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磨煉不成佛
不受磨煉不成佛
一天,一位雕刻大師在森林散步,無意間發現一塊上等木頭。大師想了想,最后決定將這塊木頭雕刻成一尊神像。為此,大師花了很多時間,甚至用盡心血,最后終于雕出一尊深受大家好評的神像。
當大師完成這尊神像的時候,他看了看剩下的木料,其中還有一塊較大的,大師想充分利用這塊木料,于是把它做成了一只木魚。
后來,神像被安置在廟里,日日接受信徒們的頂禮膜拜,享受香火美食的供奉。而后來被雕成的那只木魚,則被放在神桌前,被早晚誦經的和尚們不斷地敲打著。
如此懸殊的待遇讓木魚心里很不平衡。終于有一天,木魚忍不住問神像:“我們同屬一塊木頭,本是同根生,為什么現在你我待遇如此懸殊?你每天享受著供奉,而我卻每天要被人敲打。太不公平了!”
神像坦然地說:“當初我被千刀萬剮,經受了你不能想象的雕琢之苦,才練就成今天的真身。而你沒受一點苦,毫發無損。所以,今天你我有天壤之別的待遇,也是理所應當的。這就叫做‘不受磨煉不成佛’。現在自己是什么,全都是自己過去修來的!”
木魚聽完,啞口無言,覺得剛才自己著實言之有愧。經過神像這樣一番開悟,心理終于平衡了。
事實亦如此,任何人在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前,都必須經受一番磨煉,甚至是別人不能忍受的磨礪。世上沒有唾手可得的豐功偉績,一切成就與輝煌都源自堅持不懈的努力,源自堅忍不拔的忍耐,源自嚴厲的磨煉??偠灾?,一個人在取得成就之前,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都必須承受一定的磨礪,甚至是錐心刺骨的歷練。
在南先生看來,求法渡眾生要先從平凡做人做事開始磨煉。比如去找一份正當的工作,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地做人做事,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行動。否則就只是不務正業,活在幻想的虛無縹緲中罷了。
由此我們不難領悟,假如生活是個大磨盤,那么磨煉是每個人都無法躲過的考驗。既然如此,就該勇敢面對,逃避或者害怕是沒有用的。每個人生來其實都是一樣的,為何后天的處境會大相徑庭甚至截然不同?這都與接不接受磨煉,接受的磨煉大小有很大的關系。
一個敢于接受生活、社會磨煉,并且真正接受了磨煉的人,往往能練就堅忍不拔和頑強不屈的氣質。有句話說,要抬頭挺胸地站在人前,背后一定要吃許多苦。正因為如此,南先生才會說,縱然有高遠偉大的志向,也要從做凡人、平常事做起,接受社會和生活以及各種磨煉。只有這樣才能磨煉自己的心智,發現自己的不足,轉變自己的習氣,進而積攢成功的各種因素。
也正因為如此,神像和木魚之間才有著天壤之別的待遇?;氐轿覀兊默F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的?一個總是活在幻想和假設里的人,終究會感慨生活或者人生如夢一場,什么都是一場空。因為他們從不會真正投入生活,更別談創造或者改變生活。如此一來,必然也就談不上接受生活和社會的磨煉了。
盡管南先生是在告誡學佛的學生,要想獲得佛學的真知,就必須先融入生活這個大熔爐,不斷磨煉自己的脾性、心智等,腳踏實地地做人、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立地成佛”,也才能真正開發自己的智慧。事實上,生活中的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每一個外表看似光鮮的人,其內心、過去都不知道經歷了多少磨煉,吃過多少苦頭。生來就享福的人,那種光鮮的背后,并沒有內涵。而真正自己接受生活碾磨的人,才驕傲得有底氣。而這也正是南先生所提倡的自立。
生活中,我們到底是要做一只一輩子都被敲打的木魚呢,還是要做一尊受人供奉的神像?這就是接不接受磨煉的不同結局。誠如神像所說的“不受磨煉不成佛”。人生路途中,任何人生結局都是自己書寫的,所以,若要享受尊榮華貴,不妨接受南先生的建議,先切實投入生活中,拋開天花亂墜的幻想,接受生活的磨煉吧,堅持下去,你便能如愿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