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講了什么內(nèi)容
《宋書》講了什么內(nèi)容
“二十四史”之一的《宋書》,記載了南朝劉宋一代的史實。《宋書》包括本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共計一百卷。如今傳世的版本中,有些列傳內(nèi)容殘缺不全,有些列傳則是后人用唐高峻所著的《小史》和《南史》的內(nèi)容補充的。
《宋書》記載的歷史時段雖短,但篇幅龐大,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書中很多傳記專門為豪門士族所寫。比如列傳部分,幾乎有一半是寫地主階級、中高門士族的。僅僅以王、謝兩大宗族來看,《宋書》為王氏立傳的達十五六人,為謝氏立傳的也有近十人。一些人雖然品行不高,但因為出身世家大族,也被列入“佳傳”之中。因此,《宋書》在很多地方是失實的,甚至有媚上的嫌疑。
雖然如此,《宋書》依然有一定的史料價值。著名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中寫道:“宋氏年唯五紀,地止江淮,書滿百篇,號為繁富。”《宋書》保存了很多原始史料,尤其是它收集、記載了當時士人的很多奏議、書信和文章,讀者能夠從這些原始的史料中了解當時中國的社會、政治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實際狀況。《宋書》還對文學的發(fā)展做了系統(tǒng)的論述,對我國古代文學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這在我國傳統(tǒng)史書中是首創(chuàng)。
《宋書》的作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沈約。他在音律方面的杰出貢獻對我國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