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拜金藝術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拜金藝術
系英文的意譯,也作財神的藝術,取自美國著名作家厄普頓·辛克萊于1925年寫作的一本文藝評論著作的書名《拜金主義者》 (Mammonart)。 拜金藝術一詞泛指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商品化了的藝術。厄普頓·辛克萊,屬于“社會丑事揭發派”作家。列寧說他是“有感情而沒理論修養的社會主義者”,而美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金獲得者辛克萊·劉易斯則稱他“是一個社會主義者,他罪惡地否定美國資本主義制度之完美”。
厄普頓·辛克萊的評論活動對美國批判現實主義的發展,對反對形式主義和現代主義都起過積極的作用。他以“拜金藝術”一詞,痛斥了資產階級的“財神的藝術”,形象地概括出資本主義藝術商品化的本質。他指出,即使象杰克·倫敦那樣才華出眾的作家也無法逃脫金錢的侵染,資本的腐蝕。他指出,杰克·倫敦懂得,如果美國的作家想用筆桿子來掙錢維持生活,尤其是要想過闊綽的生活的話,他就應該避免如實地和公開地揭露現實的癰疽。厄普頓·辛克萊的結論是:“美國就象‘征服’了馬克·吐溫一樣,也‘征服’了杰克·倫敦?!?/p>
厄普頓·辛克萊本人也從1918年起,寫出了一套有分量的暴露黑暗的小冊子,指出宗教、報刊、大學、公立學校以及藝術,如何在美國都變成了資本主義不民主的力量和工具,變成了金錢的奴仆。他的批評中雖然時而表現出虛無主義態度,但卻深刻地指明了私有制社會的文學藝術蛻變為金錢的奴仆這一事實。這一點即如列寧所說,資產階級作家、藝術家“依賴錢袋、依賴收買和依賴豢養”,必然導致自身和藝術的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