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蘊層面》文學欣賞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意蘊層面》文學欣賞

意蘊層面

“言不盡意,立象以盡意”,這一命題準確揭示了言、象、意的關系,也就是說創造形象并不是藝術的目的,藝術的終極目的在于通過形象隱喻、象征、暗示、傳達特定的意蘊。意蘊(“意”)是藝術作品的靈魂,體現了藝術家對人生、對世界的感悟、理解和認識。因此,把握意蘊是文學欣賞的重要步驟。

第一節 意蘊的含義及類型

一、理論知識

(一)意蘊的含義

什么是文藝作品的意蘊?朱光潛在翻譯黑格爾論藝術的經典巨著《美學》時解釋說,“意蘊”的原文是 des Bedeutende,意思是“有所指”或“含有用意”的東西,近于漢語的“言之有物”的“物”,因譯“意蘊”。(黑格爾,1981)24

黑格爾非常強調意蘊在藝術作品中的地位。他認為,文藝作品由兩種因素構成: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即直接呈現給我們的東西——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題材,在敘事性作品里表現為人物、情節、環境,在抒情性作品里表現為意象和意境等;內在因素即意蘊。“意蘊總是比直接顯現的形象更為深遠的一種東西。藝術作品應該具有意蘊……它不只是用了某種線條、曲線、面、齒紋、石頭浮雕、顏色、音調、文字乃至于其他媒介,就算盡了它的能事,而是要顯現出一種內在的生氣、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藝術作品的意蘊”。(黑格爾,1981)25

黑格爾的意見代表了許多作家、理論家對于意蘊的共識,即認為意蘊是作品中所蘊涵的心靈、思想等精神性因素。基于這種認識,我國文藝理論家余秋雨把意蘊簡捷地概括為“蘊藉于藝術生命體內的精神能量”。(余秋雨,1987)53從黑格爾的論述可以看出,意蘊并不等于通常我們所說的“主題”。原因是,我國文藝理論界所理解的主題“又叫主題思想。文藝作品通過描繪現實生活和塑造藝術形象所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辭海編輯委員會,1979)11-12從這一定義可以看出,通常所說的“主題”即一種思想。它是通過對整個作品的分析提煉,從而歸納總結出來的一種理性認識,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與主題相比,意蘊包含“思想”,但又遠遠不止是“思想”。黑格爾說意蘊是“一種內在的生氣、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這里當然包含“思想”,但又遠遠比“思想”豐富。

意蘊也不等于作家的立意(創作意圖)。原因是,前者是客觀的而后者是主觀的。創作意圖是作家試圖通過作品表達的一種思想、認識、感情、意念,用古人的話說就是“立意”。立意體現在作品里,即通過藝術的形象、意境傳達出去,就成為作品的意蘊。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外化。換句話說,意蘊已經通過作品體現出來,是一種客觀的精神存在;而立意是作家的主觀思想(意念),它還沒有通過作品外化出去,因而還不具有客觀性和確定性。再者,從內涵角度考察,立意體現在作品里即成意蘊,二者在一般情況下是一致的,但由于種種原因,二者之間也常常出現不一致的情形,即作品的客觀意義與作家想要表達的不是一回事。構思時想得頭頭是道,可是一落筆不是寫不出,就是寫走樣兒,“得之于心”未必就能“應之于手”,“筆下之竹”與“胸中之竹”不一樣。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意蘊≠主題思想≠立意,意蘊是作品本身所蘊涵的客觀的可以歸納和概括的思想,以及心靈、生命、情感等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精神信息,換句話說即除了“思想”之外還有情感,還有“意味”,它具有自身的審美特性。

(二)把握作品意蘊是文學欣賞最關鍵最重要的一環

欣賞對象的構成形態決定了主體對它的欣賞程序:“遇到一件藝術作品,我們首先見到的是它直接呈現給我們的東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蘊或內容。”(黑格爾,1981)24這就是說,欣賞一部作品,眼光絕對不能只停留在外在層次,而必須穿過外在層次把握其中的意蘊,把握作品意蘊是文學(藝術)欣賞最關鍵最重要的一環。

(三)意蘊的類型

作品意蘊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外化,同作家復雜的精神世界相對應,宏觀地看,文學作品的意蘊也是個復雜的精神體系,一下子很難無所遺漏地窮盡其豐富的內容。為了便于把握,我們從人類精神生活范疇的角度,把文藝作品的意蘊簡化,歸納為若干類型。如情感性意蘊、道德性意蘊、政治性意蘊、社會性意蘊、人生意蘊、理想性意蘊、人性意蘊、哲理性意蘊、宗教性意蘊,等等。

(四)幾點說明

其一,以上分出的若干類,只是文學作品意蘊的主要類型而非全部類型。文學作品意蘊的類型與人類精神生活體驗相對應,而人類精神生活體驗是無限復雜無限豐富的,所以對文學作品的意蘊無論分出多少類,都是不完備的,有遺漏的。

其二,這些類型在具體作品中往往是互相滲透互有交叉的,而不是截然分明、互不相干的。

其三,某些作品,尤其是一些篇幅較小的作品,意蘊可能比較單純集中,可以明確歸到某一類,而相當多的作品(尤其是篇幅較大內容豐厚的作品)的意蘊往往是復雜的、多樣的,即具有多方面意蘊,這就是意蘊的豐富性。

二、欣賞示例

(一)情感性意蘊

情感是人類精神生活的一個極重要的范疇。對于藝術創作來說,情感尤其有著特殊的價值:它既是創作的材料(表現對象)又是創作的動力(創作動機)。作家、藝術家大都是情感特別豐富特別細膩特別敏感的人,同時又是具有藝術表現能力的人,于是,情感體驗遂成為作家、藝術家最為熱衷于表現的內容。古往今來,文藝作品中留下了多么豐富的人類情感體驗的信息啊!這些作品中所體現的情感也就是作品的意蘊。如秦觀的《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這首詞的意蘊就是一種心境,一種情感體驗:“像輕寒一樣冷漠的感覺,曉陰一樣黯淡的心情,飛花一樣渺茫的夢想,絲雨一樣細微的哀愁。”(沈祖棻,1980)28這是一種空虛、落寞、無可奈何、百無聊賴的心態。這種心態十分具體也十分“抽象”,沒有具體原因因而更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再如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也是寫心境的名篇。作者以高超的語言技巧,通過種種意象,既融情入景又直抒胸臆,創造出一個絕美的“意境”。讀者從中讀出了孤寂冷清、悲哀疲憊、傷感煩悶、無情無緒、無著無落、若有所失、空空蕩蕩等情感體驗。而這就是這首詞的意蘊。這是一種不可名狀不可言傳的情緒狀態,李清照敏感地捕捉到了,將其形象化、形式化、符號化,因之,一種典型的情感體驗成為可以“把握”的了。

在敘事性作品中,作家、藝術家的情感態度、情感體驗是作品全部意蘊的一個方面,一般來說比較隱蔽,但如果對作品進行整體觀照,還是可以體會出來的。如魯迅對孔乙己是既有同情又有嘲諷,對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曹雪芹對大觀園中那群不幸的女孩子是無限同情無限惋惜,認為她們“原應嘆息”(“元迎探惜”);對封建大家庭日漸沒落,他感到無限傷感,如此等等。

(二)道德性意蘊

道德性意蘊即作品所體現出來的某種道德傾向、道德理想、道德觀念。

道德是人們在共同的社會生活中所遵循的行為規范。從社會角度說,它是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社會靠它來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個體角度來看,它是個人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領域,是立身行事的內在準則,是內心無形的“上帝”。文學藝術以社會生活為反映和表現對象,目光始終對準人、人與人的關系、人的行為動機、人的內心世界,而這一切無不與道德緊密相關,所以文學寫人,必然涉及人的道德,自覺不自覺地對筆下人物作出道德評價,從中透露出作者的道德傾向、道德觀念。而這,通過藝術形象體現出來,即作品的道德意蘊。

作品的道德意蘊往往以人物性格為載體,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體現出來。如劉備的忠厚、曹操的奸詐、關羽的義氣、楊家將和岳飛的忠君愛國、包公的清正廉明、陳世美的忘恩負義、趙氏孤兒的報仇雪恨、白娘子的忠貞癡情、聶赫留朵夫的懺悔意識、冉阿讓的仁慈博愛等,都比較明顯地體現著作者的道德評價,宣示著作品的道德意蘊。

(三)政治性意蘊

在現代社會里,政治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些特定時期里,甚至是最為重要最為核心的部分。社會的政治生活狀況如何,直接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著千千萬萬社會成員的前途和命運。因此,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作家、藝術家,總是時刻關心著國家大事,關心著政治生活的狀況,常常以政治生活為題材進行創作,表達著自己對政治問題的認識、見解和建議,而這些就形成了作品的政治性意蘊。

例如我國粉碎“四人幫”后的最初幾年里,政治問題是作家們思考的焦點,因而也是這一時期文學作品所要表現的中心內容之一。隨著社會政治生活的發展和藝術家思考的深化,作品的意蘊也不斷發生著嬗變。先是以《班主任》(劉心武)、《傷痕》(盧新華)為代表的對“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沉重災難進行揭露。這是對剛剛過去的錯誤政治的反駁,表達了整個民族從政治動亂中走出之后痛定思痛的感傷情緒和正視民族災難的勇氣。緊接著是對錯誤政治形成的過程進行歷史反思,思考重心由現實轉向歷史,表現領域由“文革”傷疤上推到五六十年代甚至更遠,力圖在更深廣的范圍內總結歷史經驗。代表性作品主要有《蝴蝶》(王蒙)、《芙蓉鎮》(古華)、《李順大造屋》(高曉聲)、《剪輯錯了的故事》(茹志鵑)、《犯人李銅鐘的故事》(張一弓)、《天云山傳奇》(魯彥周)等。隨后出現的是以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為代表的一大批作品對社會經濟體制進行的政治思考,極為深沉地揭示出現代化的歷史要求和與這個要求不相適應的政治經濟體制之間的矛盾,反映了要求改革的強烈愿望。這三類作品分別被冠以“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之名,由此也可以看出它們與社會政治思潮的緊密聯系。由于它們契合了當時的政治思潮,所以都曾產生過強大的社會影響。20世紀90年代之后出現的“反腐敗”小說,如張平的《抉擇》、《法撼汾西》、《十面埋伏》、《國家干部》等,都是政治性很強的小說,體現了作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由于政治在社會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廣大讀者十分關心政治生活,同時也特別關注具有政治性意蘊的文藝作品。中外文藝史上,以政治性意蘊引起關注甚至產生轟動效應的例子俯拾即是。有時候,欣賞者對作品政治意蘊的關心超出了對藝術性的追求。

(四)社會性意蘊

社會性意蘊是指作品真實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面貌及其本質,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使讀者能夠通過作品更好地認識社會、理解社會。

如巴爾扎克、托爾斯泰、狄更斯等人就是這方面的卓越代表人物。巴爾扎克明確表示說,他決心要當法蘭西社會的“書記”,為社會留下真實的記錄。由于他有意識的努力,在藝術地描繪社會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恩格斯在評論他時贊頌說:“他在《人間喜劇》里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他用編年史的方式幾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資產階級在1816至1848年這一時期對貴族社會日甚一日的沖擊描寫出來……在這幅中心圖畫的四周,他匯集了法國社會的全部歷史,我從這里,甚至在經濟細節方面(如革命以后動產和不動產的重新分配)所學到的東西,也要比當時所有職業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那里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馬克思 等,1972)463

再如托爾斯泰,在半個世紀以上的文學活動中創造了許多天才的作品,他主要是描寫革命以前的舊俄國,即 1861年以后仍然停滯在半農奴制度下的俄國。這時期的俄國社會正發生著資產階級制度取代農奴制度的巨大社會變動,托爾斯泰真切地感受到并藝術地再現了這一變動,準確地表達了當時俄國人民,主要是農民群眾的社會心理。由于托爾斯泰作品的這種豐富而深刻的社會性意蘊,所以獲得了列寧的高度評價,列寧稱贊他創作了“無與倫比的俄國生活圖畫”,稱他是一個偉大的“天才藝術家”,把他比作“俄國革命的鏡子”。

(五)人生意蘊

人生意蘊即作品所傳達出的對人生況味的品嘗與玩味,對有關人生諸問題的思考與回答。

“人生”與“社會”相互滲透相互交叉,但仔細品味,二者又不是一回事。“社會”具有明顯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定性,時空變了,社會面貌也隨之而變。時間在流逝,社會在發展,今天的社會已不是昨日之社會,此處的社會亦不是彼處之社會,正所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此一地也彼一地也。而“人生”卻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與永恒性:衣食住行,油鹽醬醋,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愛情婚姻家庭,事業前途命運,成功與失敗,所失與所得……無論哪個時代哪個社會的人都要面臨這些人生的基本問題。它與生俱來與生俱去,誰也躲避不開,誰也超脫不了,無論是皇帝還是小民,是富翁還是乞丐。既如此,“人生”遂成為人人共同關心的對象,成為作家、藝術家熱衷于表現而廣大讀者熱心欣賞的永久性話題,“認識社會和人生”遂成為廣大讀者最重要的欣賞動機之一。

由于“社會”和“人生”相互滲透相互交叉,描寫人生要常常同時寫到社會,那么具有社會性意蘊的作品和具有人生意蘊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呢?大體說來,二者的著眼點不一樣,重心不一樣:一個著眼于社會,時代特征明顯,注重背景、環境的描寫;一個著眼于人生,時代特征不明顯,背景、環境淡化。例如,杜甫的詩歌中,“三吏三別”等時代特征鮮明的屬于前者,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登高》等著重品味人生況味的屬于后者。在白居易的詩歌中,《觀刈麥》、《賣炭翁》、《宿紫閣山北村》等篇屬于前者,而《長恨歌》、《琵琶行》、《花非花》等篇則屬于后者。我國新時期小說中,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等屬于前者,池莉的《煩惱人生》、《太陽出世》,劉震云的《單位》、《一地雞毛》屬于后者。如此等等。

當然,由于“社會”與“人生”的相互滲透和交叉,所以同時具有人生意蘊和社會性意蘊的作品也很普遍。如魯迅的《傷逝》、《孤獨者》等。

(六)理想性意蘊

理想性意蘊是指作品所表現出來的追求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

人類對理想的追求,一是落實在現實的社會實踐中,一是表現在文藝作品中。文藝作品是寄托理想,“實現”理想的最自由的天地。整個文藝發展史充分證明了理想與藝術創造的密切關系。當原始人被傾盆而下的暴雨以及隨之而來的洪水災害逼得生存不下去的時候,《女媧補天》的神話產生了;當封建社會青年男女為不能自由婚戀而憤懣而遺憾的時候,《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牡丹亭》等作品就出現了……當我們仔細考察古今中外文藝作品意蘊的時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作品中投射出來的各個時代人們的理想和愿望,看到人類心靈發展的軌跡。

“理想”在具體作品中的表現形態是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以最好的事物代替最壞的事物”(岡察洛夫語)。如在封建社會里沒有一處是樂土,但陶淵明卻創造出了一處“極樂世界”——桃花源。這種方法是直接將理想形態當作對象去描繪,這時的“理想”是顯在的,這種情況一般被視為浪漫主義。二是“把觀察到的現象加以改善”(岡察洛夫語)。如在現實生活中有情人未必終成眷屬,好人也未必最后勝利,但在藝術中有情人常常最后結合,好人常常最后勝利。這種方法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對現實加以理想化的改造,也就是用理想“補足”現實的缺陷。這種情況下的“理想”是隱在的。

(七)人性意蘊

人性意蘊是指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對于人的本性、天性的理解和認識。

人性是一個從常識角度看非常簡單,然而從理論角度看卻很不容易說清的問題。本書主旨不在于理論辨析,所以我們避開抽象的哲學討論而只取通常理解:人性即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屬性,它包括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滲透和融合。人性的這種結構決定了它既不等于獸性又不等于神性。人就是人,是人就不可能不受人性的制約。文學是人學,文學關注的對象是人,是人的生活、人的心靈、人的情感、人的性格、人的思想、人的命運。而這一切的深層,隱伏著的是“人性”。“人性”并不抽象,它就現身于每個人的具體生活中。因而,作家在關注人的生活、人的心靈的時候,更關注其中所蘊涵的人性信息。人性,自古以來就是作家熱衷表現的一個興奮點,作家在對人的生活的具體描繪中,往往透露著自己對人性的洞察、理解和認識,從而使作品傳達出耐人思索的人性意蘊。

如文藝復興時期著名作家卜迦丘的《十日談》,高舉人性的旗幟,反對基督教神學;用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大力宣揚男女之愛、人的自然欲望是符合人性的,“人性”和“人欲”是不可抗拒的。例如“第四天”故事的開頭講了一個插曲:一個青年自幼隨父親在山上修行,過著與世隔絕的清教徒生活。有一天父親帶他下山去,看到一群年輕漂亮的姑娘。他問父親這是什么。父親怕兒子知道她們是女人從而喚起肉欲,于是騙他說,那是“綠鵝”,是“禍水”。但兒子不怕,他向父親要求帶一只“綠鵝”回去。父親這才知道人的天性是阻擋不了的。

再如19世紀法國作家法朗士的小說《泰綺思》,寫一位高僧在沙漠中修行,忽然想到名妓泰綺思是一個貽害世道人心的尤物,他要感化她出家,救她本身,救被惑的青年們,也給自己積無量功德。在他的感化下,泰綺思竟出家了。他恨恨地毀壞了她在俗時候的衣飾。但是,奇怪得很,這位高僧回到自己的獨房里繼續修行時,卻再也靜不下來了,見妖怪,見裸體的女人,他急遁、遠行,終于無效。無奈何只好跑到泰綺思那里老實坦白:“我愛你!”(魯迅,1982a)304作品對高僧有所嘲諷,但也道出了人性力量的強大。

當然,所謂人性,并不就是以上兩作品所講的“色”,其實它有著極為廣泛的內涵:既包括人性的優點如同情、憐憫、向善等,也包括人性的弱點如自私、勢利、好逸惡勞等。中國古代小說家對人性往往有透徹的洞悉,在作品中多有描繪。 例如《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寫薛錄事于高燒昏迷中來到了湖邊,他想涼快一下,遂跳入水中,變成一條鯉魚。好幾日不曾覓食,肚中甚饑。恰在此時,他治下的漁夫趙干放下一只釣鉤,上有香噴噴的誘餌。他忍不住想吃,又怕被釣了去。于是躲開,但還是受不了“那餌香得酷烈”。他想,我本是人身,這么重他怎能釣得起?再說,我本是縣里官員,他是我治下小民,即使釣得我去,還不是送我歸縣。想到這里,便去吞那誘餌,終于被釣了去。——這里極為生動地揭示出人之容易接受誘惑的天性:人有理智,又有更為原始的本能,當二者發生沖突時,理智常常戰不勝本能。這就是所謂“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而且,這個故事還說明人性中另一弱點,即當人走上接受危險的誘惑的道路時,常常還抱著一種認為唯獨自己可能例外的僥幸心理。我們從《沈小官一鳥害七命》(《古今小說》第26卷)和《呂大郎還金完骨肉》(《警世通言》第5卷)等作品里,看到人們只是為了一丁點兒蠅頭小利,一丁點兒口角相爭,便會輕易地殺人。這說明人性中有一種重視自己生命而輕視他人生命,具有強烈的自相殘殺的傾向。這是人性的陰暗側面之一。我們從《枕中記》、《南柯太守傳》這些宣揚榮華難以久恃,不如及早出世這類作品中,看到了其深層蘊藏著的恰恰是對于“榮華”向往留戀以及即使明知難以久恃也要不惜代價去追求的天性。我們從《柳毅傳》、《水滸傳》這些作品里看到了人性中有崇拜強者的傾向。從孫悟空大鬧天宮和魯智深大鬧五臺山中,我們看到了人性中有追求自由、超越社會規范乃至褻瀆社會規范的要求……

關注人性,說明了人類具有理解自身、認識自身、把握自身的強烈意向,文學作品對人性的表現說明了人類在這方面的艱苦努力。當然,就每一具體作品來說,作者對人性的理解和認識或許是偏頗的、片面的;但,在人類自我認識的漫漫長途上,誰敢說自己的認識是一次完成的絕對真理呢!

(八)哲理性意蘊

如史鐵生的《命若琴弦》,寫一老一少兩個盲人,以說書為生,日子過得很艱苦很緊張但也很愉快。為什么呢?因為老盲人心里存著一個美好的希望(或者說目標):他師父傳給他一張可以治好眼睛的“藥方”,只要虔誠地彈斷一千根弦,就可以吃這劑藥。老盲人為此奮斗了一生。及至彈斷一千根弦到城里去取藥時,才知道所謂“藥方”原來只不過是一張白紙。老盲人的精神一下子崩潰了,一輩子為之奮斗的目標忽然化為烏有,以后還怎么活下去?他非常痛苦,身體很快衰弱下去,及至死期將至,忽然想起留在山村的徒弟。他掙扎著往回走,一路走一路想:過去琴槽里封的不也是這張白紙嗎?但過去為什么活得那么有勁兒那么歡樂呢?原因是那時還不知道它是白紙,也就是說心里還存著一個希望,而今希望破滅所以活不下去了。看來,人活在世上必須要有一個目標,在生命和目標之間拉上一根琴弦,才能彈奏出動聽的人生樂章。想到這里,他才悟到師父傳藥方的用意。于是他回到了小山村,像舉行人生交接儀式一樣,非常莊重地把“藥方”封到了徒弟的琴槽里。又一個緊張興奮的人生歷程開始了。

這篇很動人的作品,蘊涵著深沉的人生哲理。人生必須有一個目標,這是人活著的精神動力。此為作品告訴我們的第一層意思。作品更為深刻的一層意思是,即使這個目標是虛設的,最后終于沒有實現,但你只要為此而奮斗了,你的人生也是有意義的。人生的意義并不在于目標的實現當中,而在于為實現目標而追求而奮斗的過程之中。即“永遠扯緊歡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張無字的白紙”。

人生哲理的品味其實就是人生真相的窺破。窺破了人生真相當然是愉快的,但往往同時也是痛苦的、苦澀的。這種痛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痛苦,而是清醒的痛苦、哲學的痛苦、智慧的痛苦。它不是單純的痛,而是痛中有快;也不是單純的苦,而是苦中有甜。這種復合的味道才更接近人生的真實,更有深度。這種痛苦并不引人消極和頹廢,而是增加幾分直面人生的勇氣,增加幾分承受人生的內在力量,多幾分應付人生、駕馭人生的智慧。

(九)宗教性意蘊

我們不止一次說過,文學藝術所關注的對象是社會,是人生,而社會和人生太復雜太奧妙,人們對它越是深入思考就越是對有些現象感到不可理解不可思議,感到有一種超出于人的主觀能力之外的“神秘力量”的存在,感到它在冥冥之中對人生對世界對自然起著一種支配作用。這種“神秘力量”,通常人們稱之為“上帝”、“造物主”、“大自然”、“無限”、“永恒”等,中國古人稱之為“天”,稱之為“道”。總之它確實客觀存在著,而人對它的面目又不能完全窺知,因而感到敬畏,產生一種類似宗教性的情感體驗。把這種體驗通過作品體現出來,即宗教性意蘊。

如史鐵生的小說《宿命》。作品寫一個正春風得意馬上就要出國留學的青年人莫非,在馬路上騎車突然摔倒被汽車撞斷了腰椎,從此癱瘓在床成了殘疾人。汽車與人相撞,只是一秒鐘的時間,正是這一秒鐘顛覆了他的命運。那么,為什么他不能早一秒鐘或者晚一秒鐘摔倒從而躲開這萬惡的一秒鐘呢?于是他開始往回想,一步步地追根溯源。追來追去終于追到了,原來是一聲發悶的狗屁。命運,命運,多么莊嚴多么神圣,然而卻“栽”在非常荒誕非常偶然非常莫名其妙的“狗屁”上,這完全是命運的惡作劇。命運的發生沒有原因、沒有邏輯、沒有人為你負責、沒有給你個理由,換句話說完全是莫名其妙、不可思議的。《宿命》寫出了對命運的偶然性、隨機性、荒誕性的思索,對命運的神秘性、不可知性、不可思議性的思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宗教性意蘊。

順便說一句,在史鐵生的作品中,相當一部分都具有宗教性意蘊。由于作者不幸的生活遭際,使他對人生對命運對宇宙思考得格外深格外遠,于是他就與“上帝”照面了。在他筆下,“上帝”是個使用頻率比較高的詞。

不但作家、藝術家在深入思考時不期然遇到了“上帝”,就是以探討物質世界為己任的自然科學家,當他們一步步逼近自然的奧秘時,也同樣不期然遇到了“上帝”。例如20世紀的科學泰斗愛因斯坦就是一個宗教感很強的科學家。他說:“相信世界在本質上是有秩序的和可以認識的這一信念,是一切科學工作的基礎。這種信念是建筑在宗教感情上的。我的宗教感情就是對……那種秩序懷有一種崇敬和激賞的心情。”“那些我們認為在科學上有偉大創造成就的人,全都浸透著真正的宗教的信念。” 可見,一旦窮究到人生、世界、宇宙的最深處,就會有“上帝”出現。在這一點上,科學與藝術是相通的。

我想,不用多加解釋也會明白,我們所說的“宗教”、“上帝”等,只是為了方便的借用,是加了引號的,并不等于基督教教堂里所崇奉的上帝。二者的區別是明顯的。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基督教的上帝是一種支配人間禍福的人格神,而科學家所說的“上帝”是指世界秩序或因果關系。

思考練習題

1.文藝作品的意蘊是什么?

2.意蘊與主題思想、與立意的聯系及區別是什么?

3.文學作品的意蘊主要有哪些類型?每種類型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4.選擇閱讀幾篇作品,看其意蘊主要屬于哪種類型。

第二節 表層意蘊與深層意蘊

一、理論知識

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除了表層意蘊之外,往往還有深層意蘊。

表層意蘊即通過作品的藝術描寫,直接體現出來的意蘊,可以從藝術形象中直接歸納和概括;而深層意蘊則是直接的藝術描寫所暗示、所象征出來的意蘊。深層意蘊不脫離具體的藝術描寫又遠遠超越了具體的藝術描寫,它由具體的藝術描寫出發向人類精神生活的深層掘進,往往代表了人類精神生活的某種模式、某種范型。與表層意蘊相比,深層意蘊具有抽象性、普遍性、超越性特征。

二、欣賞示例

(一)《蒹葭》和《將仲子》的表層意蘊與深層意蘊

《詩經》中有兩篇很有名的愛情詩:《蒹葭》和《將仲子》。《蒹葭》寫一個秋天的早晨,抒情主人公來尋他(或她)的心上人,但心上人在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或她)不畏水道的紆曲回盤,不顧道路險阻悠長,依然執著地追求。《將仲子》寫一個熱戀中少女的復雜心理。請看第一段的今譯:“求求您仲哥兒呀,莫翻我家里巷墻呀,可別攀斷杞樹杈呀。哪敢吝惜杞樹杈呀?怕的是我爹和媽呀。仲哥仲哥真想您啊,爹媽責罵也可怕呀。”(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114

兩詩的意蘊是什么呢?比較普遍的看法是,《蒹葭》“表達了主人公對‘伊人’的愛悅之情”,“表現出主人公執著的愛情追求,以及不能和心愛者歡會傾訴衷情的悵惘情懷。”(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6)176,174《將仲子》反映了女主人公“對婚姻自由幸福的憧憬和追求”,“以及對當時舊禮教壓制的極端不滿和抗爭”。(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115

以上兩詩意蘊的歸納,是直接從作品的藝術描繪中作出的,因而讀過作品的讀者一般都會表示同意和接受。——這可以視為兩詩的表層意蘊。但這種絕對有根據有道理因而也為讀者廣泛接受的歸納,并不意味著已窮盡了對兩詩意蘊的探索。現代眼光透過直接的藝術描寫看到了其中更深層更普遍更根本的東西。

例如,我國學者林興宅,認為在《蒹葭》和《將仲子》里,蘊涵著人類生活中最深刻的悲劇,是人生悲劇情調的象征形式。具體說,它們“分別表現了人類的兩種困擾、兩種心態和兩種行為方式”。(林興宅,1985)169-177

我們將林興宅的意思用表5.1進行簡單歸納。其歸納從具體出發但又超越了具體,走向了抽象;立足于意象但又超越了意象,走向了形而上。雖然“凌空”但不“蹈虛”,它開啟了認識文學作品意蘊的新思路,使人很受啟發。

表5.1 林興宅對《蒹葭》和《將仲子》的分析

(二)《長恨歌》的表層意蘊和深層意蘊

白居易的《長恨歌》的意蘊,從表層看,人們的意見比較一致,即表現了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也有人說是諷刺了唐玄宗荒淫誤國,等等。深一層看,“除了有一個顯在的愛情悲劇的主題之外,還有一個隱在的美的主題:美的存在、美的毀滅和人類對美的向往的主題”。 在《長恨歌》中,白居易把楊貴妃的美作為她的格外突出的唯一特征加以描寫,因此,楊貴妃也就成為“美”的代號,她的命運也就可以視為美的命運。愛美、追求美是人類的本性,唐玄宗的“重色思傾國”就建立在愛美本性上。但是,在現實社會中,不只有美的原則,還有實利原則。當二者發生沖突的時候,實利原則往往壓倒美的原則而使美遭到摧殘和毀滅。所以唐玄宗在“六軍不發無奈何”的情況下,為了政治的需要,只好讓“宛轉娥眉馬前死”。這是人類的深刻悲劇,是人類永遠難以擺脫的兩難困境。所幸的是,無情的現實雖然可以毀滅掉美的事物,但它卻不可能毀滅掉人類對美的向往。追求美、向往美將永遠是人類的精神寄托、精神安慰。《長恨歌》中蓬萊仙境的神話就證明了這一點。——顯然,這個“隱在的美的主題”比“李楊的愛情悲劇”的主題更具有人類學的本體意義,更具有形而上的意味。

(三)《圍城》的表層意蘊和深層意蘊

著名的現代小說《圍城》,其思想意蘊大體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社會批判層面——作品通過主人公方鴻漸的人生歷程,廣泛觸及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社會面和從生相,尖銳地揭露和諷刺了當時的種種人生病態和社會弊端。二是文化批判的層面,諸如高等學府中的鉤心斗角,反動政府的思想文化控制,崇洋媚外的文化風氣等,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對現代文明的病態及這種病態文明所造成的病態人生——現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機的揭示,顯示出作者闊大的人文視野和敏銳的現代意識。第三個層面則深入到人本的形而上的層次,諸如對人的基本的存在處境和人生的根本意義的探討,對人的基本根性和人際間的基本關系的探討。以上三層意蘊同時并存,意義結構逐層深入逐步深化,但傳統視角僅僅停留于第一層面上,對第二層面雖然有所觸及,但人們所看重的是它對民族文化現狀及其傳統弊端的批判,而很少看到它對現代文明和現代人生的批評。至于第三個層面的深層哲理意蘊,幾乎完全被忽視了。這不能不說是辜負了作者創作《圍城》的一片苦心。

(四)《枕中記》、《南柯太守傳》等作品的表層意蘊和深層意蘊

中國古代文學,尤其是小說、戲劇中有許多宣揚榮華富貴靠不住,因而勸人出世的作品,如《楊林》、《櫻桃青衣》、《枕中記》、《南柯太守傳》等作品的末尾常常附有小說家用明確語言勸人出世的忠告;而幾乎所有的讀者,也都從這些小說里看出了出世的思想。這應該就是此類小說的表層意蘊。

然而這些小說的意義僅限于此嗎?復旦大學邵毅平教授透過表面現象看到其中更深層的意蘊。他說,其實說穿了,在“榮華難以久恃”的想法背后,恰恰蘊涵了人們想要讓榮華永遠存在的愿望,也蘊涵了這愿望無法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悲哀。人生處于時間的不息洪流之中,無論什么都轉瞬即逝,包括榮華也是這樣,這使人們深感悲哀。“榮華難以久恃”的想法,便正是這種悲哀的表現之一。否則,為什么人們總是汲汲于追求榮華的永恒性呢?“立德”、“立功”、“立言”,還有什么通往榮華的永恒性的道路沒有被人們踐履過呢?又有什么可以獲得榮華的永恒性的手段沒有被人們使用過呢?否則,人們又何必總是念念不忘“榮華難以久恃”這一想法呢?

而且,小說家老是用同一種聲音勸人們出世,也使我們懷疑這些小說中隱藏著相反的意義。這也符合我們的日常體驗:越是受到宣揚的,往往便越是人們所難以做到的。因此我們猜想,這些小說在其表面所反映的“榮華難以久恃”的出世思想之外,其實還反映了人們那即使是對于難以久恃的榮華也要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的真實態度。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也支持了我們的這一猜想。也就是說,和其表面宣揚的出世思想相反,這些故事實際上還揭示了人們不惜一切追求榮華的天性。

思考練習題

1.舉例說明什么是文學作品的表層意蘊和深層意蘊。

2.分析河北民歌《回娘家》的表層意蘊和深層意蘊。

閱讀提示:有的作品,粗略一看,覺得平平常常,并無深意。但如果細細一想,居然也有深意。例如河北民歌《回娘家》,可能是讀者相當熟悉的。歌詞如下:

風吹著楊柳——

刷啦啦啦,

小河流水——

嘩啦啦啦,

誰家的媳婦走呀走得忙,

原來她要回娘家。

身穿著大紅襖,

頭戴著一枝花,

胭脂和紅粉她的臉上擦。

左手一只雞,

右手一只鴨,

肩上還背著一個胖娃娃呀……

一片烏云來,

一陣風兒刮,

眼看著山中就要把雨下。

淋濕了大紅襖,

吹落了一枝花,

胭脂和紅粉變成了紅泥巴……

飛了一只雞,

跑了一只鴨,

嚇壞了身上的胖娃娃呀……

哎呀,我可怎么去見我的媽!

第三節 意蘊的豐富性

一、理論知識

(一)優秀作品的意蘊往往具有豐富性

文學作品,尤其是一些篇幅較小的作品,意蘊可能比較單純集中,而相當多的作品(尤其是篇幅較大內容豐厚的作品)的意蘊往往是復雜的、多樣的,即具有多方面意蘊,這就是所謂意蘊的豐富性。

(二)意蘊的豐富性表現為兩個維度

從縱的角度看,有表層和深層——正如歌德所說:優秀作品的意蘊是無論怎樣探測也探測不到底的。從橫的角度看,表現為不同類型。關于意蘊的表層和深層,上一節已經討論過,本節集中討論優秀作品的意蘊可以表現為多種不同的類型。

(三)文學作品為什么會具有多方面意蘊

這首先是由文學的對象——生活——本身的特性決定的。生活本身是混沌整一的,豐富的,復雜的,它無所不包,無所不有,獨立自足,周行不息。作為作家,只要尊重生活,尊重生活的本原性,就可能使作品像生活本身那樣經得起分析,從中看出豐富的內涵。

其次是藝術方面的原因。藝術講究含蓄、蘊藉、不直說,意蘊靠形象自身顯現出來,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進行不同理解的可能。

再次是讀者方面的原因,讀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同,以及出身經歷、性格稟賦、文化藝術修養、理論眼光等主觀條件的不同,也會導致對同一作品各自的理解不同,從作品中看出不同的意蘊。

了解了文學作品,尤其是優秀作品的意蘊具有豐富性特征之后,我們也就同時獲得了把握作品意蘊的又一有益啟示:必須學會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側面分析提煉作品的意蘊,以求獲得一個全面的立體的認識。

二、欣賞示例

從不同角度考察《紅樓夢》,它就體現出不同的意蘊。

從社會角度看,《紅樓夢》以賈府為中心,寫出了一個正在衰落中的完整的封建社會:上至王公貴族、皇親國戚,下至丫環奴仆、僧道尼姑,大至國家禮法,小至老嫗慪氣,封建社會的方方面面,諸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法律、宗教、婚姻、家庭,紛繁復雜,應有盡有。因此,《紅樓夢》被譽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為我們全面認識封建社會提供了一個活標本,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

對于《紅樓夢》,一般人不大注意從政治角度去看它,但作為具有詩人氣質的政治家毛澤東,卻看出了其中的政治性意蘊。毛澤東說《紅樓夢》的主題是四大家族統治的歷史,四大家族的興衰史。他說曹雪芹寫《紅樓夢》是想“補天”,補封建制度的“天”,但寫出的卻是封建家族的衰落。《紅樓夢》是借一家一族的衰敗展示封建社會走向沒落的必然性。毛澤東認為賈府的衰落,首先是人的衰敗,即統治者階層自身的腐朽所致;其次體現在作為封建根基的家長制的動搖,在賈府里兒子不聽父親的話,各人有各人的打算;再者,封建社會經濟關系也開始變化,土地所有權不斷轉移。以上三個基礎動搖了,整個封建制度的衰敗自然就無可挽回。毛澤東還認為《紅樓夢》是寫階級斗爭的,小說人物中統治者有二十幾人,其他都是奴隸,三百多個,被壓迫致死很多。《紅樓夢》體現了古代的“民主文學”的傳統,其民主性便是對封建制度的不滿,對小人物尤其是被壓迫婦女的同情。總之,毛澤東的看法是從大處著眼,即從政治、階級斗爭著眼,具有高屋建瓴的概括力,很富有啟發性。

從道德角度看,作品通過藝術形象的塑造,對傳統的道德觀念,如男尊女卑、文死諫武死戰等,提出了大膽的挑戰;通過對一切善的美的事物(如寶玉對女孩子們的尊重體貼,寶玉與黛玉的純情相戀等)的衷心贊美,和對一切惡的丑的事物(如賈赦、賈珍、賈璉之流的淫濫,王熙鳳的陰險刻毒、謀財害命等)的揭露批判,傳達出明確的道德判斷。

從《紅樓夢》對“大觀園”的描寫,可以看出理想性意蘊。相對于社會現實來說,大觀園不折不扣是一個“桃花源”,是一個子虛烏有的烏托邦。它的存在與外面的世界相對立:外面的世界是一個污濁的世界、骯臟的世界、淫濫的世界、功利的世界,而大觀園卻是一個純凈的世界、情的世界、愛的世界、超功利的世界。總之,大觀園是作者創造的一個理想國。現實的污濁,逼得人透不過氣來,所以才“逼”出一個大觀園來 ,而大觀園作為一種理想境界,反過來成為人們寄托精神寄托情感的符號,成為一種與現實力量相抗衡的精神力量。

從人性角度看,曹雪芹諳熟人情世故,對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人的內心隱秘,都有至深至細的精彩描寫。此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洞明”世事,“練達”人情,說明作者對人性有著透徹的觀察和理解。

從人生角度看,《紅樓夢》全書都可以視為作者對人生的一聲既深且長、無可奈何的感嘆。作者的身世遭遇,加以精神敏感的素質,決定了他對人生的痛苦、人生的孤獨、人生的悲涼、人生的荒謬、人生的無常、人生的無奈、人生的短暫、人生的失落、人生的幻滅等,有著超乎常人的深切體驗,把這一切投射到作品中,就使《紅樓夢》具有了濃郁的人生意味。正是這一點,引起了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國家的讀者的深切共鳴,陪著作者感嘆人生、品味人生、思考人生。

從哲理角度看,《紅樓夢》對于許多關于人的本原性問題都有很深入的哲學思考。如“我”是誰?“我”是什么?“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沒有“我”之前和之后,“我”在哪里?什么是“時間”?“時間”的本質是什么?“時間”是怎么存在的?“時間”的永恒性和人的存在的短暫性。人為什么而活著?人活著的目的和價值是什么?“色”與“空”的關系是什么?如此等等,這些既玄且妙、既古老又現代的形而上命題,《紅樓夢》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回答。《紅樓夢》對人生本體命題思考的深度及廣度,甚至令現代人感到驚異。

還有,對于人的命運的偶然性、隨機性、不可思議性、不可預測不可把握性,曹雪芹也有深切的領悟。他感到人的命運似乎被某種看不見的神秘力量支配著,他對此無法解釋,只好歸之于冥冥之中“神”的安排——即一切事皆前定,這就是“太虛幻境”中關于人物命運的“判詞”。這當然是迷信,當然不足取。但是,這至少說明藝術家曹雪芹在思考人的命運時,就像科學家愛因斯坦在思考宇宙的秩序時一樣,感到了神秘,遇到了“上帝”,于是他把這個“上帝”人格化為警幻仙子(神),一切由她主宰著。不過,作者并沒有機械地演繹“判詞”,而是把人放回生活中去描寫。從整個作品的敘述中,從諸多人物悲歡離合、盛衰起伏的遭際中,讀者感到了作者曾經感受到的人生命運的某種神秘性,感到了肅穆澄明的宗教性意蘊。

對于《紅樓夢》的意蘊,我們概括完了嗎?當然沒有。《紅樓夢》是說不完道不盡的,正如歌德所說,優秀的作品無論你怎樣去探測它,都是探不到底的。《紅樓夢》就像一塊蛋白石,能在慢慢轉動的不同角度下放射出不同的光彩。

以上是從不同角度看作品,因而看出了不同意蘊。其次,如果讀者看作品時運用的理論不同,即讀者所戴的“眼鏡”的色彩不同,也可看出不同意蘊來。

還是《紅樓夢》,魯迅說,“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魯迅,1982c)145龔志成在《蠅王》的譯者序中說“相信弗洛伊德的從中得出孩子們的行為是對文明社會和父母權威的反抗;道德主義者認為由此可以知道,一旦脫離社會制約和道德規范,‘惡’會膨脹到何種程度;政治家說《蠅王》說明了民主的破產和專制的勝利;基督教徒歸之于原罪和世紀末;還有的人索性把戈爾丁看作存在主義者”。(威廉·戈爾丁,1985)9

思考練習題

1.文學作品意蘊的豐富性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2.文學作品為什么會具有多方面意蘊?

3.文學作品意蘊的豐富性特征對文學欣賞的啟發是什么?

4.分析《三國演義》(或《西游記》)的豐富意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十六以下岁女子毛片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热在线视频|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无人区1080在线完整免费版| 欧美日韩在线电影| 神马伦理电影看我不卡| 能看毛片的网站| 顶级欧美妇高清xxxxx| 男人一进一出桶女人视频|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两性色午夜免费视频|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网站| 天天澡天天摸天天爽免费| 性按摩xxxx| 小小影视日本动漫观看免费|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无限看片在线版免费视频大全| 日韩免费一级毛片| 日本熟妇人妻xxxxx人hd|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jizz18性欧美| 欧美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 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 99国产精品无码|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免费| 99热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av色综合网站|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香蕉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老少配xxxxx| 青娱乐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色视频免费版高清在线观看| 色人阁在线视频|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在线视频| 男人扒开女人的腿做爽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