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錫榮《奇石之鄉》
曾長于斯,近日回眸,不禁有很多感嘆。
如果你踏上這片土地,會看到明亮的陽光溫暖著一座座充滿民族風情情調的布依族山寨和苗寨,看到那奇峰林立間縈繞的晨霧,悄悄穿過茂密的竹林親吻葉梢晶瑩的露珠,聽姑娘爽爽的山歌,你會感嘆在云貴高原那星羅棋布的大山里還深藏著那樣一處清幽、古樸、靜爽、深情的美好去處。這里就是我美麗的家鄉——抵季。她坐落在貴州省黔南州惠水縣的南端,是一個玲瓏別致的小鄉鎮。抵季場壩距離舉世聞名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基地僅二十多公里。這里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青山綠水的懷抱之中。這里,有著天設地造的自然美景,有淳樸善良的父老鄉親,這里還有一個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
抵季鄉位于惠水縣東南部,距縣城約60余公里,斷杉—航龍公路經于此。生態良好,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抵季”系布依語譯音,意為山腳下的場壩,設農貿集市。誰不說自己的家鄉美,可我的拙筆描繪不出家鄉的美景和鄉情。這里云霧繚繞,山巒疊障;這里林海浩浩,莽莽蒼蒼。起伏跌宕的奇山秀石,各具風采,鬼斧神工,神韻天成,它是那樣的古樸純真,沒有一絲雕琢修飾的痕跡。凡是到過這里的人都會情不自禁、不約而同地把它稱之為“奇山異石之鄉”。據考證,抵季地處大貴州灘邊緣地段,在二億多年前,這兒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后來由于地殼的運動,那些遠古生物和周圍的巖石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聚天地日月之靈氣,形成了無數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引人入勝、奇形怪狀的形體石。特別是許多媒體近期報道了新近發現的翁坪村石林,請看人家如此描述:“遍布的奇石棱角分明,大的壯如羅漢,小的似珍禽異獸。有的如金蛇狂舞,有的似烈馬騰空,有的如龍騰盛世,有的如虎嘯山澗,有的情意綿綿,有的曲折蜿蜒……。身臨其境,就會令人情不自禁的張開想象的翅膀。”回想開來,不禁驚詫,這些地方是我們童年時玩耍的游樂場,當地人并不覺得有什么特別,當地人在這片石林的空地上種上莊稼。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身為抵季人,卻對她的歷史、文化及各種淵源知之甚少。那年春節期間,懷著好奇的心情,與家人一起駕車乘著冬天的暖陽,終于拜讀了幾處名山名水名勝地,果然名不虛傳。有許多被賦予美麗傳說的奇峰怪石,有從石頭中長出來的大樹,有鳥鳴如笛的山谷,有形如苗王頭像的石頭、還有型似雞啼、形如夫妻的山峰…… 言由心聲,情由感發,于是筆者根據同行家人的指引,攝取了幾個鏡頭,以顯山水之靈氣。走在山間的棧道上,兩邊是看不盡的蒼松翠竹,其間有散落著叫不上名字的野花,曲水幽幽,林木森森,世外桃園般的意境,陶醉了我們這一行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間或從山道上走來身著民族服裝的山里的苗族、布依族的妹子,一定會讓你眼前一亮,忘記行走的疲憊,看著她們紅潤健康的臉龐和清澈的眼神,禁不住上前詢問她們家在哪里?要去什么地方?有簡潔回答的,有看著你不語的,也有只是微笑的。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小巧玲瓏的貴州妹子有質樸善良也有激情熱辣的一面。在城市里、在小店里、在舞臺上、在鄉村集市上,她們的言語、服飾、歌聲與舞蹈展現了濃濃的別樣風情。
抵季是典型的多山多石多林鄉鎮,森林資源位居全縣前列,具有生物多樣性,地質構造多樣性典型的地區,有全縣唯一生活1000余只野生獼猴的省級自然保護區——長安自然保護區,有上億年的歷史活化石桫欏樹。當地政府在開發注重發揮資源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當前,當地開發抵季的四件寶:森林、楓葉、奇石、根雕,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抵季賞石觀光休閑游。春夏看奇山品異石,逛天然氧吧;秋冬賞紅葉,游人間美景,為廣大游客提供一塊親近自然、近距離觀賞大自然的場所。
這里無數美景吸引著無數的游客前來游覽和觀賞,定理三叉河水域總長5公里,河面兩岸平均寬30米,兩岸的樹林郁郁蔥蔥,水流清澈見底,是休閑度假游的好去處。
斷航線兩旁抵季與斷杉交界的花山村至納理村小田壩一線有8公里長的連片野生楓樹上萬株,秋冬兩季楓葉似火,令人流連忘返。
更值得一提的是與抵季鄰近的羨塘12公里處的群山環抱峽谷間,有一風景名勝“燕洞奇觀”。亞太環境保護協會曾授予惠水燕子洞首個“亞太國際地理標志公園”稱號,并榮登“中華100大生態親水美景口碑金榜”。該洞洞高約215米,寬80余米,洞分三層,地下洞、中層石壁、高空絕壁,頂部棲息著最大種群的白腰雨燕。霸王河水從下層流出,洞廳眾多,有“仙人田”、“洞內山”、“石人趕場”等洞景。洞內鐘乳、石幔琳瑯滿目,千姿百態,有的象“巨獅怒吼”,有的象“餓虎撲食”,有的象“鳳凰展翅”,有的象“犀牛下灘”。抬頭可觀萬燕呢喃,低頭可見河水滔滔,河水清澈,魚兒戲水。春暖花開季節,數萬只燕子棲息于洞內峭崖絕壁洞穴之間,早出晚歸,行如流云,燕鳴谷應,景象十分奇特壯觀,故名“燕子洞”。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世居在這里的布依族、苗族及漢族人民,各自形成了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民族民間工藝品琳瑯滿目,豐富多彩,精美別致,古色古香。不少獨具特色的工藝品,深受人們的喜愛,名揚海內外。這里的老百姓每逢娶媳婦、進新房等喜事都要邀請嗩吶匠人前來吹奏助興,以示吉慶。嗩吶管為銅制,上小下大,形如喇叭花。管身以金絲榔、桐木、梓木制作,開八個音孔,管嘴以大麥桿為哨子,鼓氣吹奏,發音高昂響亮。
這里一帶的人家,當出嫁的女兒生了孩子,滿月的那一天,娘家都要送去背扇,以顯示娘家對女兒外孫的關懷的愛護。背扇,民間也叫“背帶”,苗語為“啊褳”。據當地寨老講,娘家送背扇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清代以前就有了這個風俗。一床背扇精美昂貴。每逢節日集會,農婦都要用此背扇背上孩子,以示富有。整床背扇由凹形背床、褲形披風和褲形墊氈三個部分組成。內芯是用竹篾或棕樹毛編成的扇背,背起孩子來,硬襯安全,下擺部分長近2尺。背床里子為青或藍色土布。面子為棕、紫或朱紅色暗花綢緞。上面用五彩絲線繡著喜鵲、桃花、陽雀花、柿子花、蝴蝶花等圖案。還釘著各種幾何圖案的挑花花邊,并嵌上銀泡;背床上端有用紐扣承接的兩根長1丈左右的寬布帶子,上面亦有各種圖案。這是背孩子時節用來系縛的紐帶,因帶子較寬,系縛在母親的肩、腰上,舒適省力。很多人小時候就是在母親的背上,在這樣的背扇里長大的。
抵季有的村寨在做齋時等有儺戲表演,之所以能吸引觀眾,除其唱詞的洗煉和唱腔的高亢外,主要是靠其面具和臉譜藝術形象展示魅力。儺戲面具的雕刻工藝精湛,其臉譜藝術色調對比強烈,個性鮮明。武將的額頭飽滿,橫眉怒目,眼窩加深,眼球特別突出而圓鼓,顯得異常勇猛兇悍;的臉龐修長,眉清目秀,白臉紅暈,含笑傳情。儺戲面具的著色與人物性格的處理臉譜化,一般白臉表示油滑,紅臉表示忠勇,黑臉表示正直。男性臉殼上的胡須,通常用馬尾嵌扎,飄然生動。
歷史上,抵季出了個著名人物清末義軍布苗領袖陳喬生。據史料記載:同治三年(1864年),陳喬生率千人參加義軍,與麻哈潘明杰等苗族義軍聯合攻打定番、安順、歸化、廣順、清鎮、安平、貴定等地。到同治六年(1867年),太平天國革命失敗后,清王朝調集兵力分四路向貴州進軍,對貴州義軍進行瘋狂鎮壓,陳喬生率千余義軍再次進攻定番州城時,各路義軍在西門城外遭到清軍伏擊,展開激烈拼殺,雙方死傷慘重,橫尸遍野。在緊急關頭,陳喬生帶領義軍沖出包圍,退至青藤大寨溶洞據守。貴州巡撫曾壁光派總兵李榮春、李昌福及副將凌興發率數千清軍向這里大舉圍剿。由于洞內寬大,水源充足,備足糧草,加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清軍圍攻三年,戰斗不斷,雙方死傷很多,血流成河,陳喬生后被誘降解到貴陽英勇就義。他不愧為敢于反抗封建暴政的農民英雄,是令后人敬仰的豪杰之士,據說他的后人曾經在抵季場壩建造碑亭紀念!
爽爽的家鄉,綿綿的家鄉,甜甜的家鄉……家鄉四季如春,夏季氣候宜人,是絕好的避暑勝地,怎么能不爽;奇山秀水,泉水叮咚,森林密布,野花飄香,異域風情濃郁,綿綿的感覺應似那當地的糯米酒一般,一杯便會醉倒;布依族妹子一曲《好花紅》唱遍大江南北,柔柔的歌聲飽吸了山水的靈性、林海的清幽,霧靄的神韻甜得似滴出水來。
抵季,一個藏在深閨的地方,等待你來揭開她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