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阿芬》周建明散文賞析
自己也沒有想到,在臺灣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竟然是導游。
那天早上,我們4家共18人,成立了一個小型親友團前往臺灣旅游。飛機在臺中機場降落。一下飛機,我們直奔人頭攢動的出口處。只見一位揮舞著旅行社社旗的中年婦女朝我們呼喚:“歡迎,歡迎!歡迎大陸蘇州的18位大朋友小朋友!”我們迎上去,果真是接應我們的旅游社。
我問:“你怎么那么準,就認定我們是來自蘇州的?”
那婦女笑道:“憑直覺,我就知道你們來自美麗的蘇州。”
我來不及驚嘆,那婦女說開了:“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臺灣。我是你們這次春節臺灣5天游全陪導游陳明芬。大家從今天開始直呼我阿芬或陳導,但我更喜歡大家叫我阿芬,這樣更顯親切!”聽阿芬這么一說,我們心里都暖洋洋的,特舒服。
我們就這樣認識了導游阿芬。
接下來的時間,我們領教了阿芬工作的麻利。有時候,她不像是導游,更像一名服務員。她一會兒幫我們拎行李,一會兒送上礦泉水之類,忙得不亦樂乎。就餐的時候,她跑前跑后為我們端菜端飯。她看到團隊中有人想吸煙,就領到吸煙室。阿芬服務周到,她讓我們在得到了尊重的同時,內心卻滋生了一種相比而不足的自省。
我們在臺灣穿行,盡情享受臺灣寶島的美麗風光。阿芬不失時機介紹著。她很能利用游客對臺灣的好奇,總會揀一些話題。在臺中,阿芬說:“早些年,兩岸關系緊張時,臺中是不開放的,臺中機場即是軍用機場。兩岸關系改善后,臺中這個軍用機場就撕去了原先神秘的面紗,機場由軍用改為民用。”阿芬的話親切,帶有一些新鮮和神秘感,我們這個團的18位老老小小都喜歡聽。
阿芬見我們好奇,笑道:“不過,臺中機場還是原樣,顯得比較小,與大陸機場無法相比。”
我們的心里像灌了蜜一樣,甜透了。
我們紛紛稱贊阿芬了解大陸,一口普通話說得很到位。阿芬樂了,她說道:“現在我們祖國強大了。在臺灣,普通話變得越來越吃香了。”阿芬告訴我們,不少臺灣人一般會三種話。第一種是臺灣話,即閩南話。第二種是普通話,這是考中文導游的首要語言。第三種是日語。當年臺灣淪陷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時間達51年。那時日本強迫臺灣人學日語。她是解放后出生的,所以第三種語言只會幾句。
一路上,健談的阿芬和我們特別有緣。她見我們對一路上漫山遍野的竹林感興趣,她說道:“我從小就學會燒菜,現在我可用竹筍變化著燒出16種菜。我多想在老家宴請你們蘇州朋友,那菜新鮮可口又營養好啊!”
我們當然想去阿芬的老家。阿芬說:“真想帶你們去,可太遠,這里坐車要3個小時。”阿芬頓了頓,她告訴我們:“我的工作地雖然離老家遠,但我還是堅持每星期去。”
我吃驚起來:“你的家不是搬到臺北嗎?你去看誰呢?”
“看我的老母親呀!自己的工作地雖然離老家遠,但我還是每星期去看望母親一次,住一夜,拉拉家常。”
不知不覺,阿芬把話題扯到她的家世上,讓我們知道阿芬有著不尋常的經歷。
阿芬出生臺灣,但她的祖籍是福建漳州。很久以前,她的祖輩是大陸漳州的漁民,后來漂泊到臺灣繼續打漁并扎根下來。因為吃苦耐勞,到了阿芬爺爺這一代,家底變得殷實起來。但到了阿芬父親這一代,家境陡然變得糟糕起來。說起來,竟然是阿芬父親的緣故。他從小好吃懶做,染上了賭博等一些不良習慣,最后把家當全部輸光。不僅欠了一屁股債,還把命也搭了進去。但這苦了阿芬的母親。膝下的5個女兒如何養活?為此,阿芬的母親整天以淚洗面。
身為長女的阿芬看到家里發生變故,無心繼續深造,她高中一畢業就去找工作,含辛茹苦,和母親一起養活了4個妹妹。如今,阿芬姐妹5個事業有成,讓她們的老母親十分欣慰。阿芬想盡孝,將母親接到臺北居住,但老人說不習慣大城市生活,她不久回到農村老家。如今,老人過80歲了,但身體十分健康,每次阿芬去看母親,老人總是說,“我前半生命苦,后半生命好了。都是托你們小輩的福。我為什么這么長壽,正因為有你們小輩有作為,又特別孝順。所以我要快樂地活下來。”老人不愁吃不愁穿,但十分節儉。有一次,阿芬送給母親一條項鏈和一個白金戒指,她除了節日及生日穿戴外,其他時間都把它藏起來。
我發現,阿芬一邊在說話一邊在悄悄抹著眼淚。
車子里有人問:“今天又想媽媽了?過幾天又要見面了嘛!”
阿芬點頭,搖頭。我吃驚起來,導游見多識廣,見過各種世面,情緒不可能大起大落。她今天怎么啦?
見我們驚訝的樣子,阿芬“咯咯咯”笑了起來,說道:“這幾天我特別高興。經公司考核,我的中文面試、筆試成績名列前茅。公司以后就委派我接待大陸的觀光團。前幾天我接待了幾批,但家庭組團真的很少,像你們蘇州團我還是第一次接待。蘇州很美也很富有,很有文化。‘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我從小就知道。看到你們一家家和和美美旅游,我特別羨慕,心里特別溫暖!我的根也在大陸啊!看到你們的小家庭,我想到了大家庭。我說,大陸和臺灣就是一個大家庭,你們同意嗎?”
我們使勁鼓掌。此時,我的眼睛也變得濕潤起來。我想,我們除了愛家鄉、愛親人、愛朋友,應該更愛我們的大家庭,那就是我們的祖國。不知怎的,我期待大陸和臺灣統一的愿望變得強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