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印度文學
印度近代文學始于十七世紀后期,但到十九世紀下半葉才有了較大的發展,二十世紀初印度文學出現復興局面;三、四十年代,印度現代文學空前繁榮。十九世紀下半葉開始,在印度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斗爭推動下,印度近代文學逐步發展起來。印度各種語言文學,各自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取得的成就也不盡相同。由于東印度的孟加拉地區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比較早,反英斗爭也比較激烈,因此成了印度近代文學的發源地,新文學首先在孟加拉語中發展起來。孟加拉的第那·班豆·米德羅(1829-1874)是第一個著名的近代印度戲劇家。他的社會政治劇本《印度的鏡子》(1860)、嚴厲抨擊英國種植園主通過藍靛工業瘋狂榨取印度人民血汗的罪惡行徑,描寫了種植藍靛工人的悲慘處境。班金·錢德拉·查德爾志(1838-1894)被視為孟加拉語新文學的創始人,他的重要作品《毒樹》(1872)具有強烈地反殖民主義傾向。著名小說《阿難陀寺院》(1882),描寫出家人起義,充滿愛國主義熱情,小說中一首《禮拜母親》的詩,成了印度民族革命進行曲,獨立前的國歌。孟加拉語詩人、小說家、戲劇家泰戈爾(1861~1941)在印度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除孟加拉語作家外,象印地語進步作家哈利什·錢德拉(1850-1885)的詩歌和十幾種劇本,烏爾都語小說家沙爾夏爾(1846-1902)描寫勒克瑙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幽默諷刺長篇小說《阿沙德傳》等,都很有名。
二十世紀上半葉,印度現代文學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孟加拉語現代文學中,沙拉特·錢德拉·查特吉(1876-1936)是現實主義文學的著名代表,他的主要成就是長篇小說,其中《斯利甘特》(1917-1933)影響較大。印地語現代文學中最重要的作家是普列姆昌德(1880-1936),他對全印度現代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另外,賈善卡爾·普拉薩德(1889-1937)的創作對印地語文學的發展也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他一生寫了大量的詩歌、戲劇、小說和政論。現代烏爾都語最杰出的詩人莫哈默德·伊克巴爾(1873-1938)的詩歌具有鮮明的反帝國主義和反殖民主義的傾向,他寫了十部詩集,影響很大。用烏爾都語進行創作的短篇小說家克里尚·錢達爾(1912-1977)在印度國內外都享有廣泛聲譽。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他生活和創作的新起點,在他的作品里,燃燒著憤怒的火焰,充滿著反抗帝國主義的戰斗豪情。他的主要作品除短篇小說集《火焰與鮮花》外,還有著名的中篇小說《糧食給予者》和長篇小說《當田野醒來的時候》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阿米德·阿巴斯,明確采取反法西斯立場,寫有長篇小說《燕》、《磚瓦工人》等。還有南印度的政治詩人莫哈卡維·瓦拉托爾(1879-1958)和孟加拉語詩人赫林德拉納特·查托巴迪雅亞寫了很多愛國反帝的詩篇。戰后,印度許多作家仍勇敢地對帝國主義制造分裂的陰謀進行斗爭。著名印地語作家沃林達文拉爾·沃爾馬(1888-?)在反帝高潮時,寫了歷史小說《章西女皇》和不少歷史劇本,喚起人民對歷史的回憶,鼓舞人民同帝國主義戰斗。不少作家寫了劇本,到街頭、農村演出,宣傳共同的敵人是帝國主義和國內的反動勢力。一九四七年印度獨立前的印度文學,在反帝反封建斗爭中都發揮了戰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