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小傳
陸游小傳
陸游(1125—1210),字務觀,晚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著名文學家。
山陰陸氏本以務農為業。陸游高祖陸軫中科舉,從此轉向仕途。父親陸宰字元鈞,北宋末年官至直秘閣、淮南路計度轉運副使。南渡后未仕。藏書極富。
陸游生于徽宗宣和七年(1125)十月。十一月金人分道南侵,占領了中原北部大片土地。第二年金人攻陷開封,徽宗和欽宗被俘,北宋覆亡。翌年欽宗之弟趙構即位,是為高宗。后來又逃到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建立了半壁江山的南宋政權。國難家仇對幼年的陸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陸游20歲時娶山陰唐閎女唐氏為妻,婚后夫妻恩愛,生活美滿。可是,這次婚姻卻給陸游的一生造成了不可彌補的精神損傷。高宗紹興二十三年(1153),陸游省試第一,因名列秦檜孫子之前,翌年在禮部復試時被秦檜黜落。直到秦檜死后,陸游才在政治上嶄露頭角。
陸游33歲時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孝宗隆興元年(1163)孝宗即位,采納主戰派張浚北伐的主張。在反攻戰役中,陸游積極響應,成為抗戰派中的活躍分子。可是,這次抗戰最后失利,主和派抬頭。孝宗起用秦檜余黨湯思退為宰相,罷免了張浚。后來,陸游在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中任干辦公事的職務。王炎是主戰派,陸游的報國熱情重新燃燒起來。在王炎、陸游和幕府其他人員的策劃下,積極準備北伐。乾道八年(1172),王炎被調回京城,北伐的希望再次化為泡影。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召陸游擔任參議官。可是,沒過多久,范成大也被調回朝廷,使陸游的北伐計劃又一次落空。光宗即位之初,陸游連上奏章。昏庸的光宗當成逆耳之言,再加上朝廷群小的彈劾,陸游被解除官職。此后十余年,他始終在山陰過著賦閑的田園生活。不過他時刻沒有忘記淪陷區的民眾,抗戰豪情末減,寫下了大量的愛國詩篇。
寧宗嘉泰二年(1202),朝廷起用陸游修史。他來到臨安只有年余,看到國事已不可為,便返回了山陰。當時有的朝臣為了鞏固個人地位,倉猝對金人用兵,慘遭失敗。開禧二年(1206),南宋又與金人訂立了更加喪權辱國的“開禧和議”。這一次,陸游懷著絕望的心情退隱山陰,度過了凄涼的晚年。青年時代的婚姻悲劇,時常喚起他對往事的追憶,表明他對唐氏的愛情是忠貞不渝的。
嘉定三年(1210)歲暮,偉大的愛國詩人與世長辭了,終年86歲。
陸游在詩史中的地位,在當時就被稱為南宋四大家之一,其實是超過楊萬里、范成大和尤袤的。有的推崇其為“小李白”,有的推為杜甫之后第一人。后世評論家,有的推崇其為南宋第一人,有的尊之為“廣大教化主”,等等。總之,在中國詩史上,詩人如林,他是居于前列的。
陸游“六十年間萬首詩”(《小飲梅花下作》),是個“日課一首”的勤奮詩人。流傳到后世的《劍南詩稿》85卷,據趙翼統計,有詩9220首,加上逸稿共一萬余首。
陸游不僅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同時也是南宋前期主要詞人之一。他的詞能兼雄快、圓活、清逸、本色數長。造句圓融,練字工穩,情深意密,感人肺腑。但終為其詩所掩,在詞壇上的地位,不如其在詩壇上足以睥睨兩宋,獨步一時。
陸游詞雖與辛棄疾并稱,劉克莊稱許為“激昂慷慨,飄逸高妙,流麗綿密”。但與稼軒詞相比較,流麗有余而壯烈不足,較稼軒詞之大氣包舉,則稍遜一籌。有《放翁詞》一卷,又名《渭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