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林堡,約·奧
【介紹】:
瑞典戲劇家、小說家。一八四九年一月二十二日生于斯德哥爾摩。中學畢業后入大學學醫,因財源缺乏,曾幾度輟學。當過家庭教師、新聞記者,后在皇家圖書館當助理員,他在大學時開始寫作,一生寫過六十多個多幕劇和獨幕劇,六十多部小說、詩歌、散文集和關于語言研究的著作,留下書信七千余封。他經歷了曲折的創作道路。早期有反映冰島神話時期父女二人在宗教信仰上沖突的劇本《被放逐者》,受到國王十五的贊賜和召見。五幕歷史劇《奧洛夫老師》(1872)也以宗教改革為主題,這是一部成功的劇本?,F實主義長篇小說《紅房間》(1879)的發表,使他一舉成名。這部小說在斯德哥爾摩風光描寫上超過前人,在思想上猛烈抨擊了社會的虛偽、欺詐和腐朽。被譽為瑞典文學史上第一部帶有自然主義色彩的小說。這部作品雖然表現了作家的激進社會觀點,但他在短篇小說集《結婚集》(1884),長篇小說《狂人辯詞》(1887-1888)和劇本《父親》(1887)中,卻明顯表現出對婦女的歧視和婦女解放問題上的保守觀點。他還創作了瑞典文學史上優秀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女仆的兒子》(4卷,1886-1909)和描寫群島風光而著名的中篇小說《海姆斯島上的居民》(1887)。《朱麗小姐》被認為是歐洲戲劇史上第一部真正成功的自然主義劇本(1888)。劇中描寫一位伯爵的女兒在圣約翰節的夜晚,委身于其父的男仆,最后導致自殺的結局。《在海邊》(1890)也是一部出色的中篇小說,通過年輕有為的貴族后裔鮑爾格的不幸遭遇,淋漓盡致地描寫了當時的人情世態。一八九〇年以后,斯特林堡由于經濟窘迫和婚姻上的不幸,陷入了神秘主義。這個時期他的戲劇創作由自然主義轉向表現主義以及象征主義。劇本《到大馬士革去》(3部:1898-1904)是以一個人的獨白和夢幻方式表達了作者本人的憤懣、傷感和絕望,體現了他對婚姻的恐懼與對婦女的偏見,可說是他內心生活的一面鏡子。后期創作了大量歷史劇,其中《古斯塔夫·瓦薩》(1899)在布局和人物刻劃方面表現得十分突出。他的最后一部佳作是劇本《大路》(1909)。晚年從事語言研究,還利用自學漢語的知識寫了《中國文學的起源》一書。斯特林堡于一九一二年五月十四日去世。死后,人們為他建立了博物館和出版了《斯特林堡全集》五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