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馬家浜》玲瓏詩蕓散文賞析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失落的馬家浜》玲瓏詩蕓散文賞析

田間小道,菜畦凹溝。安靜的田野里,除了風聲、鳥鳴和勞作的農人外,還有九根圖騰柱矗立著,無聲無息。

馬家浜文化遺址,散落在田間荒野。如果不是刻意而來,怕是永遠都不會知道這歷史的根基在此默默。距今天六七千年、上承余姚河姆渡文化、下啟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馬家浜文化,不顯山,不露水,自我如風,安靜如塵。

尋找古代遺址的腳步蹣跚,長久走在平坦路上的雙腳,已不適合崎嶇蜿蜒、坑坑洼洼的羊腸土路。不經意間,泥土的味道,荒野的輕風,根植于內心的情緒,不約而至。一位農人告訴我們行走的方向,他可能見得多了,知道我們是為尋遺址而來,便毫不猶豫地指點著,以防我們走冤枉路。

馬家浜文化遺址中間的圖騰柱,似頂著一葉小舟。或許這舟載過夫妻恩愛,同為生存大計,共戰自然風雨;或許這舟行過江河無數,水上留痕點點,迎送日出日落。小舟載的是人間煙火,行的是世道滄桑。從柱底抬頭望舟,舟如巨帽。遠觀,柱上頂舟,像是一把巨大的榔頭。就是這樣的榔頭,敲擊著塵封的歷史,叩響了七千年前的文明。

長江東去,翻滾而流。遠處,荒草、野灘、泥淖,偶見人煙。近處,人語,圈畜,稻花飄香。種植、打獵、捕魚,一天的勞作,只為果腹。稻作農業,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農用工具、漁獵工具,在反復的打磨中鍛造而成。生命的誕生與延續,總是在磨難中實現,他們堅持著,期待著,也希望著。

現代人的腦瓜無法想像六七千年前的生活,只能借助于有限的知識,把古人的生活定格在原始部落、母系氏族的場景里,定格在美好的想象中,并把畫面想成了唯美的山水風情。

走近圖騰柱,細看柱身,皸裂縷縷,飽經滄桑,歷盡風雨蠶食。柱上花紋清晰,如大海洶涌,掀起了濤濤巨浪,又如祥云朵朵,闡述著云卷云舒。這些花紋,記載了日月的深遠,人間的千辛萬苦。

圖騰柱的不遠處,是一堵石墻,墻上刻有金庸書寫的“江南文化之源”六個大字。石墻的正上方,是一頭野獸像。豬鼻孔上,眼如磨盤,或許這就是當年部落的圖騰吧。以獸為神,因神而敬。

遺址周圍是一片農家的田地。地上,點了豆,種了蘿卜,植了玉米等作物。在田地里見縫插針,不荒廢每一寸土地,是農民一如既往的習慣。秋意漸起,野草倒伏,豆莢已枯,蘆花翻飛。翻墾過的土地里還見幾個紅薯,散落在邊角處。古與今,區別再大,都不過是為了生活而奔波,本是同根、同源。

我們在枯草田壟間尋找遺址,追尋過往的歲月,是在撿拾失落在我們背后的文明,更是在探尋長江流域始祖的生活點滴。

風起,云走。時光流轉,歷史過往,榮耀與否、卑微與否,都會消失在塵埃里。即便是孕育了生命的中華文明,亦隱沒于此,在這人間煙火中落寞。

興沖沖而來,落寞而去。

偶一回頭,見部落族人,正穿粗麻著草裙,或打獵,或種植,或捕魚,為生活而盡著自己的職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簡單,質樸。

人生,如此而已。

1959年初春,某天清晨,寒風凜冽,嘉興城南的南湖鄉天帶橋村,一片名為馬家浜的田野上,人民公社的社員們正熱火朝天地干活。春天將至,備戰春耕是他們融入大躍進最好的表現。他們挖坑、漚肥、揮鏟、掄鋤,那些彎腰曲背的身影,響應號召,不顧天寒地凍,不念艱難辛苦。雖然天冷,但他們內心火熱,埋下頭,專心完成手里的活。他們并不知道,他們今天的舉動,將打開江南文明的扉頁,掀開塵封六七千年的歷史。

一個刨地的農民停了下來,他蹲下身來,用手把泥土輕輕刨開,撿起一樣東西。他疑惑地盯著手里的物件,有些迷茫不解:這是何物?一把打開秘密的鑰匙,已經現身,歷史在此時停下腳步,試著引導人類的智慧。如果這把鑰匙被錯過了,還將有另一把或另一串鑰匙被發現。

還好,這位農民除了體力的優勢外,并不缺乏智慧的優勢,他隱約感覺到了這把鑰匙的意義。這把鑰匙,是一塊獸骨,是一塊擁有幾千年歷史的獸骨,是一把打開馬家浜文化的鑰匙。從此,長江流域的遠古文明便打開了閘門,一連串的歷史遺跡被翻閱、被解讀。

同年3月,浙江省文物考古委員會、浙江省博物館、杭州大學歷史系、杭州師范學院歷史系等6家單位,組成考古隊,開進馬家浜,發掘、收集,開始了令人矚目的發現之旅。

厚重的泥土掩蓋不了遠古的文明。在213平方米的遺址中,出土了骨器、石器、玉器、陶器、獸骨若干,發現了南北7米、東西3米的長方形房屋遺跡;墓葬中,30具人骨架,其中6具身旁有隨葬品。這些發現,足以說明長江流域也是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

長江、黃河,中國兩大河流。但長久以來,“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源頭”的一元論認識,一直占著主導地位。此認識,存在著局限性,嚴重影響了歷史的客觀性。馬家浜文化遺址的現身,破解了“黃河文化一枝獨放”的咒語,突破了考古的瓶頸,讓人們眺望歷史的眼光超越常規,變得更廣闊、更深遠,讓長江流域的遠古記錄浮出水面,打開了一個可讀、可視、可觸摸的史前文明空間。

思想的開放、思路的開闊,讓考古的成果更為豐碩。

長江,一條孕育生命的河流。在吳越古戰場之前,這里的人們就已經掌握了種植水稻、飼養豬羊、打撈魚蝦的生活技能。出土的稻谷等實物,記載了遠古漁農業的興旺,記載了遠古文明的點滴。河邊,捕魚的男人,堅強的臂膀擋風遮雨;茅屋內,能干的女人,堅韌的品性撐起部落興衰;曠野上,飄香的稻花,生命的延續源遠流長。

也許他們人口不多、浪跡萍蹤,也許他們生活簡單、糊口度日,但這并不影響他們成為中華歷史的踐行者、中華文明的創造者。他們不清楚自己能走多遠、不了解生活的含義,但他們的存在,讓我們有了古代文明的挖掘證據、歷史的探尋證明。這就是他們的價值,也是馬家浜文化遺址的價值。

鑿有圓洞的石頭橫臥在腳下,掩映在枯草間,儼然已作為一條路,引導游客走到遺址前。圖騰柱前,蘆花白,草葉黃,夕陽西下。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柱靜,石碑重,游客寥寥。

寂靜的午后,古人的鼓點似在耳畔響起,那是原始的激情。游蕩的靈魂敲起的鼓聲,即將演繹一場生死祭祀、文明洗禮。

歷史,塵煙,風蕭蕭……

歷史向前的進程中,總要留下些許的蛛絲馬跡,以便供人查詢、讓人探尋。馬家浜文化遺址的問世,就是歷史留給當代的點墨,不多,點滴而已。

荒野中,蘆葦長得一人多高,蘆花在秋風里搖曳,那點頭彎腰、左右搖擺的模樣,像極了仕女在君王前的舞蹈。馬家浜文化遺址,隱于蘆花叢后,巋然不動。遺址的圖騰柱,以君王的眼光,注視著天地的蕭瑟。如若不是1959年那個清晨,馬家浜文化將繼續隱匿于泥土之中,讓長江流域的歷史兀自空缺、兀自缺憾。

遺址重見天日之初,當地農民心存畏懼,怕出土的骨架作祟、千年的陰氣還魂,夜不能寐。他們恐懼,擔心古人尸骨化為夢中的鬼魅,遏其咽喉。他們也對未知生懼,生怕日后有災難降臨,而自身的不幸就是這些尸骨的晦氣所致。在害怕、憤怒、驚厥中,茫茫的夜色下,這些六七千年前的“馬家浜人”被搗毀,被棄骨于河,被棄史于愚。歷史,被愚昧放逐,被無知攔截。

縱觀歷史長河,所有的進步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那些被遺忘、被失落、被扭曲、被丟棄的文明,若干年后,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就像灰塵掩蓋不了金子的光輝一樣。

五十年后,馬家浜文化二度挖掘,史前文明再次從荒野中走來。馬家浜文化遺址內,橢圓形凹坑、碳化圓角菱、長方形房屋遺跡等物件,給這段歷史正名,讓斷代的歷史重新連接。

遺址上,圖騰柱巍峨,花崗巖石條鋪路。站在歷史的石條上行走,走向的不僅僅是物態的遺跡,更是走向史前的文明。

夕陽下,飛揚的蘆花披上金色的光暈,猶如被歷史的光圈包圍。

那是一叢幸福的蘆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黄色网| 44444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一级在线观看| 黄床大片30分钟免费看|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麻豆专区|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女的扒开尿口让男人桶| 欧美人与动人物xxxx| 老少交欧美另类|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中文japanese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18禁男女爽爽爽午夜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内裤奇缘电子书| 国产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老妇伦国产熟女老妇高清| 成年人黄色毛片| 最新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频| 爱情岛论坛免费视频| 美女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五月激情网|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看日本大片| 乱码在线中文字幕加勒比| 亚洲欧美4444kkkk|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 国产r67194吃奶视频|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动漫美女和男人羞羞漫画| 国产一级不卡毛片|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