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盧那察爾斯基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盧那察爾斯基
阿納托利。瓦西里耶維奇·盧納察爾斯基 (A-натолнй Василъевич Луначарс-кий,1875—1933),蘇聯政治家、文藝評論家。著有《實證美學的基礎》、 《馬克思主義與美學·藝術對話錄》、 《列寧與文藝學》、《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等。
盧那察爾斯基早期的美學思想受實證主義影響較深,1912年以后,才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致力于美學和文藝學問題的研究。他是第一個用列寧的文藝思想系統地闡述文藝現象的人,強調指出藝術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上層建筑之一”, “是一種通過形象服務于生活的獨特種類”,它不僅作用于讀者的理智,而且也作用于他的感情和想象。在階級社會里“任何階級都要保衛本身的利益”所以文藝歷來是階級斗爭的工具,不存在脫離政治的“消遣藝術”,只不過是其利益和大多數人利益一致的階級公開宣布自己藝術的傾向性,而其利益和大多數人利益對立的階級,把藝術當成掩飾它“兇惡意圖”的政治武器,卻又不敢承認而已。他說明,由于不同階級的地位和生活方式不同,其美學思想和審美觀點也就不同。
認為作家、藝術家是教師,是宣傳家,是黨的“偵察兵”, “他應當走在我們大軍的前頭”,用形象思維反映社會主義現實中新的美的事物,創作優秀的作品,完成教育人、改造人的基本任務。主張必須加強文藝批評工作,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觀點對作品從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上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作出科學的審美評價。
他指出無產階級應有自己的藝術,在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過程中要對過去的遺產持批判態度,接受其“瑰寶”,剔除其“糟粕”。他科學地評價了各種類型的浪漫主義,以及自然主義,肯定了批判現實主義的歷史功績。與此同時,積極倡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說這是忠于現實的現實主義,特別富于活力的現實主義,強調“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一個廣泛的綱領”,其中包括“社會主義浪漫精神”。提倡文藝創作的多樣化和各種流派、風格、手法在社會主義的大前提下進行競賽,支持一切有益的探索和創新。認為只有具有馬列主義世界觀,了解事物發展過程的藝術家,才能描寫出社會主義的生活真實, “真實就是發展,真實就是沖突,真實就是斗爭,真實就是明天”,在這方面,想象,幻想,虛構和其他藝術手法會起很大作用。
盧那察爾斯基認為沒有偉大思想的藝術作品無法收到真正的社會效果,同樣不具備藝術形式的作品也不會引人入勝,流傳久遠。深刻的內容與完美的形式統一的作品才是“最高級的藝術”。 “藝術的力量全在于用形象來宣傳真理,而形象要從生活中去擷取,美在生活,藝術美源于生活美”, “應該努力使共產主義的心臟在純藝術形象中跳動”。社會主義制度為藝術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藝術的發展固然有賴于經濟基礎的發展,但藝術本身也有其發展的特殊規律。
盧那察爾斯基的美學和文藝思想,為馬列主義美學和文藝思想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對中國也有很大影響。