唱和,稱馬致遠(yuǎn)為先輩。今傳小令855首,套數(shù)9首,數(shù)量在元代散曲作家中首屈一指。張可久是元代散曲由前期的樸素自然變?yōu)楹笃诘牡溲殴惖年P(guān)鍵人物,是“清麗派”散曲作家的代表。張氏善于把詩詞的詞藻、句法、聲律等吸收到散曲中去,使散曲詩詞化。他的散曲詞藻華麗,對仗工整,聲律諧和,風(fēng)格俊逸,當(dāng)時便已成集。現(xiàn)存天一閣本《小山樂府》,影元抄本《北曲聯(lián)樂府》,明李開先輯《張小山小令》,徐渭輯《小山樂府》,清夏煜輯《張小山小令選》,清勞權(quán)輯《張小山北曲聯(lián)樂府》及近人任訥《散曲叢刊》本《小山樂府》等。
【黃鐘】人月圓
山中書事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①。孔林喬木②,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shù)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③。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題解】
這首小令詠史兼抒懷。千古興亡的歷史,如夢幻一般,使人既感慨又厭倦。在現(xiàn)實中,只要有書可讀,有茅屋可居,有濃濃的松花酒,有淡淡的春水茶,就足以安度此生。作者詠史是為了抒發(fā)自己參破世情、寄意山林的情懷,古今融匯,二者相得益彰。全曲風(fēng)格豪放,意韻深沉,在小山樂府中別具一格。
【注釋】
①“詩眼”句——意謂詩人已倦觀天下事物。詩眼,詩人超脫世俗的眼光、洞察力。
②“孔林”三句——意謂看到孔林的樹木令人肅然敬仰,春到吳宮的野草,使人感慨頓生,看到楚廟棲宿寒鴉,令人心境悲涼。孔林,山東曲阜孔子的墓地。吳宮,指三國時吳國于建業(yè)(今南京)建立的宮殿。楚廟,戰(zhàn)國時楚國的宗廟。
③投老——到老,臨老。村家,住在山野小村。
【雙調(diào)】水仙子
次韻
蠅頭老子五千言①,鶴背揚(yáng)州十萬錢②,白云兩袖吟魂健③。賦莊生秋水篇④,布袍寬風(fēng)月無邊。名不上瓊林殿⑤,夢不到金谷園⑥,海上神仙。
【題解】
厭倦官場生活,蔑視功名利祿,主張歸隱田園,在“白云”、“風(fēng)月”的撫摸下,過著“神仙”的日子,道家清靜無為、恬淡寡欲的思想在本支曲子得到的形象的表達(dá)。
【注釋】
①蠅頭——喻指小字。老子的《道德經(jīng)》約有五千多字。
②“鶴背”句——唐闕名《商蕓小說》:“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愿為揚(yáng)州刺史,或愿多貲財,或愿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yáng)州。’欲兼三者。”
③“白云”句——意謂兩袖白云而詩情健旺。白云兩袖,以白云為伴,放情山水。吟魂健,指吟詠、創(chuàng)作詩歌的情感旺盛。
④“賦莊生”句——莊子有《秋水》篇。
⑤瓊林殿——北宋名苑,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城西,朝廷宴請新及第進(jìn)士多在此地。
⑥金谷園——晉石崇所建,石氏為晉時著名的豪富。
【雙調(diào)】折桂令
九日
對青山強(qiáng)整烏紗①。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②,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fēng)白發(fā),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shù)點寒鴉。
【題解】
九日,即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本支曲子通過對節(jié)日來臨的感懷,表現(xiàn)作者厭倦官場生活,想及早歸隱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以情人景,是本曲子寫作特點。全曲語言清麗,字句凝煉,對仗工整,音調(diào)諧美,被后人譽(yù)為“瑤天笙鶴”之佳作。
【注釋】
①烏紗——烏紗帽。
②翠袖殷勤——宋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當(dāng)年拚卻醉顏紅。”
【雙調(diào)】折桂令
讀史有感
劍空彈月下高歌①,說到知音,自古無多。白發(fā)蕭疏②,青燈寂寞,老子婆娑③。故紙上前賢坎坷④,醉鄉(xiāng)中壯士磨跎⑤。富貴由他,謾想廉頗⑥,誰效常何⑦!
【題解】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晉左思詩句),高才得不到重用,抑郁終生,這是封建社會中一個普遍現(xiàn)象,元代尤甚。本支曲子“讀史有感”也是在對這一現(xiàn)象發(fā)表感慨。曲中列舉了馮諼、馬周、廉頗等曾經(jīng)坎坷不遇的才俊,旨在抒發(fā)才不得用的苦悶,也表露出自己對得到知遇的人的汲引的渴求。用典貼切,感慨深沉是本曲子的風(fēng)格特點。
【注釋】
①劍空彈——借用戰(zhàn)國時馮諼故事。《戰(zhàn)國策·齊策》載,馮諼為孟嘗君門下食客,始受冷遇,曾彈鋏(劍)發(fā)抒牢騷。
②蕭疏——稀疏,疏落。
③老子——作者自稱。婆娑,盤桓不進(jìn)的樣子。
④故紙——古書。
⑤“醉鄉(xiāng)”句一《新唐書·馬周傳》載,馬周未發(fā)跡之前,在新豐旅舍里受到店主人的冷落,獨飲一斗八升酒以消愁。壯士,指馬周。磨跎,逍遙自在,此處指消磨時光。
⑥廉頗——戰(zhàn)國時趙國大將,多次為趙立功,后被讒逃魏。趙國時屢為秦國所困,欲再起用廉頗。但使者卻被廉仇人賄賂,言廉已老,致使廉未能被召回(事見《戰(zhàn)國策·趙策》)。
⑦常何——唐太宗時中郎將,因薦馬周而受到賞賜(事見《新唐書·馬周傳》)。
【雙調(diào)】折桂令
酸齋學(xué)士席上
岸風(fēng)吹裂江云,迸一縷斜陽,照我離樽。倚徙西樓,留連北海①,斷送東君②。傳酒令金杯玉筍③,做詩壇羽扇綸巾④。驚起波神,喚醒梅魂。翠袖佳人⑤,白雪陽春⑥。
【題解】
酸齋,貫云石號酸齋。本支曲子當(dāng)為送別之作。開頭三句,渲染送別氣氛:江風(fēng)勁吹,夕陽西照,離人舉酒,景象黯淡,別緒凄切,賓主雙方不忍分別的情誼隱然可見。接下描寫,格調(diào)卻是豪邁昂揚(yáng)。在作者筆下,主人酸齋學(xué)士風(fēng)流倜儻,羽扇綸巾,詩酒豪興,驚江神,喚梅魂,大有李白、東坡之風(fēng),令人神往;格調(diào)的高亢俊逸,也一掃別離的低沉與抑郁,在送別之作中,本支曲子堪稱別具一格的佳作。
【注釋】
①北海——本指東漢孔融,孔融曾任北海相,故稱。此處代指酸齋學(xué)士。
②東君——春日之神。此指春日。
③玉筍——形容美人的手指,此代指美人。
④羽扇綸(guān)巾——手搖著羽毛扇,頭裹著青絲巾,文士的打扮。此指酸齋學(xué)士。蘇軾《念奴嬌》詞有“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之句。
⑤翠袖佳人——唐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翠袖,翠色的衣袖。
⑥白雪陽春——《白雪》、《陽春》為戰(zhàn)國時楚地高雅的歌曲,此處指佳人的唱曲,也兼指酸齋學(xué)士的高雅。
【中呂】滿庭芳
山中雜興
風(fēng)波幾場,急疏利鎖①,頓解名韁。故園老樹應(yīng)無恙,夢繞滄浪②。伴赤松歸歟子房③,賦寒梅瘦卻何郎④,溪橋上,東風(fēng)暗香⑤,浮動月昏黃。
【題解】
掙脫了名利的羈絆,回歸大自然,作者的心情是無比欣悅的。在山中所引發(fā)的“雜興”,就是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對赤松子、張良、林逋等仙人、隱士的羨慕。全曲風(fēng)格明快曉暢,語句清雅新穎,作者的情趣也是高雅而又爽朗的。
【注釋】
①“急疏”二句——意謂趕快掙脫名利的束縛。疏,疏遠(yuǎn)。頓,頓時,立即。
②夢繞滄浪——指向往隱逸生活。《楚辭·漁父》:“(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③赤松——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子房,西漢張良,字子房。功成身退,從赤松子游。
④何郎——指南朝梁著名詩人何遜。何有《詠早梅》詩,對后世影響很大。
⑤“東風(fēng)”二句——化用北宋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中呂】普天樂
西湖即事
蕊珠宮①,蓬萊洞②。青松影里,紅藕香中。千機(jī)云錦重③,一片銀河凍。縹緲佳人雙飛鳳④,紫簫寒月滿長空。闌干晚風(fēng)⑤,菱歌上下,漁火西東。
【題解】
本支曲子寫西湖夜景。山間樓閣,水上山洞,彩云銀漢,游人風(fēng)姿,采菱漁釣,洞簫聲動,作者一一描繪,有色有聲,層次清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jié)合,情景交融。一幅優(yōu)美恬靜的圖畫,使讀者也仿佛置身其中。
【注釋】
①蕊珠宮——道教傳說中天上的仙宮,此處為形容山上華麗的樓閣。
②蓬萊——傳說中海上仙山。此處形容湖中幽靜的山洞。
③“千機(jī)”二句——言空中片片云朵如同千機(jī)織成的彩錦,長長的銀河,像冰凍似的明亮皎潔。
④“縹緲”二句——暗用簫史、弄玉騎鳳吹簫的典故。《列仙傳》載,秦穆公之女弄玉愛上善吹簫的簫史,秦穆公允其結(jié)成夫婦,并筑臺使居。一日簫史吹簫引鳳至,與弄玉一同騎鳳成仙。
⑤闌干——欄桿。
⑥菱歌——采菱婦女所唱的歌。
【中呂】迎仙客
秋夜
雨乍晴①,月籠明,秋香院落砧杵鳴②。二三更③,千萬聲,搗碎離情,不管愁人聽④。
【題解】
這首小曲抒寫了因秋夜搗衣聲而引起的離愁。秋夜凄清,本就容易引人傷感,家家戶戶又響起了搗衣聲,使得主人公觸景傷懷,思緒綿綿。更深夜半,此起彼伏的搗衣聲仍未停歇,好像要把主人公的離情搗碎。小曲很像民歌,語意清新,別具意境,是小山樂府中較為本色的一首。
【注釋】
①乍晴——剛剛放晴。
②砧杵(zhēnchǔ)鳴——各庭院都響起了搗衣聲。砧,搗衣服用的石板。
③二三更——指夜深時分。
④愁人——愁緒滿懷的人。
【中呂】迎仙客
括山道中
云冉冉①,草纖纖②,誰家隱居山半掩?水煙寒③,溪路險,半幅青簾④,五里桃花店。
【題解】
括山,在今浙江省麗水縣東南。這首小令寫游括山時所見風(fēng)景,表現(xiàn)了作者對山居生活的贊美。草盛云飛,水煙凝寒,溪路藏險,青簾酒店,在作者筆下,括山道中的景物生機(jī)勃勃,絢麗多姿,字里行間也跳動著作者閑適歡快的情感。全曲妙語天成,自然純樸,清新之氣撲面而來,讀來情趣盎然。
【注釋】
①冉冉——緩慢移動的樣子。
②纖纖——形容草木茂盛。
③水煙寒——山中霧氣籠罩,一片寒意。
④青簾——指酒店掛在門前做標(biāo)志的招幌。
【越調(diào)】寨兒令
憶鑒湖
畫鼓鳴,紫簫聲,記年年賀家湖上景。競渡人爭①,載酒船行,羅綺越王城②。風(fēng)風(fēng)雨雨清明,鶯鶯燕燕關(guān)情。柳擎和淚眼③,花墜斷腸英。望海亭,何處越山青。
【題解】
鑒湖,又稱鏡湖,在今浙江省紹興市南。唐秘書監(jiān)賀知章請朝廷將此湖為放生池,詔賜一角,故鑒湖又有賀監(jiān)湖或賀家湖之別稱。鑒湖山光水色,風(fēng)景優(yōu)美宜人,作者憶鑒湖,抓住最能表現(xiàn)鑒湖特征的景物,予以描繪。紫簫畫鼓,競渡人爭,載酒湖中;風(fēng)雨清明,鶯燕關(guān)情,花紅柳媚,訴諸筆端。景色絢麗多姿,畫面鮮妍悅目,鑒湖確是值得一憶啊!
【注釋】
①競渡人爭——指農(nóng)歷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
②越王城——即紹興,因春秋時越王勾踐建都于此,故稱;羅綺越王城,指紹興人人都衣錦披繡。
③“柳擎”二句——言花、柳使人動情銷魂。和淚眼,形容柳枝上的嫩芽。嫩芽像眼,又沾雨絲。英,花瓣。
【越調(diào)】寨兒令
題昭君出塞圖
辭鳳閣①,盼灤河②,別離此情將奈何。羽蓋峨峨③,虎皮馱馱④,雁遠(yuǎn)暮云闊。建旌旗五百沙陀⑤,送琵琶三兩宮娥。翠車前白橐駝⑥,雕籠內(nèi)錦鸚哥。他,強(qiáng)似馬嵬坡⑦。
【題解】
昭君名嬙,秭歸人。西漢元帝宮女。竟寧元年(前33),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求通婚,元帝以昭君予之。昭君為單于生一男,呼韓邪死,其子復(fù)妻昭君,生二女(事見《漢書·匈奴傳》)。后世詩文詠昭君及昭君事為題材之繪畫甚多,“昭君怨”是眾多創(chuàng)作藝術(shù)作品的基調(diào)。本支曲子題為《題昭君出塞圖》,以詩歌的形式重現(xiàn)了原作的畫面,其“怨”(“別離此情將奈何”)也應(yīng)是畫上所呈現(xiàn)的。但是,昭君之“怨”,在本曲中都是以“無怨”表達(dá)出來,這就是曲末一句:“他,強(qiáng)似馬嵬坡”,這是畫龍點睛的精彩一筆!作者慶幸昭君沒有像楊貴妃那樣落得個“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的下場,其諷刺的意味是如此深長,如此耐人尋味!
【注釋】
①鳳閣——皇宮。
②灤(luán)河——在河北省東北部,為昭君出塞必經(jīng)之地。
③翠蓋——用翠羽毛做的車蓋。峨峨,高聳的樣子。
④虎皮——虎皮坐墊。馱馱,厚實的樣子。
⑤建——豎立。沙陀,我國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之一。此處指匈奴士兵。
⑥橐駝——即駱駝。
⑦馬嵬坡——地名,在陜西省興平縣西。安史之亂起,唐玄宗倉惶逃蜀,行經(jīng)馬嵬坡,士兵嘩變,要求處死楊貴妃,“六軍不發(fā)無奈何”,玄宗下令處死楊貴妃。
【雙調(diào)】殿前歡
次酸齋韻
釣魚臺①,十年不上野鷗猜②。白云來往青山在,對酒開懷。欠伊周濟(jì)世才③,犯劉阮貪杯戒④,還李杜吟詩債⑤。酸齋笑我,我笑酸齋。
【題解】
酸齋,即貫云石,其號酸齋。本支曲子寫歸隱山林以詩酒自娛的愿望。但作者與貫氏一樣,都處在歸隱未得的兩難境地中。曲末“酸齋笑我,我笑酸齋”,就是表現(xiàn)了這種無可奈何的心理。全曲自然清麗,富有情韻,既爽朗勁健,且豪氣十足。
【注釋】
①釣魚臺——即東漢嚴(yán)光釣游之地,在浙江富春江畔。
②“十年”句——意謂鷗鳥猜疑我們歸隱的誠意。
③伊周——即伊尹、周公,分別為商、周的圣賢之臣。
④劉阮——晉代劉伶、阮籍。“竹林七賢”中人物,以嗜酒著名。
⑤李杜——唐李白、杜甫。
【雙調(diào)】殿前歡
客中
望長安①,前途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征雁②,行路艱難。青泥小劍關(guān)③,紅葉湓江岸④,白草連云棧⑤。功名半紙,風(fēng)雪千山。
【題解】
作者一生奔波,也曾在入仕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但一直沉淪下僚,這首小曲所描寫的,就是他歷盡艱辛、奔走仕途的反思。李白曾寫《行路難》一詩,抒發(fā)他有志難酬、才不見用的苦悶。這支小曲的主旨也是“行路艱難”,并且用一個鼎足對做了具體的描述:“青泥小劍關(guān),紅葉湓江岸,白草連云棧。”最后兩句以“半紙”和“千山”對舉,以此否定了過去對功名的追求。
【注釋】
①長安——此處指元朝京城。
②征雁——因季節(jié)變化而遷徙遠(yuǎn)行的大雁。
③青泥——嶺名,今陜西洛陽縣北五十三里。小劍關(guān),劍門關(guān)在今四川省。
④湓(pén)江——水名,在今江西省境內(nèi)。
⑤連云棧——棧道名,在今陜西省漢中地區(qū)。
【中呂】紅繡鞋
天臺瀑布寺
絕頂峰攢雪劍①,懸崖水掛冰簾②,倚樹哀猿弄云尖③。血華啼杜宇,陰洞吼飛廉④。比人心,山未險。
【題解】
天臺,山名,在今浙江省天臺縣北。這是一支寫瀑布景物的曲子。開頭五句,寫足了天臺山的高峻和飛瀑的奇險。但這支曲子并不是為寫景而寫景,而是以景險來比擬現(xiàn)實社會中人情的險惡。“比人心,山未險”字字千鈞,格外有力。通篇一氣呵成,比中有比,寓意深刻,發(fā)人深省。
【注釋】
①攢(cuán)——聚集。雪劍,形容山峰積雪潔白,山勢挺拔陡峭。
②水掛冰簾——瀑布直瀉而下,懸崖像掛著一張冰凝的簾子。
③哀猿——猿猴鳴叫聲音凄切,故稱。
④陰洞——陰冷的洞穴。飛廉,傳說中的風(fēng)神。
【越調(diào)】天凈沙
江上
落雁平沙①,依依孤鶩殘霞②,隔水疏簾幾家③。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
【題解】
這首小令寫水邊漁村的晚景,小鳥鳴叫,野鴨低飛,晚霞疏林,村落人家,畫面恬淡幽靜,一片盎然生機(jī)。末尾二句用白描手法寫漁人蕩舟湖中,悠然自得,具有濃郁的詩情畫意。
【注釋】
①(yōng)——小鳥鳴叫應(yīng)和的聲音。平沙,水邊沙洲。
②“依依”句——語出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依依,輕輕飄飛的樣子。鶩,野鴨。殘霞,晚霞的余暉。
③“隔水”句——意謂隔岸稀稀落落的樹林里座落著幾戶人家。
【雙調(diào)】慶東原
次馬致遠(yuǎn)先輩韻
詩情放,劍氣豪,英雄不把窮通較①。江中斬蛟,云間射雕,席上揮毫。他得志笑閑人,他失腳閑人笑②。
【題解】
原作共有九首,此為第五首;每首結(jié)尾兩句相同,均反復(fù)詠唱“他得志笑閑人,他失腳閑人笑”本曲中以英雄自稱、以達(dá)士自任、以才士自許,表現(xiàn)作者豁達(dá)之志。曲末兩句是“窮通”均不計較的集中概括,大有窺破世情、睥睨一切的豪情壯志,讓讀者窺見了作者性格及作品風(fēng)格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
【注釋】
①窮通——窘困與顯達(dá)。《莊子·讓王》:“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
②失腳——即失意。
【雙調(diào)】清江引
秋懷
西風(fēng)信來家萬里①,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②,人醉黃花地③,芭蕉雨聲秋夢里。
【題解】
這首小令抒寫了秋日思鄉(xiāng)的情懷。萬里之遙的故鄉(xiāng)來信催問歸期,于是引起了游子的鄉(xiāng)愁。這鄉(xiāng)愁通過對雁啼、紅葉、黃花、雨打芭蕉等景物有聲有色的描寫,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xiàn)。“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寫景而融情,對仗工整,是很難得的對偶佳句。
【注釋】
①信來——有家信傳來。
②紅葉天——指秋天。
③黃花地——菊花滿地,節(jié)令已到深秋。黃花,菊花。
【雙調(diào)】水仙子
歸興
淡文章不到紫微郎①,小根腳難登白玉堂②,遠(yuǎn)功名卻怕黃茅瘴③。老來也思故鄉(xiāng),想途中夢感魂傷。
云莽莽馮公嶺④,浪淘淘揚(yáng)子江,水遠(yuǎn)天長。
【題解】
歸興,即歸鄉(xiāng)的感觸。這支曲是作者離開官場歸鄉(xiāng)時所作。前面三句說自己既無才學(xué)又無靠山,去遠(yuǎn)地又怕瘴癘纏身,因而當(dāng)不了大官。看起來像是自謙,實際上有弦外之音,是在發(fā)不平之鳴。中間兩句點出思?xì)w故鄉(xiāng)情懷。最后三句寫自己走在歸鄉(xiāng)的路途上,那云霞繚繞的山,那遼闊無邊的水,多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令人激動而輕快,似乎要與作者一道,迫不及待到達(dá)故鄉(xiāng)。
【注釋】
①淡文章——意即輕微文章。紫微郎,唐代中書省稱紫微省,紫微郎即中書郎。
②小根腳——喻根底淺,出身微賤。白玉堂,此指翰林院。
③遠(yuǎn)功名——遠(yuǎn)離朝廷到外地作官。黃茅瘴,指濕熱瘴疬之地。
④馮公嶺——即石人嶺,在杭州西湖邊。
【中呂】賣花聲
懷古
美人自刎烏江岸①,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②,將軍空老玉門關(guān)③。傷心秦漢,生民涂炭④,讀書人一聲長嘆。
【題解】
“賣花聲”屬中呂宮調(diào)曲。正格句式為七、七、七、四、四、七,共六句。亦名“開平樂”、“秋云冷”、“秋云冷孩兒”等,也可入雙調(diào)。這首小令是詠史名作。前三句敘事,作者列舉了三件史實,概括古往今來英雄業(yè)績的盛衰。后三句抒情,慨嘆不管歷史如何運(yùn)轉(zhuǎn),都是老百姓遭殃。“讀書人一聲長嘆”,尤為憤慨沉痛至極。全曲風(fēng)格沉郁,感情色彩強(qiáng)烈。
【注釋】
①美人——指項羽的寵姬虞姬。烏江,在今安徽省和縣以東。項羽被漢軍逼至烏江邊,不肯東渡而自殺。
②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長江岸邊。三國時孫劉聯(lián)軍在此用火攻打敗曹操。
③將軍——指漢代班超。玉門關(guān),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班超在西域三十多年,老了上書請求回來,曾道:“但愿生入玉門關(guān)。”
④涂炭——比喻陷于水深火熱之中。
【中呂】賣花聲
客況
登樓北望思王粲①,高臥東山憶謝安②。悶來長鋏為誰彈③?當(dāng)年射虎④,將軍安在?冷凄凄霸陵古岸。
【題解】
本支曲子抒發(fā)客居他鄉(xiāng)的愁悶情懷。作者懷才不遇、渴望建功立業(yè)、理想幻滅、向往隱居生活等等思想感情,在此曲子中都有所表現(xiàn)。用典貼切自然,抒情含蓄曲折,是本曲的風(fēng)格特點。
【注釋】
①“登樓”句——王粲,字仲宣,東漢末年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建安七子”之一。曾登當(dāng)陽縣城樓北望,寫下著名懷鄉(xiāng)之作《登樓賦》。
②“高臥”句——東晉著名詩人、政治家謝安,曾隱居會稽東山,朝廷屢征不就。
③“悶來”句——用馮諼客孟嘗君典故,已屢見前注。
④“當(dāng)年”三句——用漢將軍李廣故事。李廣善射,少年曾射虎,因功封為將軍。
一夕因喝酒,宿于霸陵驛亭下,為亭尉所盤詢。霸陵,在今陜西長安縣東,為漢皇帝陵寢之一。
【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
楊駒兒墓園
莓苔生滿蒼云徑①,人去小紅亭。題情猶是酸齋贈②。我把那詩韻賡③,書畫評,闌干憑。〔感皇恩〕茶灶塵凝④,墨水冰生⑤。掩幽扃⑥,懸瘦影,伴孤燈。琴已亡伯牙⑦,酒不到劉伶⑧。策短藤⑨,乘暮景,放吟情。〔采茶歌〕寫新聲⑩,寄春鸞。明年來此賞清明,窗掩梨花庭院靜,小樓風(fēng)雨共誰聽?
【題解】
楊駒兒,生平不詳,約是和作者及貫云石同一時代的雜劇作家兼藝人。從本曲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楊駒兒生前交誼深厚,引為知己。楊駒兒去世了,作者到其墓園憑吊。眼前的景物是莓苔滿徑、茶灶蒙塵、墨池生冰,人亡物在,睹物傷人,作者不禁悲從中來,痛失知音。本曲以景寓情,滿紙凄涼,令人不忍卒讀。
【注釋】
①莓苔——蘚苔類植物。蒼云徑,青云彌漫的小路。
②酸齋——即貫云石。
③賡(gēng)——賡和,和詩。
④茶灶塵凝——茶爐已落滿塵土。
⑤墨水冰生——墨池之水已經(jīng)凍結(jié)。
⑥掩幽扃(jiōng)——門幽靜地掩著。扃,門。
⑦伯牙——春秋時人,以善彈琴著名。與鐘子期為友,鐘善聽琴,伯牙引為知音。
子期死,伯牙從此絕彈。
⑧劉伶——魏晉人,性嗜酒,“竹林七賢”之一,著有文《酒德頌》一篇。唐李賀《將進(jìn)酒》:“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⑨策——策杖,拄杖。短藤,藤杖。
⑩“寫新聲”二句——意謂寫下此曲,讓春鶯去吟唱。
【正宮】醉太平
嘆世
人皆嫌命窘①,誰不見錢親?水晶環(huán)入面糊盆②,才沾粘便滾③。文章糊了盛錢囤④,門庭改做迷魂陣⑤,清廉貶入睡餛飩⑥。胡蘆提倒穩(wěn)⑦。
【題解】
這是一首感嘆世風(fēng)的曲子。作者運(yùn)用形象的比喻,譏刺當(dāng)時一些文人入了官場便變得世故圓滑,與惡勢力同流合污,營私舞弊,坑害人民,為了金錢連廉恥之心都不顧了。小曲大量地運(yùn)用民間俗語和形象的比喻,辛辣地譏刺了當(dāng)時拼命追求金錢利祿的世俗風(fēng)尚,在張可久的散曲中別具一格。
【注釋】
①命窘(jiǒng)——命運(yùn)不好。窘,窘迫,窮困。
②水晶環(huán)——此指原來很本分、純樸的人。面糊盆,此指當(dāng)時的官場。
③才沾粘便滾——很快變得世故圓滑起來。
④“文章”句——寫文章做學(xué)問也可以用來賺錢發(fā)財。囤,盛放糧食的器具。
⑤迷魂陣——喻坑害人的地方。
⑥睡餛飩——比喻愚昧無能。
⑦葫蘆提——指糊里糊涂的人。
【雙調(diào)】落梅風(fēng)
書所見
柳葉微風(fēng)鬧①,荷花落日酣。拂晴空遠(yuǎn)山云淡。紅妝女兒十二三,采蓮歸小舟輕纜②。
【題解】
“書所見”,作者見到了什么?見到了一位非常美麗可愛的采蓮小姑娘,她采完蓮正在把小船系住。小姑娘的美麗可愛是通過寫景表現(xiàn)出來的。開頭三句,句句是在寫景,也是在寫人。微風(fēng)中的柳葉擺動,使人看到了小姑娘的眉;荷花紅醉,使人看到了小姑娘的面容;遠(yuǎn)山云淡,使人看到了小姑娘的鬢發(fā),以景喻人的手法運(yùn)用何其嫻熟而又準(zhǔn)確!
【注釋】
①“柳葉”二句——化用宋王安石《題西太一官壁》:“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句意。微風(fēng)鬧,因微風(fēng)吹動而飄動。柳葉,喻眉。落日酣,言落日斜照荷花,荷花紅得像喝醉了一樣。酣,暢快地喝酒。荷花,喻面容。
②纜——系。
【中呂】普天樂
道情
北邙煙①,西州淚②。先朝故家,破冢殘碑③。樽前有限杯,門外無常鬼④。未冷鴛幃合歡被⑤,畫樓前玉碎花飛⑥。悔之晚矣,蒲團(tuán)紙被⑦,歸去來兮⑧!
【題解】
世事無常,人情無常,盛衰轉(zhuǎn)瞬,情愛轉(zhuǎn)瞬,“樽前有限杯,門外無常鬼”,一切都是無常;及早抽身,歸隱江湖,否則“悔之晚矣”……這些就是“道情”的內(nèi)容。意境深遠(yuǎn),情感低沉,色彩悲涼,是這支曲子的風(fēng)格特點。
【注釋】
①北邙——山名,在河南洛陽縣北。漢魏以來,王公貴族多葬于此。
②西州淚——東晉名臣謝安病時曾坐車進(jìn)入西州門(故址在今江蘇南京市西),謝安死后,其愛甥羊曇發(fā)誓不再過此門,以免生哀。但一次大醉,卻誤至西州門,覺后大哭而回(事見《晉書·謝安傳》)。
③破冢——殘破的墳?zāi)埂?/p>
④無常鬼——迷信指勾魂的鬼。
⑤鴛幃——繡有鴛鴦的帷幔。合歡被,繡有合歡圖案的被子。
⑥“畫樓前”句——暗用石崇妾綠珠墜樓事。《晉書·石崇傳》載,石崇有愛妾綠珠美艷無雙,豪貴孫秀求之,石崇不允。孫秀于是矯詔石崇有罪。綠珠遂自投于樓下而死,以示不從孫秀之志。
⑦蒲團(tuán)——用蒲草編織成的座墊,為僧人坐禪及跪拜時所用。紙被,紙做的被子。陸游《寄謝朱文紙被》:“紙被圍身度雪天,白于狐腋暖于綿。”可見保暖性較好。蒲團(tuán)紙被,指過簡樸的隱逸生活。
⑧歸去來兮——陶淵明有《歸來去辭》,后用作表示歸隱之意。
【越調(diào)】小桃紅
淮安道中
一篙新水綠于藍(lán)①,柳岸漁燈暗。橋畔尋詩駐時暫②。散晴嵐③,依微半幅云煙淡④。楊花亂糝⑤,扁舟初纜⑥,風(fēng)景似江南。
【題解】
淮安,今江蘇淮安。春水泛綠,柳岸燈昏,山霧微茫,楊花飄灑。作者從水路到淮安,沿途見到這如詩如畫的景物,心情歡悅,禁不住寫下了“風(fēng)景似江南”這贊美的詩句。小曲意境朦朧恬淡,“依微半幅云煙淡”,比喻新穎貼切,足見作者觀察事物、駕馭語言的能力。
【注釋】
①篙(gāo)——撐船的竹桿或木桿。新水,春水。
②駐時暫——停留很短的時間。
③散晴嵐——山上的霧氣散去。晴嵐,晴天里的霧氣。
④依微——依稀朦朧,隱隱約約,仿佛。
⑤亂糝(sǎn)——像米粒那樣紛紛飄落。糝,米粒,散粒。
⑥纜——此處指系船于岸。
【仙呂】一半兒
秋日宮詞
花邊嬌月靜妝樓,葉底蒼波冷翠溝①,池上好風(fēng)閑御舟。可憐秋②,一半兒芙蓉一半兒柳③。
【題解】
“一半兒”,屬仙呂宮曲調(diào),正格句式為七、七、七、三、九,共五句。宮詞敘寫宮妃的生活。本曲中女主人公所處的環(huán)境是這樣:妝樓是靜悄悄的,翠溝的水是冷冷的。小船非常安閑地擱在水面上,一切似乎都平淡無奇,都靜得出奇,但美麗的女主人公卻正是在這靜靜的環(huán)境中打發(fā)她的青春歲月。短短篇幅,沒有一句是在寫心情,但女主人公的寂寞孤獨之感情卻隱然可見,這正是得力于作者高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
【注釋】
①翠溝一溝水蒼綠泛光,故稱。
②可憐——可愛。
③“一半兒”句——唐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此一語雙關(guān),一指秋景之絢麗,一指美人之嬌好。
【中呂】山坡羊
閨思
云松螺髻①,香溫鴛被②。掩春閨一覺傷春睡。柳花飛,小瓊姬③,一聲“雪下呈祥瑞”,團(tuán)圓夢兒生喚起④。誰,不做美?呸,卻是你!
【題解】
讀張可久的這支小曲,很容易讓人想起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一詞。雖然二者所表現(xiàn)的意境不同,語詞也有俗雅之分,但在寫法上很有相似之處。小丫環(huán)的天真憨厚,少婦團(tuán)圓夢被喚醒后的嬌嗔薄怒,其神態(tài)都被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出來,很富有戲劇性,而少婦對離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也就不言自明。
【注釋】
①螺髻——指婦女在腦后盤的螺殼狀發(fā)髻。
②鴛被——繡有鴛鴦的被子,此指被子。
③小瓊姬——漂亮的小丫環(huán)。
④生喚起——硬生生被喚醒。
【雙調(diào)】水仙子
懷古
秋風(fēng)遠(yuǎn)塞皂雕旗①,明月高臺金鳳杯②。紅妝肯為蒼生計,女妖嬈能有幾③?兩蛾眉千古光輝④:漢和番昭君去,越吞吳西子歸⑤。戰(zhàn)馬空肥⑥!
【題解】
懷古,所懷的古人是兩位女子:王昭君和西施。作者對她們充滿敬意,這兩位“為蒼生計”的女子,深明大義,赴國之難。作者不禁問道:像這樣的女子能有幾個?她們應(yīng)與“千古光輝”!結(jié)尾“戰(zhàn)馬空肥”,諷刺有力,耐人尋味。國事靠的是女子,那么養(yǎng)著這些“戰(zhàn)馬”有什么用,它們豈不是徒然肥死在馬廄里!罵馬,當(dāng)然是在罵那些懦弱的統(tǒng)治者們!
【注釋】
①“秋風(fēng)”句——言漢王昭君“和番”事。昭君以和親方式遠(yuǎn)嫁匈奴,使?jié)h與匈奴保持和平關(guān)系。皂雕旗,飾有黑雕的旗子,匈奴所用。
②“明月”句——言春秋越國西施事。越國為吳所敗,越王勾踐把美女西施獻(xiàn)給吳王夫差。夫差深愛西施,常沉溺在酒色中,以至朝政荒廢,后為越所滅。
③妖嬈——美麗而才能出眾的女子。
④蛾眉——原用以形容女子的眉毛,此處指女子。
⑤“越吞吳”句——越滅吳后,西施回歸越國,相傳與范蠡結(jié)為夫婦,泛游五湖。
⑦空——白白,徒然。
【越調(diào)】憑闌人
江夜
江水澄澄江月明①,江上何人玉箏②?隔江和淚聽③,滿江長嘆聲。
【題解】
這首小令寫江夜聽箏,篇幅雖短,但有景有情,哀怨凄清,內(nèi)涵相當(dāng)豐富。尤其是“隔江和淚聽,滿江長嘆聲”二句,強(qiáng)調(diào)了箏聲動人心弦的藝術(shù)效果,溝通了彈者與聽者的感情,很像一首微型的《琵琶行》。小曲意境迷離幽遠(yuǎn),頗有唐人絕句的韻致。
【注釋】
①澄澄——形容江水清澈透明。
②(chōu)——彈奏,撥動。玉箏,箏的美稱。箏,一種橫臥式弦樂器。
③和淚——含淚。
【越調(diào)】憑闌人
湖上
遠(yuǎn)水晴天明落霞,古岸漁村橫釣槎①。翠簾沽酒家,畫橋吹柳花。
【題解】
這是一首寫湖上景物的小曲。水闊天晴,落霞紅艷,首句描寫的是大背景。在這大背景下又點綴著眾多的小景點:古岸漁村、酒店翠簾、綠柳畫橋……這一切共同組成了一幅清新明麗的靜態(tài)畫面。在作者的精心描摹下,湖上美景就是如此地令人心神向往。
【注釋】
①釣槎(chá)——釣船。槎,木筏,此處指船。
【南呂】一枝花
湖上晚歸
長天落彩霞,遠(yuǎn)水涵秋鏡①。花如人面紅,山似佛頭青②,生色圍屏③。翠冷松云徑④,嫣然眉黛橫⑤。但攜將旖旎濃香⑥,何必賦橫斜疏影⑦。
〔梁州〕挽玉手留連錦英⑧,據(jù)胡床指點銀瓶⑨。
素娥不嫁傷孤另⑩。想當(dāng)年小小(11),問何處卿卿(12)?東坡才調(diào)(13),西子娉婷(14),總相宜千古留名。吾二人此地私行,六一泉亭上詩成(15)。三五夜花前月明(16),十四弦指下風(fēng)生(17)。可憎(18),有情,捧紅牙合和伊州令(19)。萬籟寂(20),四山靜,幽咽泉流水下聲(21),鶴怨猿驚。
〔尾〕巖阿禪窟鳴金磬(22),波底龍宮漾水晶(23)。夜氣清,酒力醒;寶篆銷(24),玉漏鳴(25)。笑歸來仿佛二更,煞強(qiáng)似踏雪尋梅灞橋冷(26)。
【題解】
這首套曲是被明人李開先譽(yù)為“千古絕唱”的名作。作品寫傍晚時分?jǐn)y女伴游西湖的情景。作者一方面襲用前人名句,一方面自鑄新詞,文字俊秀,如流水行云,把西湖恬靜清幽的夜色,形象逼真地描繪出來,給人以極其美好的享受。
【注釋】
①“遠(yuǎn)水”句——秋天的湖水遠(yuǎn)闊清澈像明亮的鏡子。涵,含有,包含。
②佛頭青——染料名,深青色。宋林逋《西湖》詩:“春水凈于僧眼碧,晚山濃似佛頭青。”
③生色圍屏——指湖光山色如同色彩鮮明的屏風(fēng)。生色,色彩艷麗而有生氣。
④“翠冷”句——松林小徑一片翠綠幽靜。
⑤“嫣然”句——比喻林間山色像美女的黛色畫眉那樣好看。嫣然,好看的樣子。眉黛,古代女子以黛描畫眉毛,此處比喻山色。
⑥攜將——攜帶,此處指攜女伴同游。旖旎(yǐnǐ)濃香,比喻嬌柔清香的美人。
⑦橫斜瘦影——指梅花。林逋《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⑧玉手——指女子潔白如玉的手。留連錦英,在花叢中漫步觀賞。錦英,盛開的花叢。
⑨據(jù)——倚,靠。胡床,從西域傳來的一種輕便坐具。亦叫“交椅”、“交床”。指點銀瓶,指喝酒。銀瓶,酒瓶。杜甫《少年行》:“不通姓字精豪甚,指點銀瓶索酒嘗。”
⑩素娥——指月中嫦娥。孤另,同“孤零”。
(11)小小——指南齊時錢塘名妓蘇小小。唐李賀《七夕》詩:“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12)卿卿——古時夫妻間愛稱,也用來指所愛的女子。《世說新語·惑溺》:“王安豐婦,常卿安豐,安豐曰:‘婦人卿婿,于禮為不敬,后勿復(fù)爾。’婦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dāng)卿卿?’遂恒聽之。”
(13)東坡——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號東坡居士。才調(diào),才情風(fēng)度。
(14)“西子”二句——用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詩典,蘇詩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句。西子,即春秋時越國美女西施。娉婷(pīngtíng),形容女子的姿態(tài)優(yōu)美。
(15)六一泉——在杭州西湖孤山下,是蘇軾為紀(jì)念歐陽修(號六一居士)而命名的。
(16)三五夜——指農(nóng)歷十五的夜晚。
(17)十四弦——古代一種弦樂器。指下風(fēng)生,形容彈奏激越動聽。
(18)可憎——愛好之語,可愛。
(19)紅牙——紅牙板,打拍用的樂器,用紅色檀木制成,故名。合和,伴奏。伊州令,樂曲名。
(20)萬籟——泛指所有聲響。
(21)“幽咽”句一一白居易《琵琶行》:“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22)巖阿——山巖曲折的地方。禪窟,佛寺。鳴金磬(qìng),響起了敲銅磬的聲音。磬,佛家誦經(jīng)時用的一種形狀似缽、用銅鑄成的打擊樂器。
(23)“波底”句——形容湖中倒映的岸景像龍宮在水波中蕩漾。
(24)寶篆(zhuàn)——指盤香。因其香煙裊裊上升如同篆字狀,故名。
(25)玉漏——古代的計時器,以滴水方式計算時間。
(26)“煞強(qiáng)似”句——唐詩人孟浩然于雪天至灞橋?qū)っ罚R致遠(yuǎn)有《踏雪尋梅》雜劇(已佚),演孟浩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