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青春病態的展示——現代派詩歌
對青春病態的展示——現代派詩歌
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產生的現代派詩歌,普遍受到法國象征主義詩歌的啟發和影響。同時又承接了以李金發為代表的20年代中國象征詩派的某些藝術追求。30年代中國現代派詩歌特別追求詩歌創作在總體上所產生的朦朧的美,追求以奇特觀念的聯絡和繁復的意象來結構詩的內涵。現代派詩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態的心靈,詠嘆著濁世的哀音,表達著對社會的不滿和抗爭,也流露出對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悵。《現代》、《新詩》、《小雅》、《詩志》雜志是20世紀30年代刊登現代派詩歌的主要載體。詩人路易斯曾說,他主編的《詩志》、戴望舒主編的《新詩》和吳奔星主編的《小雅》,可以說30年代中國詩壇的代表。戴望舒是30年代“現代派詩歌代表”。其他主要代表詩人有陳江帆、南星、徐遲、番草、玲君、吳奔星、路易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