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布尼茨
【介紹】:
德國著名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生于萊比錫一個大學教授家庭,做過外交宮、宮庭顧問、圖書館長、柏林科學院第一任院長。主要著作有:《人類理智新論》(1704年)、《神正論》(1710年)、《單子論》(1714年)等。萊布尼茨哲學的核心是客觀唯心主義的單子論。他認為單子是一種客觀的精神實體,是無限的、不可分割的,并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具有能動性;每個單子都有程度不同的知覺,都能反映全宇宙。最高級的單子是上帝,它具有最高的智慧。單子是構成世界萬物的基礎。單子之間互相不發生作用,但由于上帝事先的安排,整個世界的單子在發展過程中,是互相協調有秩序的,他稱這為“前定和諧”。萊布尼茨的單子論充滿了神秘主義和僧侶主義,是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但其中包含有關于實體的能動性、個別與一般、運動的間斷性和連續性的關系等一系列辯證法思想。在認識論方面,他是一個唯心主義的唯理論者。他反對洛克的唯物主義反映論,繼承和發展了笛卡爾的天賦觀念論,認為一切觀念、知識都是天賦的。但是他與笛卡爾又有不同,認為天賦觀念最初只潛存于心中,經過一番認識的工夫才逐漸明朗起來。他認為有兩種真理:推理的真理和事實的真理。前者是根據矛盾律通過演繹獲得的,具有普遍必然性。后者是根據充足理由律通過歸納獲得的,不具有普遍必然性。在科學領域中,他竭力主張科學的發展和科學知識的傳播,致力于科學研究,在物理學、數學、技術科學和邏輯學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貢獻。數學方面,他是微積分的創始人之一;物理學方面,他提出了比笛卡爾更精確地表述動量守恒定律的公式;在技術科學方面,有不少創造發明,如試制了計算機;在邏輯學方面,他制定了充足理由律,提出了數理邏輯的基本思想。萊布尼茨的哲學,后來被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克利斯坦·沃爾夫所繼承和系統化,形成萊布尼茨——沃爾夫的“形而上學”體系,成為十七至十八世紀統治德國的官方權威哲學。萊布尼茨又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先驅,他的客觀唯心主義、辯證法思想和唯心主義的唯理論,對康德和黑格爾等人產生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