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
三國前期曹操擊敗袁紹的著名戰爭。袁紹在主盟討伐董卓的斗爭中,不斷擴張實力和地盤,至建安四年(199),已完全占有青、并、幽、冀四州,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曹操收編數十萬黃巾軍為青州兵后,兵力日益強盛,這時也控制了兗、豫、徐諸州廣大地區,成為北方僅次于袁紹的大軍閥。這年秋天,袁紹率精兵十萬、戰騎萬匹悍然南進,曹操兵少糧缺,屯守官渡(在今河南中牟縣東北)一帶,憑險拒敵。十二月,劉備叛曹,殺徐州刺史車胄。次年正月,曹操利用袁紹處事遲緩猶豫的弱點,迅速出兵擊敗劉備,除去后顧之憂,回軍官渡。袁軍前鋒顏良攻曹軍側翼劉延于白馬(在今河南滑縣東),曹操引兵兼程東援,解白馬之圍,斬殺敵將顏良、文丑,袁軍攻勢受挫,雙方相持于官渡達半年之久。十月,曹操選精兵五千,輕騎偷襲袁軍屯糧要地烏巢(在今河南延津縣東南),殺守將淳于瓊,焚糧萬余車。袁紹軍心動搖,全線潰退;曹軍乘勝追擊,殲敵主力七萬多。官渡之戰是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決定性戰役。戰后,曹操又接連攻破袁紹子袁譚、袁尚,外甥高干,在公元204-206年間,相繼占取袁氏原先的地盤冀、青、幽、并諸州;207年,又北征烏桓獲勝。于是,北方除遼東、關隴以外,皆歸曹操統治。了解這次戰役,主要可讀《三國志》卷一《武帝紀》、卷六《袁紹傳,》何茲全《讀史集》(上海人民出版社)收有《官渡之戰》一文,亦便初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