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鄉間野趣》之古街漫步》經典散文全集
《鄉間野趣》之古街漫步
東山位于太湖東南部,是一個以花果叢林和明清古建筑群為特色的山水風景名勝區。我很喜歡東山,去東山的機會也多,去的次數也多,我喜歡東山的紫金庵彩塑羅漢,我喜歡東山的啟園,我喜歡東山的莫厘峰,我也喜歡東山的橘子楊梅碧螺春,在東山我覺得最有味道的是東山的楊灣古街。
楊灣古街在東山西部,是楊灣村內的一條街,這里是集元、明、清各古代建筑大成的地方,其中明朝的建筑最多也最好,所以有“明朝一條街”的美名。踏入楊灣街,就見街面的與眾不同,一律用青磚砌成“萬人”字形,稱之為御道,說是當年為了迎接乾隆皇帝的。也不知乾隆是不是真的來過這里,手跡也是有的,傳說也是不少,只是不知是真是假。真龍天子他真的能夠七下江南八下江南?從前可不比現在,交通諸多不便,船兒逐浪,馬兒顛簸,皇帝老子真能吃得來這苦,倒是叫人服帖。就像現在正在放著的電視劇《戲說乾隆》,那皇帝真是個好皇帝呢,不說身先士卒、以身作則什么的,又是文武雙全,文則天下無雙,武則天下無敵,就是用情也是那么的專一真誠,真是人見人愛的一個好皇帝呢。且不說這《戲說乾隆》是虛是實,其實歷史上真實的乾隆皇帝也算是個比較開明的皇帝罷,不管他是不是到過楊灣,只作他到過便是,反正既然乾隆他能走遍江南,一個小小的楊灣街到與不到,也無大妨。
在東山關于乾隆的故事可是不少。有一個說的是乾隆不服封山寺的老和尚慧豐,寫了兩個字讓和尚說說,這兩字是蟲二,小小伎倆哪能難倒慧豐,慧豐說你這是風月無邊的意思,概括了東山的風景呢。回過來慧豐也出了點子讓乾隆說說,和尚在那紙上點上許多墨點點,皇帝被難住了,最后才知道和尚是說皇帝“無字(事)可尋”呢,皇帝也只有訕訕一笑了之。是否真有如此大膽的和尚,也是否真有這么好說話的皇帝,這都不是我們可以說了算的。
始建于六百多年前的軒轅宮,雄居山垣,面迎太湖,氣勢磅礴,壯麗無比。村前港口的演武墩,相傳是吳王率兵訓練的地方,站在這里懷想當年,真是讓人感慨多多。楊灣街上有許多古代建筑,像明善堂,熙慶堂,懷蔭堂等都是明朝的建筑。在這里穿行,我好像也走回到古代的蘇州去了。
我走進懷蔭堂去,據說這懷蔭堂是體現了典型的明代建筑特色的,只可惜現在只剩最后一進還保留得比較完整,其余的大部分都已毀壞不存。現在的這最后一進,有門樓三間、住宅樓和左右對稱的廂屋,我對建筑藝術是一竅不通的,但是就這樣站著看看,卻也多少看出些味道來,長長短短說不出來,但感覺總還是有的。現在的懷蔭堂是楊灣的書場,我去的時候,沒有碰上演出,只有一兩個老人在看著門,十分的清靜。出了懷蔭堂,我又進了另一座古代建筑,里面住著人家,房子已很破舊,看上去也沒有維修過。一位老太太正在院子里喂雞,我注意了一下他們家的雞食盆,因為早就聽說楊灣古街的古董很多,說一般的人家就拿古董也不當古董的,做做雞食盆豬食槽什么的也是很多。我看那老太太的雞食盆倒也看不出是什么古董,當然即使它是一件昂貴的文物,我也是有眼不識的。但是想起來,時代已經進步到現在這分上,再拿文物做雞食盆的恐怕也不會很多,絕不是我這么隨便走走就能看到的吧。
我在楊灣古街看到沿街的茶社很多,隨便地進一家去坐下泡上一壺茶來,那紫砂壺雖算不上什么上品,卻也很招眼,細膩得很,入味得很。喝著茶,看著小街上偶爾走過的鄉人,看他們的神情那么悠然那么自在,真是有些感觸的,四周沒有喧嘩,沒有吵鬧,偶爾的蟬鳴雞啼,真有些世外桃源的意思了。我問茶室的老板,你們這街上怎么人這么少?老板說,人也不少,早上你來看,人還是很多的,現在都有事情做呢。原來在表面安靜的背后,也有著一個忙碌的世界呢,看起來楊灣街和楊灣街上的人也都趕上了時代的腳步了。
我再看楊灣人的穿著打扮,好像也看不出什么古意了,只看到一兩位老太太穿著大襟的士林布褂子,幾位老公公,穿著老式大襠長褲子,年輕人也都趕上了新潮一族。至于那些能代表江南水鄉傳統服飾的內容,恐怕也只能到民俗博物館或者服飾博物館去看看了。
從楊灣古街出來,面臨浩浩太湖,真不知道不息的萬頃太湖和平靜的小小楊灣是一種反差呢還是一種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