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喝酒時要“先干為敬”
為何喝酒時要“先干為敬”
在一些社交場合尤其是一些宴會上,人們在喝酒時,經常會說“先干為敬”,這是一句社交辭令。其實,這種勸酒方式并不是現代人的發明,而是從傳統文化里延伸出來的,在古代就早已有之。
古人的居所與現代的不一樣,通常都是堂室結構,這種結構有堂有室。堂在前,室在后,堂上不住人,是古人議事、行禮、交際的場所。逢禮節招待要舉辦酒席時,室內以東向為尊,即面東而坐代表的是席上最尊貴的人;堂上則以南向為尊,南向而坐就是指最尊貴的客人。按照這種尊卑長幼排序坐好之后,就可以開始酒席了。
喝酒時,主人要比客人先飲酒,是為“獻酒”。主人先飲,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無毒”,可以放心飲用之意。主人飲過之后,客人同樣需要飲酒以回敬主人,是為“酢”,亦稱“報”。之后,主人為勸客人多飲,自己必先飲以倡之,是為“酬”。客人在主人飲過之后也舉起酒杯暢飲,是為“應酬”,即以此回應主人的厚意。
這樣的禮俗延伸下來,就變成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先干為敬”。現在人們在酒宴間主人為了勸客人飲酒,常會自己先干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