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扈(hù)》姓起源
314 扈(hù)
314 扈(hù)
【尋根溯源】
扈姓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源于姒姓,為大禹王的后代,以國名為氏。大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的夏朝,自稱夏后啟。這種做法,破壞了傳統的禪讓制度,引起了一些諸侯國的不滿。其中有一個諸侯國有扈氏,也是大禹的后人,受封于扈(今陜西省扈縣一帶),建立扈國。有扈氏首領覺得有責任維護傳統制度,于是就起兵討伐夏后啟。結果戰敗。夏后啟趁勢滅掉了有扈氏。有扈氏人,后來以原國名命姓,稱為扈氏。史書說他:知義而不知宜。扈氏后又分為戶、鄠二姓,其實扈、戶、鄠三字音同字異,實為一姓。戶姓由扈字去邑而為戶,鄠姓因秦改扈為鄠而成姓。二是出自鮮卑族三字姓扈地干氏所改。南北朝時,后魏鮮卑族有三字姓扈地干氏,進入中原之后,改為扈、干兩姓。
【變遷分布】
早期在河南一帶活動。漢唐時期,向西發展,在京兆郡(今陜西西安)形成扈氏名門。宋代以來,在山西、河北、河南、東北等北方地區有分布。
【名人薈萃】
扈彥珂:五代時將領。雁門(今山西代縣西北)人。幼事王建立。后漢祖自太原建國號,擢為宣徽南院使,復授鎮國軍節度使。后以功遷護國軍節度使。周世宗即位,授左衛上將軍,復以太子太師致仕。
扈載:五代后周文學家。少好學,以文章馳名。進士第,拜校書郎,為史館編修,再遷監察御史。曾編次歷代興亡治亂之跡,撰《運源賦》。又出游相國寺,見庭竹可愛,作《碧鮮賦》,題于寺壁。周世宗聞之,派太監前往抄錄,覽而稱善,擢為水部郎中,知制誥,遷翰林學士。與堂兄扈蒙同掌詔誥,時稱“二扈”。
扈再興:宋代著名將領。扈再興為京西制置使趙方部將,驍勇而有膂力,善于應變。以功遷鄂州副都統。扈再興之子扈世達,官至都統制,亦有“大宋名將”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