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曾用過“空城計”
諸葛亮不曾用過“空城計”
《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是“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這一回內容講得很精彩,被后人多次改編成京劇、晉劇、徽劇等,并冠以《空城計》的名字廣為流傳,人們也對諸葛亮所用的“空城計”很是熟悉。然而,歷史中的諸葛亮是否真的用過空城計?
《三國志注》中曾詳細分析過此事,認為這種說法是不真實的。《三國志》中這樣分析:當年諸葛亮屯兵陽平時,司馬懿還在宛城為荊州都督,此時魏方主帥是張郃,因此司馬懿根本不可能與諸葛亮交鋒。后來諸葛亮由陽平攻打蜀地,正值雨天,也沒有成功,在此前后,沒有魏、蜀在陽平交兵的可能了。因此,諸葛亮在陽平用的“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作者移花接木的結果,為的是突出諸葛亮的智慧,是一種文化創作方面的虛構而已。
不過,歷史上的確有人用過“空城計”,只是與諸葛亮無關。
春秋時期,鄭國被楚國大軍進攻,一連被攻下幾個城池,楚國并很快攻到了鄭國國都。鄭國國力較弱,城內差不多完全空虛,沒有辦法抵擋楚軍的進犯。這時鄭國上卿叔詹,獻上“空城計”。要求“士兵們全部埋伏起來,不讓敵人看見一兵一卒。店鋪照常開門,百姓往來如常,不露一絲慌亂之色。大開城門,放下吊橋,擺出完全不設防的樣子”。“空城計”騙過楚軍,于是大軍連夜撤退,鄭國渡過了難關。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空城計”的戰例。
“空城計”也曾在飛將軍李廣手中出現過。西漢時期,匈奴一直興兵進犯中原。飛將軍李廣任上郡太守,抵擋外敵南進。在一次與匈奴的作戰中,李廣以百名騎兵,應對數千名匈奴騎兵。
李廣沉著冷靜地把隊伍穩住,讓他們不露聲色地繼續前進。到離敵陣僅二里遠的地方,李廣下令:“全體下馬休息。”士兵們卸下馬鞍,愜意地躺在草地上休息。匈奴部將對此十分奇怪,派了一名軍官出陣觀察形勢。見到敵軍,李廣立即上馬,沖殺過去,那個軍官被一箭射死了。然后李廣又回到原地,繼續休息。匈奴部將看到這種情形,更加恐慌,料定附近定有伏兵,于是慌慌張張地引兵逃跑了。最終,李廣的百余騎安全返回大營。
其實,空城計就是一種心理戰,贏的是“大膽”,輸的是“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