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指的是“天氣變涼”
“七月流火”指的是“天氣變涼”
“七月流火”一語出自《詩經(jīng)·國風(fēng)·豳風(fēng)》《七月》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在農(nóng)歷七月黃昏的時候,如果大火星出現(xiàn)在西邊天空,代表著暑熱開始消退;到九月時天氣就冷了,需要穿厚衣裳了。
但是,七月的天氣為什么會變涼呢?據(jù)我們所知,一年中最炎熱的月份便是七月,天氣變涼的開始怎么會是“七月流火”呢?那八九月份呢?八九月的天氣總該變涼了吧?其實,“七月流火”中的“七月”指的就是八九月,之所以會產(chǎn)生誤會,就是因為人們使用的紀年法不同。
古代生活中用農(nóng)歷(陰歷),而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是公歷(陽歷)。通常來說,農(nóng)歷的七月相當于公歷的八九月。這樣解釋,“七月天變涼”就可以理解了。
那么,“流火”又是什么意思呢?怎么“流火”了天氣就變涼了呢?
這里“流火”中的“火”不是我們平時說的“火”,而是指恒星大火星,古代稱心宿二,現(xiàn)代命名為天蝎座,是夏季星空里最亮的星座之一,利用它可以確定季節(jié);“流”是移動、落下的意思。“流火”就是大火星向西邊落下。
關(guān)于“流火”,《辭海》中這樣解釋:“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歷五月間黃昏時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漸漸偏西時暑熱開始減退。”中國古典文學(xué)專家余冠英所著的《詩經(jīng)選譯》說得更直白了:“秋季黃昏后大火星向西而下,就叫作‘流火’。”
可見,七月流火,指的是大火星西行,天氣將寒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