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申(shēn)》姓起源
298 申(shēn)
298 申(shēn)
【尋根溯源】
申姓起源有三。一說申氏源自姜姓。遠古的時候炎帝神農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周朝時子孫后裔申呂,被周王封于申(在今河北南陽市北),隨后建立申國,子孫以國名為姓氏,世代相傳以申氏為姓。又一說據《姓氏考略》和《元和姓纂》、《史記》等所載,商代孤竹君長子伯夷之后受封于申(今河南南陽),春秋時滅于楚,子孫以國為氏。再一說炎帝后人呂封于申地(今上海市一帶),后被楚所滅,后人以國為氏,也是申氏。
【變遷分布】
古申地在今河南南陽。申國滅亡以后,申氏開始在河南、山東、山西、湖北散居。漢唐之間,在河北、陜西、河南、山東、江蘇、安徽等地已有較多分布,在瑯琊郡(今屬山東)、魏郡(今河北臨漳一帶)形成了申氏望族。宋代之后,已經擴展到北京、東北、貴州等地。當今依然在北方地區居多,在廣東、江蘇等南方地區也有所分布。
【名人薈萃】
申伯:西周時申國國君,宣王母舅。為周卿王,佐宣王中興有功,賜謝邑,筑城定居,以衛南土。時賢相仲山甫,稱之曰:“崧高維岳,峻極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
申包胥:春秋時楚國大夫。與伍子胥友善,后伍子胥奔吳,并助吳滅楚,包胥入秦請求援兵,依庭墻哭,七日水米未進,秦哀公乃出師救楚。
申不害:戰國時思想家。治黃老刑名之學,于韓昭侯時任相十五年,為相期間,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國治兵強。有《申子》兩篇。
申泰:明初官吏。明嚴多干才,鋤奸祛弊,有“清同劍水”之譽。任延平知府時,上以搜贓之名考之,止得米三升,鈔一貫,為天下清廉第一。
申相:明代名醫。山西長治人,以醫為業,研究脈理,尤精傷寒一科,人稱良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