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百科,牡丹寓意,牡丹賞析
牡丹以紅色者為上,雖結(jié)子,而種繁成株慢,根上生苗,多用分株繁殖,故名。別名鼠姑、鹿韭、白術(shù)、百兩金、木芍藥。牡丹苗似羊桃,夏季開白花,秋季結(jié)實(shí)圓綠,冬季實(shí)為赤色,凌冬不凋,根似芍藥,肉白皮丹,故名百兩金。牡丹與芍藥是一對孿生姐妹,兩者花形相似,古時牡丹、芍藥統(tǒng)稱芍藥,自唐以后始分為二。牡丹花似芍藥而干為木質(zhì),又謂之木芍藥,且有牡丹花王,芍藥花相之說。
牡丹為毛茛科芍藥屬落葉小灌木,株高1~2米,葉互生,卵形,花單生,有單瓣、重瓣,花徑10~30厘米,呈黃、紫、白、綠、黑、桃紅等色。花后結(jié)生蓇葖果,內(nèi)含5~15枚大粒種子,圓形,褐色或黑色。花期4~5月。
【養(yǎng)】
牡丹原產(chǎn)我國西北高原、秦嶺一帶。陜西、甘肅、四川、河南等地山中有野生牡丹。牡丹性宜涼畏熱,喜燥惡濕,忌烈風(fēng)酷日,喜歡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忌鹽堿土,忌積水。牡丹較耐寒,可抗-20℃的低溫,北京地區(qū)在根部培土可露地越冬。可用扦插、嫁接、分株和種子繁殖,用種子繁殖要七八年才能開花,因此通常用分株繁殖。
為了使牡丹生長健壯,年年開花,花多色艷,除按其習(xí)性加強(qiáng)水管理外,整形修剪也很重要。要做好定干、修枝、除芽、疏蕾等項工作。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進(jìn)行修剪,剪除枯枝,摘除未落之葉,每株保留健壯枝條6~8枝,每小枝留2~3個芽。以后,凡從植株基部發(fā)生的萌蘗和主枝上過密贅芽,都要及早摘除,避免枝干過密,養(yǎng)分分散。花謝后及時剪去殘花。俗話說:“芍藥梳頭(即疏蕾),牡丹洗腳(即摘除基部萌芽)。”
栽培牡丹、分株均宜在9月進(jìn)行。栽植牡丹不要過深過淺,一般最上邊之根離地面10厘米左右為宜。過深會爛根,太淺生長不良。牡丹生長規(guī)律是“春發(fā)枝、秋發(fā)根、夏打盹、冬休眠”,一年可施3次肥。澆水要適度,春暖解凍時澆一二次水,4月開花前每10天澆一次水,開花期不澆水,花謝后10~15天勤澆水,2~3天澆一次。夏季在傍晚澆水,11~12月在天氣晴朗暖和時澆,每月澆1~2次。元月天寒,不可澆水。早春和雨后要淺中耕松土,要保持葉、根完好,根好才能葉好,葉好才能花好。每年要換盆換土。
【賞】
牡丹種類繁多,全國有500多個品種。珍貴牡丹品種姚黃、魏紫被稱為“花王”和“王后”。姚黃和魏紫原是宋時洛陽姚、魏兩姓氏所培育的兩個優(yōu)良牡丹品種,一直流傳至今。姚黃是洛陽中的古老名品,花大如碗,呈皇冠形,色澤鵝黃,花瓣如著蠟,光彩照人,清香四溢。魏紫正紫色,層疊高聳,為圓柱形,晶彩瑩潔,端麗無比,猶如一俏石玉雕。大紅色的洛陽紅是紅色牡丹中的佼佼者,植株高達(dá)1米以上,一株能開百朵花以上。“二喬”牡丹一株能同時開放粉紅、紫紅兩種花朵,有的在一朵花上竟能開出兩種不同顏色的花來。
我國栽培牡丹有1500多年的歷史。據(jù)史書記載,隋代,牡丹由原來的野生植物被人工培育為觀賞花卉。唐宋時代是家家戶戶種植牡丹的興旺時期,唐代種植牡丹已蔚然成風(fēng)。據(jù)記載,唐文宗李昂皇帝,有一次在皇宮內(nèi)賞牡丹時,問畫家程修:“今京邑傳唱牡丹詩,誰為最好? ”程修答曰:“中書舍人李正封牡丹詩:‘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是也! ”唐文宗細(xì)品詩意,大為贊賞。自此,后人稱牡丹為“國色天香”。
我國古代對牡丹給予了最高的評價。稱牡丹為“國色”、“國香”、“國艷”、“國貌”,古書《本草》記載:“牡丹乃天地之精,為群花之首。”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記載:“花品中的牡丹為第一”,“故世謂牡丹為花王”。我國舊時有以牡丹為國花之說。清朝末年曾定牡丹為國花。清朝皇宮喜愛賞花,在圓明園建有牡丹臺(縷月開方),為圓明園一景。慈禧太后于1903年欽定牡丹為國花,在頤和園排云殿旁建有“國花臺”。
我國有較多著名的牡丹產(chǎn)地。河南省洛陽、四川省彭州、山東省菏澤(曹州)盛產(chǎn)牡丹,全國聞名。宋代大詩人陸游著有《天彭牡丹譜》,此書記載:“牡丹在中州,洛陽為第一;在蜀,天彭為第一。”明清以來菏澤牡丹最盛,有“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內(nèi)”之說。目前菏澤牡丹品種達(dá)400多個,種植面積15000余畝,并遠(yuǎn)銷國外。洛陽市牡丹有300多個品種,共種植面積5000多畝,該市將31個品種移植到中南海。
牡丹為中國待定國花,為山東、河南省省花,洛陽、菏澤的市花。我國有些城市有牡丹花節(jié)。河南省洛陽市每年4月15日至25日舉行牡丹花節(jié),屆時中外游人達(dá)10~25萬人次。山東省菏澤市每年4月下旬舉行牡丹花會,江蘇省常熟市每年4月20日前為牡丹花節(jié)。
我國牡丹在唐代傳人日本,日本至今稱牡丹為“唐獅子”,意指牡丹代表中國。1656年傳入荷蘭,1787年傳入英國,1883年傳入法國,20世紀(jì)傳入美國。他們用我國牡丹作為原始材料進(jìn)行雜交,育成了一批新品種。
我國民間流傳著“牡丹充軍”的故事。唐朝武則天做皇帝時,在一個隆冬臘月、大雪紛飛的日子里,下令要百花同時開放,以助酒興。她為此下了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fā),莫待曉風(fēng)催。”百花接圣旨,懾于武后權(quán)勢,全都違背時令破例開放,唯獨(dú)牡丹不畏權(quán)勢,紋絲不動,仍然干枝枯葉,傲然挺立。武則天惱羞成怒,下令把牡丹從長安貶到了洛陽。剛強(qiáng)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馬上昂首怒放,花繁色艷,彩輝四射。武后聽說后更是怒火萬丈,氣急敗壞,給牡丹以火刑,她下令燒死牡丹。牡丹不僅沒燒死,反而開得更加嬌艷,燦若云霞。因此被人贊為“枯枝牡丹”、“焦骨牡丹”、“洛陽花”,并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說。
牡丹花的意語表示高貴典雅。歷代詩人寫下了許多贊頌?zāi)档さ那Ч沤^唱的詩篇。
唐朝唐玄宗李隆基皇帝酷愛牡丹,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一天,他與楊貴妃一同在沉香亭前觀賞牡丹花,唐明皇讓李白當(dāng)場做詩。李白揮筆寫下《清平調(diào)》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池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
唐代劉禹錫《賞牡丹》詩: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shù)。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北宋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歐陽修寫了三本關(guān)于牡丹的專著:《洛陽牡丹譜》、《洛陽風(fēng)土記》、《洛陽牡丹圖》,他寫有贊美牡丹的詩:“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北宋司馬光有描寫洛陽遍種牡丹盛景的詩:
洛陽春日最繁華,紅綠蔭中十萬家。
誰道鮮花如錦繡,人將錦繡學(xué)群花。
由喬羽作詞的電影《紅牡丹》插曲《牡丹之歌》,受到人民的喜愛,贊頌?zāi)档さ母杪曧懕樽鎳蟮兀涓柙~是:
啊! 牡丹,百花叢中最鮮艷!
啊! 牡丹,眾香國里最壯觀。
有人說你嬌媚,嬌媚的生命哪有這樣豐滿?
有人說你富貴,哪知道你曾歷盡貧寒。
冰封大地的時候,你正孕育著生機(jī)一片;
春見吹來的時候,你把美麗帶給人間。
【用】
牡丹是人民喜愛的花卉,牡丹花壽命長,有的可達(dá)百年以上,適宜公園、庭院種植,許多公園建有牡丹園。牡丹也可做切花。
牡丹藥用價值大。牡丹根皮中醫(yī)稱為“丹皮”,是名貴的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散淤的功效,可治療溫?zé)嵝约膊。缤卵ⅣD女病等。據(jù)現(xiàn)代藥理學(xué)研究,丹皮內(nèi)含有牡丹酚原甙、牡丹香醇、安息香醇、葡萄糖等,水解后有解熱、鎮(zhèn)痛、抑菌、降壓的作用。牡丹葉水煎劑治療細(xì)菌性痢疾有較好的療效。
科學(xué)家發(fā)現(xiàn)牡丹能監(jiān)測污染大氣的“光化學(xué)煙霧”中主要有毒氣體“臭氧”。當(dāng)“臭氧”在大氣中含量達(dá)到百萬分之一時,經(jīng)3小時,牡丹葉片上便會出現(xiàn)斑點(diǎn)傷痕。污染程度不同,葉片顏色會變?yōu)槌嗪帧⒌S、灰白等不同的顏色。因此,牡丹已成為監(jiān)測大氣污染的首選植物。
牡丹花瓣可食用,也可釀酒。牡丹露酒,色正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